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32條詞條名為王俊的結果 展開

王俊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俊(1963年11月-),男,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創中心主任、北京市海淀醫院胸外科主任。

擅長肺癌、食管癌、縱隔腫瘤、肺部良性腫瘤、食管良性腫瘤等規範化治療,創立了我國一門新學科-電視胸腔鏡和胸部微創外科。

人物經歷


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1989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創中心主任,北京市海淀醫院胸外科主任。是中國胸外科界的領軍人物。
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0年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擅長領域


肺癌、食管癌、縱隔腫瘤、肺部良性腫瘤、食管良性腫瘤、胸部微創手術、胸腔鏡手術及縱隔鏡手術、肺癌的規範化治療。

個人職務


管理職務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暨胸部微創中心主任
北京市海淀醫院胸外科主任

學術兼職

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分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第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胸腔鏡外科學組組長
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第八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執行委員
國際食管疾病學會(ISDE)亞洲主席
美國胸外科學會(AATS)執行會員
國際抗癌聯盟(UICC)會員
亞太地區胸腔鏡外科學會執行委員
世界華人胸外科學會主席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全國委員
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全國委員
中華醫學會胸腔鏡外科學組組長
中華外科雜誌編委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編委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常務編委
中國肺癌雜誌常務編委
中國微創外科雜誌常務編委
腹腔鏡外科雜誌編委

主要成就


項目成果

開展了中國首例電視胸腔鏡手術,引領中國普胸外科完成了從傳統開胸到現代微創的革命性轉變。
建立了中國肺癌微創綜合診療體系,創立肺癌手術的“王氏技術”,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肺癌手術安全性評估研究被肺癌國際指南列為引證文獻,主持“863”等10餘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
在中國首先開展並積極倡導肺癌術前的縱隔鏡病理分期和規範化治療,使之與國際接軌,從而顯著提高了肺癌的治療效果。
1987年,建立了中國術前定量預測肺切除術后肺功能的核素檢查方法,顯著提高了胸外科手術安全性評估的水平,大大縮短了中國在該領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1992年,創立了中國一門新學科---電視胸腔鏡和胸部微創外科。至今,已成功地完成了胸腔鏡外科的絕大多數中國第1例手術,至今在手術難度、手術種類和手術數量上居於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1996年1月,成功地完成了中國第1例肺氣腫肺減容手術,開創了中國的肺氣腫外科新領域。在衛生部科研基金的資助下,研製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牛新包墊片並規模應用於臨床,為肺減容手術在中國的普及和發展提供了可能,還成功地主辦了4屆全國肺氣腫肺減容手術學習班,主編了國內第一部肺氣腫外科專著《肺氣腫外科診治》。
1997年,在國際上首先證明DLCO較MVO2能更準確預測術后肺部併發症;DLCO與術后併發症和死亡率有關,而與長期生存率無關。這些新觀點在國際權威雜誌發表后,被近年出版的美國胸外科教科書和專著所引用。
1999年和2002年,先後將近年來在國外剛開展的電視縱隔鏡和電視硬氣管鏡技術引進中國,並成功的應用於臨床,為診斷不明的縱隔佔位和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種安全、微創的診斷和分期手段,為大氣道疑難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又一更安全有效方法。
在國內最早開展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治療早期肺癌,此項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現在無論從手術技術、手術例數、手術難度等均在國內處於首位。

人才培養

編輯了第1套電視胸腔鏡教學錄象帶和第1套胸腔鏡多媒體光碟(5張)。
完成了中國第1個胸腔鏡手術的國家遠程教育項目。
舉辦了7屆全國電視胸腔鏡外科手術學習班和6屆全國電視胸腔鏡外科研討會。
先後舉辦了16期全國電視胸腔鏡外科手術學習班和10屆全國電視胸腔鏡外科學術研討會。
培養了全國80%以上的胸腔鏡外科醫師,人數已達上千名。

主要著作

著作及出版物專著:主編4部,參與編寫專著10部。

期刊論文

論文:100餘篇,論文摘要:100多篇。

獲獎記錄


獲得了2000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於1995年獲得國際抗癌聯盟(UICC)ICRETT獎學金,前往美國華盛頓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等著名學府學習和交流。1997年-1998年他獲得了世界胸心外科屆最高榮譽獎-美國胸外科學會(AATS) Graham獎學金(1人/全世界/年)。
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科技獎及中央保健工作先進個人獎等。發表論文380餘篇,中英文專著14部。
榮獲了2001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和中華醫學會中青年外科獎。
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0年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社會活動


任國際食管疾病學會(ISDE)亞洲主席,美國胸外科學會(AATS)執行會員,國際抗癌聯盟(UICC)會員,亞太地區胸腔鏡外科學會執行委員。世界華人胸外科學會主席,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胸腔鏡外科學組組長,第1、2屆全國中青年胸外科醫師論壇的常務副主席和主席,中華外科雜誌、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編委,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中國肺癌雜誌常務編委,中國微創外科雜誌常務編委,腹腔鏡外科雜誌編委等學術和社會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