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

1930年創於上海的公辦小學

上海市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由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創建於1930年,是其“活教育”思想的實踐基地。陳先生的全體教工的工作出發點始終以孩子的發展為本,在課程建設、師資選擇等方面均有所建樹,創建了培養“現代小公民,創新小能手”的辦學理念。

學校歷來有“愛國愛校”的光榮傳統,地下黨員、進步人士在教師中佔了很大比例,不少同志在解放後走上了政府領導崗位。解放后,學校秉承鶴琴先生的辦學思想並將其不斷發揚光大。1954年,即成為上海市首批重點小學,在教育改革的各個階段發揮了領頭羊的作用,是上海市語文特色學校、上海市美術特色學校、上海市圍棋特色學校、上海市機器人特色學校、上海市體育特色學校。

簡介


一中心小公民樓樓頂花園
一中心小公民樓樓頂花園
50年代,一中心的拼音教學獨樹一幟,不少教學模式和方法沿用至今;80年代初,“低幼銜接——小學新生教育”讓一年級順利完成角色轉化,被全市普遍採用;80年代中,開闢第二課堂讓更多的同學有了自主發展的空間,《文匯報》連續數周組織討論和報道。

教學發展

90年代以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成為一中心一以貫之的教育理念,通過新一輪課程與教學改革,使“潛在”變為“現實”。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校十數年如一日打造一直堪當此任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各個學科均有在市區乃至全國聞名的青年教師、學科帶頭人、教育明星。

教學特色

同時,以科研為先導,使課程新理念轉化為學校的辦學實踐和教師的教育行為,1990年至今,學校先後承擔了全國、上海市重大課題,從而帶動學校理性、高速發展。

教學條件

學校與時俱進,始終加強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以及管理中的應用,學校擁有三個機房、一個機器人工作室,各教室和辦公室均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從而師生髮展提供了新平台。

學習設備


三層大樓十八間教室、活動黑板、低年級教師四周的“黑板牆”。大樓設置完整的換氣系統和供暖系統。每層樓都有衣帽間,並安裝有飲水設備。
課桌椅按照孩子的身高特製,符合人體工學。學校設有醫務室,常用藥物、醫療設備齊全。
體現了陳鶴琴先生“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的辦學思想,學校設有木工場(刨、鋸、錘等一應俱全)、自然教室(配備有全套生物、礦物課本、理化實驗儀器)。籃球場,遊戲場(內設遊戲平台、鞦韆、盪木、蕩船、猴子架等)。
1945年增設的兒童圖書館

著名校長


一中心領操台
一中心領操台
1、學校開辦時第一任校長——張祖培校長
2、開國后在教學研究中卓有成效的校長——陳畹箴校長
3、打造“低負擔、高質量”教學品牌的校長——顧惠梁校長
4、使學校走向輝煌的新時代校長——曾小妍校長
5、最新的校長——張敏校長

校名沿革


一中心教學樓
一中心教學樓
1930.9~1934.9上海市工部局西區小學
1934.9~1945.9上海市工部局新閘路小學
1945.10~1946.3上海市市立新閘路小學
1946.3~1946.12上海市立第十區中心國民學校
1946.12~1950.12上海市立第十區第一中心國民學校
1951.1~1956上海市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
1956~1959上海市新成區第一中心小學
1959~至今上海市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