青杠坡戰役

青杠坡戰役

青杠坡戰役是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打的第一仗,是四渡赤水的發端之役,是共產黨軍事史最能展現領導人英雄氣概的一幕——中國共產黨後來的兩代領導核心、三任國家主席、一任國務院總理、五任國防部長、七位元帥、一百多名將軍,當時全部集中在一個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蘆形隘口中鏖戰。

概述


青杠坡紅軍烈士紀念碑
青杠坡紅軍烈士紀念碑
這是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打的第一仗,是四渡赤水的發端之役,是共產黨軍事史最能展現領導人英雄 氣概的一幕——中國共產黨後來的兩代領導核心、三任國家主席、一任國務院總理、五任國防部長、七位元帥、一百多名將軍,當時全部集中在一個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蘆形隘口中鏖戰,三任國家主席、五任國防部長、七大元帥、150多位將軍,全部集中的這個不足2平方公里的葫蘆形隘口中鏖戰。血戰青杠坡,血染赤水河……

簡介


青杠坡位於土城東北3公里處,是習水縣城到土城的必經之路。1935年1月24日紅一軍團進佔土城后,進至黃陂洞、復興場受挫。紅軍主力陸續抵達土城。川軍劉湘一面調重兵封鎖長江,一面派八個旅向松坎、溫水、赤水、敘永、合江一線推進。27日,郭勛祺部尾追至青杠坡與紅軍後衛接火。此時紅軍前有阻敵,後有追兵,軍委決定在青杠坡殲滅尾追的郭勛旗部4個團。28日晨,戰鬥打響,毛澤東等到青杠坡附近的大埂上指揮。由於判斷敵情有誤,敵參戰部隊實為8個團,且還有增援部隊趕到,我軍部隊陣地被突破。危急關頭,朱德、劉伯承親上前線指揮作戰,毛澤東、周恩來命令幹部團發起衝鋒,奪回陣地,同時電令紅二師從元厚火速回援。經過反覆爭奪,紅軍佔領主陣地營棚頂,由於敵情發生變化,未能達到殲滅尾追敵人的目的,紅軍傷亡3000多人,殲敵3000多人。毛澤東等當機立斷,指揮紅軍撤出戰鬥,改變行軍路線,西渡赤水河
這是我黨有史以來參戰人員“級別”最高的一場戰鬥——黨的兩代領導核心毛澤東和鄧小平,共和國三任國家主席毛澤東、劉少奇、楊尚昆,一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五任國防部長彭德懷、林彪、葉劍英、耿飈、張愛萍,十大元帥中的七位——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聶榮臻、羅榮桓、葉劍英,以及陳雲、董必武、林伯渠、胡耀邦等共和國元勛,200餘位將軍悉數參戰

戰役內容


青杠坡山勢陡峭,山巒起伏,是土城通往東皇店鎮(今習水縣城)的交通要道,是扼守川黔通道的咽喉。
1935年1月6日,中央紅軍佔領遵義不久,蔣介石調集川黔滇湘桂數十萬大軍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合圍,阻止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六軍團會師,企圖在烏江以北、長江以南的川黔地區圍殲紅軍。
敵軍大兵壓境。中央紅軍決定經赤水河西岸進四川,在重慶以西過長江。
1月19日,中央紅軍除留3軍團4師在遵義阻敵外,其餘兵分左中右三路向赤水方向挺進。
1月27日,二局(情報局)獲悉川軍郭勛祺、潘佐2個旅4個團(實為6個團)向土城這邊包抄過來,並搶佔離土城東5公里的青杠坡、永安寺、寒風坳等高地,企圖圍殲中央紅軍。周(恩來)毛(澤東)朱(德)得此情報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部署土城戰役(青杠坡是主戰場)。軍委命令3、5軍團佔據土城以東2-4公里處兩側有利地形,9軍團和1軍團2師擔任總預備隊,擺開決戰架勢。
1月28日晨5時,土城戰役打響。彭德懷、董振堂分率3、5軍團在青杠坡首先向郭、潘兩旅的結合部發起攻擊,戰役隨之展開,與敵激戰於石高嘴、尖山子、老鴉山、猴子埡等高地。川軍佔據南部更高地形拚命抵抗,戰鬥異常慘烈。紅軍經多次衝鋒,終於攻下郭旅第8團陣地,隨即向永安寺推進。永安寺地處青杠坡腳下的平壩中央,至今遺址尚存。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將軍當時在此養過傷。永安寺當時是座兩層樓的小寺廟,是敵人一個指揮所。為攻佔永安寺,紅軍強攻三四個小時未能擴大戰果。郭勛祺親率第9團和特務營、機炮營以猛烈火力襲擊紅軍,突破了5軍團陣地,一直打到白馬山軍委指揮部前沿,步步向土城逼近。
由於情報有誤,造成紅軍決戰兵力不夠。戰鬥形成拉鋸戰,殘酷地進行著。
毛澤東當機立斷,命在赤水的林彪速調1軍團陳光的2師回援!
此時,幹部團在陳賡、宋任窮率領下,向敵人發起猛烈攻勢。幹部團個個以一當十,他們沖入敵“模範師”腹地,眼看局勢已定,但敵又有增援部隊趕來,敵總兵力已達1萬2千人。敵援兵源源不斷向土城蜂擁而至,軍情萬分危急!此時,又得到情報,敵強大圍剿兵團從四面八方圍聚而來。面臨如此險境,毛澤東召集政治局和軍委會議改變遵義會議原定北上計劃,撤出土城戰役,從土城渡河西進,保存實力,變被動為主動。
當時土城渡口水面寬200米,水流湍急,要在一夜完成幾萬人的渡河浮橋並非易事。但在周恩來指揮下,在當地群眾支持下,天亮前架好了浮橋。
1月29日凌晨,中央紅軍渡過赤水。此乃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渡赤水。

民間傳說


當地居民中流傳著一個傳奇故事,當年21歲的張震是紅三軍團第四師十團營長,戰鬥中受傷后在青杠坡永安寺養傷。寺廟主持秦修大師見到張震后評價:此人天庭飽滿,體格強健,實為有福之人,如果趕上紅軍大部隊,將來必定是將帥之才。惜才的秦大師找來幾個農民,背著受傷的張震躲過敵人封鎖,追趕上了紅軍大部隊。1993年,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張震將軍故地重遊,然而永安寺早已不復存在,回憶當年情景,他感慨萬分。
無獨有偶,康克清當年在此也有一段鮮為人知的脫險經歷:紅軍撤離時,朱德夫人康克清因救護傷員而掉隊,被追趕的敵人發現,當一個敵人伸手抓康克清時,她急中生智,扔掉背包給貪婪的敵人,迅速甩脫“尾巴”,趕上紅軍大部隊。當康克清神情自若地向朱德講起此事,朱德不禁哈哈大笑,既為康克清的機智脫險而高興,也在嘲笑敵人的貪婪和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