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王向榮的結果 展開

王向榮

雕塑家

到2008年12月為止,網路上搜索到的王向榮相同人名有以下幾個:1、王向榮是一位藝術雕塑家;2、王向榮是一位被稱為“陝北歌王”的歌手;3、王向榮是園博園“竹園”設計者;4、王向榮是一位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副院長。

雕塑家


王向榮:1970年9月生於中國雕刻之都——福建崇武,成長於民間雕刻藝術世家,86年跟父親(惠安石雕廠)學習石雕藝術,同時在厂部石雕培訓中心學習素描及泥塑創作,繪圖設計等;沿著民族民間的藝術方向走,93年隨父親回鄉創辦了“崇利達石刻品工藝有限公司”,主要負責雕刻車間石雕創作,構圖設計;2000年創辦了“鼎立石業雕刻有限公司”,任總經理及技術總監。深入研究、繼承民間石傳統雕藝術,關注現代思想和流派,並不斷地學習與探索。
王向榮的理念是雕塑具恆久性,而城雕屬公共藝術,必須與社會需求相結合,並與時代發展同步。他用石頭刻載歷史,用石頭雕刻人生,追求真、善、美和形與影是畢生的愛好和選擇。為中國和其他國家客商創作、設計雕刻了數百件傳統與現代的石雕浮雕、圓雕等作品,得到了同行和專家們的認同。
參賽作品:
2001年中國惠安傳統雕刻大賽,作品《輝煌盛世》獲石雕類二等獎
2002年第三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大賽,作品《先哲》獲銀獎
2002年第三屆福建省工藝美術精品“爭艷杯”大賽,作品《走向世界》獲金獎
2004年惠安第三屆中國雕刻節“豪翔杯”,作品《再生》獲優秀獎
2004年中國工藝美術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作品青石雕《魯迅》獲金獎
2005年第三屆惠安傳統雕刻大賽,作品《風屋》榮獲二等獎
2005年第三屆惠安傳統雕刻大賽,作品《蔡倫的@》榮獲三等獎
2005年中國上海《雕塑百年》展,作品《蔡倫的@》被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收藏
2006年中國廈門《中韓雕塑》交流展,作品《新巢-A號》通過評審參展

陝北歌王


王向榮
王向榮
王向榮,陝西府穀人,父母都是著名的二人台、山曲藝人,所以他從小就受到民間音樂的熏陶。驚人的記憶力和聰慧過人的天資,使他很早就熟悉了許多民間曲調。王向榮少年時代歷盡坎坷,父親早逝,他13歲起就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擔,干農活、打小工、挖煤掏炭、當瓦工、跑口外等等,什麼苦活都干過。正是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體驗到了人生,豐富了感情。1966年,“文革”風暴中斷了他的學業,大學的夢破碎了,王向榮便更加醉心於民歌,利用這段時間學會了識簡譜及拉二胡、彈三弦。儘可能地找音樂方面的書籍閱讀,逐漸向專業化藝人靠近。1970年,18歲的王向榮以在校時全優的成績當上了村裡的民辦教師,使他得以在寒暑假走出大山,拜師學藝。王向榮說:“令他難以忘懷的是被他稱之為“歌神”的孫賓。”——這位出生於十九世紀末,一個地主家庭的公子哥兒,自幼喜好民歌山曲,被村人視為異類,但他無論從演唱技法到理論淵源都能娓娓到來。王向榮從這位民歌大師身上不僅學到了集多各個品種的民歌、山曲,而且首次從理論上感受到了民歌所反映的民俗、民風和古老文化。之後,王向榮又拜師於劉二羅和山西的李有獅,走訪了近百位民間歌手,把長城內外幾個省份流行的山曲、小調、晉劇、秦腔、爬山調、信天游、二人台、漫瀚調都學到了手,做到了信手拈來、隨口就唱。
當了6年的小學教師之後,王向榮又被生產隊指派與幾個社員趕著牲口去內蒙古推銷草籽。在人煙稀少的蒙古草原趕牲靈,唱起民歌就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使他深深體會到了古老歌謠《走西口》所蘊含的悲涼和愁苦。之後,由於生活所迫,王向榮又經歷了跑口外、掏炭、燒磚、打小工、種莊稼等眾多活路。生活的酸甜苦辣練就了人的體魄,也加深了他對民歌的理解。王向榮說,歌不是聲音高低的問題,也不在你是否獲過獎,“山高擋不住太陽”,好歌是從心裡流出來的,沒有對黃土地貼心貼骨的愛,沒有在黃河母親的懷抱里滾打過,是唱不好民歌的。許多民歌手包括專業歌手也能將《走西口》唱得圓潤婉轉,如泣如訴,但缺少的就是那一份揪人心魄的東西,王向榮說,是那片土地,是對貧瘠的二道圪梁無限的熱愛和憂傷使他的歌不同於任何人。
1975年,農業學大寨宣傳活動異常活躍。公社成立了一支青年創業隊,轉戰各大隊,白天勞動,晚上排節目演出,王向榮得以登上了正式的舞台。他先後獲得了府谷縣文藝匯演一等獎、榆林地區文藝匯演一等獎、陝西省文藝匯演一等獎。1980年,他代表陝西省到北京工體演出后,被挑選進人民大會堂和懷仁堂進行彙報演出,受到了鄧小平、姚依林、萬里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和宴請。王向榮曾為多部影片配過插曲,並隨團參加過蘇聯、法國、瑞士等國的國際藝術節,1992年曾應邀赴日本演出。王向榮是陝北民歌的演繹者,王向榮的演唱特點行腔優美、氣勢豪放,酣暢淋漓,情感真實境。王向榮在藝術上的長處,是博採眾長,為己所用。
對民歌的期待
身為民歌藝術家,王向榮對民歌的生存狀態和發展前景懷有一種憂慮感。他始終堅信民歌要有自己的靈魂,而這個靈魂其實就是民歌的個性。在當下很多學院派民歌手大行其道之際,王向榮卻斷言,如此的民歌並不能走太遠。因為它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失去了民歌鄉野的原生狀態。這一切,在他看來是扼殺民歌生命力的無形殺手。王向榮希望把一些好的老先人給留下最好的東西,想辦法唱到盡善盡美,讓他們把他的民歌事業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民歌、熱愛民歌。
其他藝術貢獻
王向榮是影視演員和廣告代言人。他在電視劇《毛澤東在陝北》中飾演毛澤東的馬伕,並因此劇獲“五個一”工程最佳配角獎提名;還在《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到一斗谷當村長》、《半個紅月亮》及電影《黃河在這裡轉彎》等劇中擔當角色。為電視劇《懸崖百合》、《劉志丹與謝子長》、《西行漫記》配唱主題歌和插曲。同時,還為榆林出產的白酒擔當形象代言人。

