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學與殷商文化研究中心
甲骨學與殷商文化研究中心
1984年,安陽師範學院成立了殷商文化研究室, 1992年,在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殷商文化研究所。自中心成立以來,中心人員潛心科研,科研水平逐漸提高。中心成員在全國也逐漸有了知名度,他們被邀請到海外和國內高校講學,從外請專家來我院講學到我院教師外出講學,安陽師院和研究中心在學科建設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殷商文化成分複雜,巴蜀兩個系統也很不相同。在這個萬山環繞中的盆地中央,卻也有過殷周青銅器。至今最著名的考古發現,一是新繁水觀音遺址,是居住和墓葬相連的遺址。由遺存器物反映,當時經濟生活仍以石器工具為主,狩獵仍是重要的補充。
1984年,安陽師範學院成立了殷商文化研究室, 1992年,在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殷商文化研究所。1999年,成立董作賓甲骨學研究室,隨後又成立商代考古研究室、甲骨文信息處理研究室、商代藝術研究室、文物保護研究室,2003年12月經過學院調整合併成為甲骨學與殷商文化研究中心。
.
甲骨學與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成員由30多名專、兼職人員組成,專職人員17人,其中博士3人,碩士10人,教授15人、副教授12人,有些還是研究生導師。
中心人員潛心科研,科研水平逐漸提高,不斷有文章發表在《中國史研究》、《文物》、《史學月刊》等高級別的專業雜誌上,部分成果被人大《複印資料》複印或被《新華文摘》轉摘。殷商司母戊鼎一批成果獲得了各種獎勵,其中獲省部級獎6項,廳級獎45項。目前,我院研究人員已編輯和出版了《全國商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甲骨文與殷商史論文集》、《董作賓與甲骨學研究》、《中國考古學研究(夏商卷)》、《商代分封制度研究》、《走進殷墟》、《青銅王都》、《河南大學與甲骨學研究》、《甲骨文精粹釋譯》、《安陽通史》等40多部專著;中心成員近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全國古籍整理項目1項、全國教育項目1項、中國社會科學院項目1項、省級項目6項;與加拿大國際合作項目1項,與台港澳合作項目1項。
作賓與甲骨學研究
中心十分重視學術交流活動,先後邀請了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專家、教授、博士,面向全院師生舉辦了近38場學術報告,一些全國著名的專家如王宇信、朱鳳瀚、劉一曼、楊升南、宋鎮豪、楊錫璋、唐際根等做了精彩的報告。
1988年,該校又參與主辦了甲骨文發現9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
1999年,該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安陽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了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與會代表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韓國以及大陸和中國的香港、台灣地區,代表人數達200人,討論會主會場設在該校的多功能會議廳,安陽師院有四位代表參加了大會,併發了言,這次學術討論會產生了重大影響,《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河南日報》以及中央電視台、河南電視台分別做了報道,此次國際學術討論會的成功召開,大大地提高了安陽師範學院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