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心鑒

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

包心鑒,男,1949年生,江蘇淮陰人。現任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巡視員(正廳級),研究員,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2009年12月被聘為濟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人物簡介


曾長期擔任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山東省政治學研究會會長,山東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長,山東省黨的建設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統戰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副主任等;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山東科技大學特聘教授、文法學院名譽院長。
1993年被批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4年被評為山東省首屆“十佳理論工作者”,1997年被評為山東省科技拔尖人才,2004年被評為山東省首屆“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包心鑒
包心鑒
長期從事政治學與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是這一領域國內著名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政治文明與政治發展。已出版《社會主義改革論》、《社會主義政治發展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論綱》、《“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科學發展觀·政治建設》等專著14部,在中央和省級報刊雜誌發表論文1200多篇,所發論文有多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二十餘篇被《新華文摘》摘錄觀點,有七十多篇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有11項成果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一等獎5項。2篇論文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生平


包心鑒,l949年生。江蘇淮陰人。研究員。曾任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巡視員,博士生導師。現任濟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兼任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等。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長期從事政治學與科學社會主義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政治文明與政治發展。已出版《社會主義改革論》、《社會主義政治發展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論綱》、《“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科學發展觀政治建設》等專著多部,在中央和省級報刊雜誌發表論文多篇。
文章:
今天我們如何實現中國夢
中國自信來自於哪裡?
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以科學態度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高度重視“后危機時代”的政治體制改革
轉變發展方式中的政府與市場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統一改革認識
站在新起點上砥礪前行
把握規律 正本清源
時代精神與人類文明大勢

學術成就


包心鑒的主要學術成就介紹如下:
一、在政治學研究領域。包心鑒的突出成就是關於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研究。他立足於當代世界不同政治形態發展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經濟社會轉型性發展的總要求,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學說和鄧小平政治發展思想,深入探索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價值目標、內容構成和基本規律,是他關於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研究的主要特點。
1、關於社會主義政治現代化的價值目標和內容構成。早在1987年,包心鑒就在《理論信息報》上發表專文,提出“社會主義政治現代化”的概念。主張在我國現階段民主政治建設中必須確立“政治現代化”的價值目標。這一觀點開我國政治學界關於社會主義政治現代化研究的先河。在其後不久發表的《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主政治建設新論》 一文中,關於社會主義政治現代化的價值目標得到了較為系統的論證和闡發。1990年5月,他出版了《社會主義政治發展論》 一書,這部學術專著總結現實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經驗教訓,圍繞社會主義政治現代化的價值目標,對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主體內容進行了新視角的透析,建構了比較新穎的、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研究體系。
2、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民主政治分析。20 世紀90 年代以來,包心鑒的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研究視角更多地投向市場經濟實踐中的民主政治生長。他首先對我國經濟改革深化所引發的深層矛盾及其政治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由此指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絕不僅僅是一種經濟變革過程,而同時是一場深刻的政治變革和社會變革。適應市場經濟實踐推進民主政治發展,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長期而重大的任務。他提出我國現階段市場經濟中的民主政治發展內涵可概括為三個方面:其一:改革高度集權的政治調控體系,創造有利於市場規律充分實現的民主政治調控體系;其二:改革政治權力運行體制和機制,抑制和清除市場經濟過程中的腐敗現象;其三:改造小生產社會政治心理,規範社會成員的政治行為。這些觀點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現實指導性,為以後的市場經濟與政治發展實踐所證明。
3、經濟社會轉型中的政治改革與政治發展。最近幾年,包心鑒在一系列國際國內重要學術研討會上反覆強調必須注重對當代中國經濟社會轉型的政治學研究,並主張把這種實證性研究作為世紀中國政治學的重要生長點,這些觀點得到國內政治學界的積極響應。進入新世紀,他將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政治發展新視野上。由他主編的《21世紀政治發展新視野》叢書撰寫工作已經啟動。本叢書將就發展政治、生態政治、社區政治、社團政治、地緣政治政黨政治、權力政治、權利政治、法治政治、環境政治等21 世紀政治發展的新視點進行深度探討,以期在當代政治學學科建設上有所創新和建樹。
二、在科學社會主義研究領域。包心鑒的突出成就是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研究。20世紀90年代以來,針對當代社會主義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和面臨的嚴峻挑戰,他發起組織了一系列關於社會主義發展問題的研討會。他1994年12月出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論綱》一書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基本理論進行了系統性的、有深度的探索。本書出版后產生了很大社會影響。1997年8月出版的《發展:跨世紀中國的戰略選擇》一書,則從世紀展望的角度,對當代中國發展的性質、特色、目標、動力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的基本規律進行了前瞻性研究。這是學術界比較早的關於21 世紀中國宏觀發展的研究著作。
近幾年來,包心鑒致力於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研究。1997年,他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的鄧小平理論研討會上,提出鄧小平理論體系包括五個層次內涵的見解,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2000年,他在《理論大廈:鄧小平理論體系研究》 一書中系統提出: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包括基石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支柱理論亦即基本規律理論(包括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改革動力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社會主義全面發展論這四個基本理論);分支理論(即基石理論和支柱理論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個層面展開而形成的一系列基本觀點);應用理論(即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以及由此引申出的若干基本範疇)、世界觀和方法論等。包心鑒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當代化問題發表的一系列論文具有較大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他還主持了國家重點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規律和當代走向”,相關專著即將推出。

獲得榮譽


2018年被評為"山東社會科學名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1項,中國社會科學院"張友漁政治學優秀成果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