設計者


王向榮
王向榮
王向榮,男,1963年5月生,1983年獲同濟大學建築系學士學位,1986年獲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碩士學位,1991年—1995年留學德國卡塞爾大學(Unversitat GH Kassel)城市與景觀規劃系,獲博士學位,並工作於卡塞爾城市景觀事務所。現任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年9月,創辦北京多義景觀規劃設計事務所,任主持設計師。為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理事、中國風景園林學教育分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建設部風景名勝區專家組成員、中國建設部風景園林專家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建設部景觀學專業指導委員會主任(之一),林業出版社園林專業教材編寫組副組長,香港大學建築系榮譽教授(2006年—2008年),浙江林學院客座教授,《風景園林》學刊主編、《中國園林》學刊副主編。
個人著作
《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北歐國家的現代景觀》、《歐洲新景觀》、《理性的浪漫-德國園林藝術》等,發表論文有自然的含義、園林展及其意義、地域之上的景觀,高技術景觀、現代景觀設計在中國、藝術、生態與景觀設計、從工業廢棄地到綠色公園、現代景觀的價值取向等50餘篇。
代表作
完成2008奧運會項目——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及公共服務設施景觀設計、2007年中國廈門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園博園規劃、杭州湘湖規劃設計、廈門市海灣公園設計、北京中關村軟體園景觀設計、山東臨沂王羲之紀念園設計、杭州西湖西進可行性研究及規劃、浙江湖州城市新區景觀設計等近百項重要的規劃設計項目。
個人榮譽
1983年獲同濟大學建築系學士學位,
1986年獲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碩士學位,
1991年-1995年留學德國卡塞爾大學(Unversitat GH Kassel)城市與景觀規劃系,獲博士學位,並工作於卡塞爾城市景觀事務所。
1996年開始在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任教,現任園林學院的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管園林學院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學科,為該學科的帶頭人。主要研究從事的工作是景觀規劃設計,包括風景區規劃,城市景觀設計,公園設計,公司園區設計,居住區環境設計和園林建築設計。
2000年9月創辦北京多義景觀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是從事景觀規劃設計理論研究與設計實踐的工作室。
2003年獲中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稱號。
1983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建築系,
1986年獲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碩士學位,
1991年-1995年留德國,獲卡塞爾大學城市與景觀規劃博士學位。回中國後任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副院長,被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0年創立多義景觀設計工作室。
2002年6月,王向榮指導的4名研究生,以“尋找遠去的西湖”為題所作的設計方案獲得第39屆國際大學生風景園林設計大賽最高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院長


王向榮
王向榮
王向榮,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中央黨員。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長。1985年畢業於廈門大學,1998年研究生畢業於山東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獲理學博士學位,2002年北方交通大學博士后出站。主要研究領域:應用數學,金融數學
獲獎情況:
1994年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要研究人員),2002年被畢業生評為“十大難忘恩師”。
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
主持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無窮區間的倒向隨機微分方程(BSDE)及其應用研究”,主持中國青年數學天元基金“BSDE解的漸近性質與風險投資定價問題研究”。
發表、出版的論文、著作:
王向榮在《數學分析及其應用》(美)、《系統科學與數學》、《自動化學報》、《高校應用數學學報》(英文版)、《應用數學》、《南京大學學報。數學半年刊》等中國和其他國家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