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洛河鎮的結果 展開

洛河鎮

安徽省淮南市轄鎮

洛河鎮,隸屬於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區,位於大通區西北部,北臨淮河,南倚舜耕山,東鄰上窯鎮,西接田家庵區徠。面積22.34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17740人(2017年)。

地理環境


洛河古稱洛口,因位於洛澗入淮口而得名。洛河鎮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區西北部,轄10個行政村,7個社居委(其中:3個村改居(朝陽、金庄、胡圩))總人口17740人(2017年),土地面積近42平方公里。206國道過境。

歷史沿革


洛河鎮
洛河鎮
古稱洛口,因位於洛澗入淮口而得名。歷史上先後發生過秦晉、梁魏之戰,有“洛澗古戰場”之稱。北濱淮河,明洪武年間建鎮,屬懷遠縣。清咸豐年間設洛河司,水陸交通、商業繁榮、人文薈萃,清代出翰林3人、巡撫1人、舉貢生員數十人,經濟文化盛極一時。辛亥革命后懷遠西南地區劃為五方,洛河是五方總局所在地,總局設在橛澗寺。后改洛河鎮。民國19年(1930年)九龍崗煤礦開發,為解決煤炭和其他商品分流,古鎮港口地位被田家庵所代替,洛河逐漸衰敗。
1949年1月成立淮南礦區洛河鄉,土地改革後設洛河區,是區政府所在地;1954年的淮南大水,河岸沖刷嚴重,舉鎮遷至屯頭重建;1958年建立幸福人民公社;1960年更名為洛河公社;1983年1月改社為鄉;1985年市政府批准撤鄉建鎮,轄1個街道辦事處,7個行政村;1988年5月經中共淮南市委、市政府批准在洛河成立經濟開發區,實行“財政獨立,計劃單列,放權讓利”的政策。1996年,人口3.6萬。

行政區劃


洛河鎮轄14個村委會。2006年胡圩撤村改居,11月22日胡圩社區居委會正式掛牌成立,人口17740人。
名稱
洛河西湖
王莊淮建
陳庄劉郢
金庄劉鄭
田東宮集
朝陽胡圩
陳郢林巷
2006年代碼
340402101:
名稱
~001洛河社區~203劉鄭村
~002洛西社區~204陳郢村
~003洛電社區~205劉郢村
~004農場社區~206陳庄村~207王莊村
~005金庄社區~208林巷村~209朝陽村(現已撤村改居)
~200淮建村~210胡圩村(現已撤村改居)
~201洛河村~211西湖村
~202田東村~212宮集村

社會


洛河鎮古屬楚地,是淮河流域的千年古鎮。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北文化的交匯地,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是“肥水之戰”的古戰場,素有“洛澗古道”之譽。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憑藉淮南經濟技術開發區坐落於境內的區域優勢,經過多年來卓有成效的開發建設,洛河鎮已成為規劃科學,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的衛星城鎮。
洛河工業聚集區項目的規劃編製、報批及入區項目的準備工作正式啟動,服裝加工基地、醫藥包裝基地、新型建材基地逐步形成。

政治


鎮黨委下設3個黨總支,32個黨支部,共706名黨員。

經濟


煤礦
煤礦
洛河依洛河發電廠建鎮,電廠第一期工程60萬千瓦,1980年動工,1986年投產;遠期工程為120萬千瓦,生活設施配套。1983年編製洛河鎮規劃,確定城鎮性質是以電力工業為主的獨立工業鎮。洛河鎮已建成鎮辦企業有糧食加工、食品、襯衫、保溫材料、橡膠、乳品、冶鍊、化工、水泥預製、無線電等35個,從業人員4140人。1990年底,工農業總產值1.75億元,其中農業為文化站、電影院、醫院、福利院等設施。1983年鎮東建鐵路一條;1987年擴建洛河大道為三塊板,快車道寬16米,分車綠化帶各2米。慢車道5.5米,人行道6.5米,道路全長1940年米;兩側鋪設直徑500-1000毫米鋼混結構排水管長2800米;裝高壓雙挑30柱式水銀燈60盞;植行道樹564株,分車帶植長表花灌木;建公廁5座。
1989年開闢了兩條長800米的商業街,在兩條街中心建一條長300米,面積為5000平方米的封閉式的“洛澗市場”。2006年,全鎮實現鄉鎮企業總產值8.5億元,年均增長7.86%;實現工業總產值5.8億元,年均增長10.5%;實現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6997萬元,年均增長14.9%;實現農業總產值6556萬元,年均增長15%;完成財政收入1280萬元,年均增長1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25萬元,年均增長34.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146元,年均增長23%。2005年在全市經濟運行考核中,該鎮首次躋身前五強。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30日,入選安徽省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鄉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