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憩園的結果 展開

憩園

中國作家巴金創作小說

《憩園》創作於1944年,緣於作者在抗戰期間兩次回到成都老家,以及與其妻蕭珊到貴陽旅行結婚,曾居於花溪憩園所得的印象,可看作是《激流三部曲》的續篇,講述的是大家庭敗落以後的事情。這部小說借著一所公館的線索寫出了舊社會中前後兩家主人的不幸的故事。不勞而獲的金錢成了家庭災變的原因和子孫墮落的機會。

內容簡介


小說通過一位作家重歸故里,寄居憩園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展示了一所大公館新舊兩代主人共同的悲劇命運。 《憩園》寫戰時作家回到故鄉成都,寓居友人的新置館邸憩園寫作。在那裡他發現《憩園》主人夫婦有內憂,新婚的女主人,受前妻留下獨生子小虎的困擾,前妻娘家是巨富,他們有意無意利用小虎折磨續弦的後母。隨後他又發現憩園舊主人的悲劇,他因一樁婚外愛情,被長子和愛妻逐離家庭流落破廟中,可是愛他的小兒子則與他保持神秘的往來,並且常到憩園折花安慰他父親。

創作背景


《憩園》寫成於1944年5月,但1941年初就開始醞釀。當時巴金曾回到四川老家,聽到久違的鄉音,看到熟悉的風俗,特別是目睹故居的頹敗,“被一種奇異的感情抓住了”,又彷彿找到了“已失落的遙遠的舊夢”,這時他開始構思《冬》,也就是後來的《憩園》。所以這部作品中有歸家尋夢的哀傷情調,有對人世變遷莫測的感慨。

人物介紹


舊主人楊老三:在嫖賭飲吹中盪盡了祖傳的遺產,淪落為乞丐,長期寄生蟲式的生活使他喪失了最起碼的謀生能力;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級觀念又使他不屑於自食其力,只好靠偷竊為生,結果在監獄中默默死去。
新主人姚國棟:靠父輩的遺產過著庸俗,懶散,奢侈的寄生生活,嬌縱兒子

作品鑒賞


作家所寫小說的情節(盲琴師與賣唱女子之戀),憩園主人的內憂,舊主人的悲劇,以及作家對女主人的關懷,這四條趣味線,交織進展,而各得到動人的歸結。全書僅十二萬字,竟處理得停停當當,天衣無縫。文學批評家李廣田讀了《憩園》之後說:“巴金的《憩園》是一本好書,在我所讀過的巴金作品中,我以為這是最好的一本。”
其實,不但是巴金作品中最好的一部,而且是中國現代小說的典範之作。香港文史學家司馬長風曾如此評論《憩園》:“論謹嚴可與魯迅爭衡,論優美則可與沈從文競耀,論生動不讓老舍,論繾綣不下郁達夫,但是論藝術的節制和純粹,情節與角色,趣旨和技巧的均衡和諧,以及整個作品的晶瑩渾圓,從各個角度看者恰到好處,則遠超過諸人。”
藝術特色
小說在藝術上大膽吸收了外國文學的某些構思手法(受契訶夫《櫻桃園》及《未婚夫》影響很明顯),同時繼承和運用了我國傳統的藝術表現手法,具有民族特色。
一、結構上,以楊、姚兩家的生活為線索,雙線並運,或平行發展,或交錯扭結,前後呼應,相互映襯,十分得體。且運用了懸念的手法使故事的敘述引人入勝。
二、人物描寫上,作品運用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交叉進行的手法,多方面地展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徵。楊老三的形象就是這樣描寫的。
三、意境上,借鑒了中國古典文學的美學追求,形成了既有濃厚抒情氣氛又帶有象徵意味的境界,“憩園”顯然是當時新舊交替的中國社會的象徵。
四、語言上,採用了親切婉轉、舒緩自如的散文筆調。
《憩園》標誌著巴金以往那種熱情奔放的藝術風格,開始朝冷靜嚴肅,深蘊細膩的方向轉變。

作者簡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出生於四川成都,1923年離開四川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學,1927年赴法國留學,開始文學創作。1929年發表第一部小說《滅亡》,在1929年至1949年間,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家》、《春》、《秋》、《愛情的三部曲》、《憩園》、《寒夜》等,另有短篇小說集、散文集多種。1935年起擔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主持出版眾多現代文學作品和翻譯作品。1957年,與靳以共同創辦《收穫》雜誌,並擔任主編。1978年至1986年創作五卷《隨想錄》。1981年至2005年,擔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983年至2005年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其著作結集為《巴金全集》26卷,翻譯結集為《巴金譯文全集》10卷。曾獲義大利“但丁國際獎”、法國“榮譽軍團勳章”等獎項,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授予他“人民作家”榮譽稱號。
巴金
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