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攻球

乒乓球運動攻球的一種

正手攻球又稱近台快抽,是乒乓球運動攻球的一種。它的動作要點是:(1)擊球前,左腳稍前站立,身體離台約50厘米;(2)當來球將落至檯面時,前臂外展將球拍后引至身體右側稍後;(3)當來球從檯面彈起時,上臂帶動前臂向左前上方快速揮動,並配合前臂內旋的動作使拍形前傾,在上升期擊球的中上部;(4)擊球過程中,身體重心從右腳移至左腳,以腰部帶動大臂,大臂帶動小臂。擊球后球拍繼續揮至頭部高度,然後迅速還原成擊球前的準備姿勢。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球速快。若配合落點變化則可創造更好的扣殺機會。

動作要領


近台正手

(1)基本站位姿勢、原地步法和重心移動。重心移動的要領是:重心由右腳移向左腳,右腳內扣,左腳外旋,腰髖配合轉動。當重心由左腳移向右腳時,左腳內扣,右腳外旋,同樣地要配合腰髖轉動。
(2)直板正手攻球:直板正手攻球的動作要領是:左腳稍前,右腳稍後,身體離台約50厘米,手臂自然放鬆,保持一定彎度,不要小於90度大於120度,拍面稍前傾(約80度),隨著身體向右移動,手臂向身體右後側方引拍,在來球跳到高點期時,手臂迅速向左前上方揮動(肘部不要夾得太緊,手臂要呈半圓形揮動),擊球的中上部,同時身體重心由右腳移至左腳,擊完球后,迅速還原,準備下一板擊球。
(3)橫板正手攻球:與直板基本一致。

近台側身

(1)直拍正手側身斜線攻球:左腳在前,右腳在後,身體保持側向位置,把身體讓開,手臂向前發力為主,直拍近台正手側身斜線攻球一定要注意身體的側向位置和發力方向,拍面稍前傾,在來球高點期,擊球的中上部
(2)直拍正手側身直線攻球
(3)橫拍正手側身斜線攻球:橫拍近台正手側身斜線攻球與直板基本相同,一定要注意站位與發力方向。
(4)橫拍正手側身直線攻球。

中台正手

(1)直板正手攻球
要領:站位離球台約1米,左腳稍前,右腳稍後,手臂自然彎曲,拍面接近垂直,腰髖向右轉動,手臂引拍至身體的右後方,在來球得下降前期擊球的中部,以擊打為主,略帶向上摩擦,上臂帶動前臂,向左前上方加速揮動,腰髖向左轉動,重心由右腳移至左腳,擊完球后,迅速還原,準備下一板擊球,重心轉動要大,用力要明顯
(2)橫板中台正手位攻球示範
中台正手側身位攻球
(1)直板正手側身攻球
要領是:左腳在前,右腳在後,身體基本保持側向,手臂自然彎曲,拍面接近垂直,在來球下降前期擊球中部,以向前發力為主。(來球落點本方球台中部稍後,上旋或不轉,逆斜線球)。
(2)橫板正手側身中台攻球示範
中台正手攻球的總體特點是:離台稍遠,動作較大,力量較重,以自己發力為主。
技巧的形成三個階段
乒乓球動作技巧的形成大致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泛化階段,動作比較粗糙,伴有多餘動作。第二個階段是分化階段,動作逐漸準確,且比較自如。第三個階段是自動化階段,已經形成了熟練的技巧。因此我們要熟記動作要領,刻苦練習,循序漸進,儘快地經過這三個階段,逐漸形成動力定型。

強化練習


正手攻球的總體特點
站位近,動作小,速度快,常常借用對方來球的力量進行回擊。
正手攻球的多球練習
乒乓球技術都是經過勤學苦練得來的,一個優秀的乒乓球選手,每天近台攻球的練習量大約要5,000板,多球練習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增加單位時間內練習的密度和強度,每分鐘可達30至45次,要注意逐步提高步法和手法的協調程度,體會發力擊球的感覺,供球者要逐漸提高攻球的難度和模擬程度。
初學者在高點期攻球,擊球難度較小,可保證擊球的命中率,達到一定程度后,可練習在來球的上升期攻球,它比在高點期攻球難度要大,但速度更快,更主動。

易犯錯誤


正確的攻球技術只有一個,但錯誤動作和糾正方法有多種多樣,筆者試圖為乒乓球初學者棄誤求正,但由於水平有限,只是歸納總結了其中的一部分,僅供參考,並希望球迷朋友多提寶貴意見。
本文所講的正手攻球是指近台快攻,以攻不旋和上旋為主。

容易性錯誤

1、站位錯誤
初學者往往容易平行站位或前後站位,加之不會自我調節和控制拍面角度,攻球時易出左邊線。
2、拍面方向錯誤
橫拍手由於手腕內旋導致拍面向前、拍頭朝上;直拍手腕內收導致拍面斜向右側。如此兩種拍形均易造成漏球、掉球、無意滑板和不規則球。
3、拍面角度錯誤
拍面前傾過度和後仰均易造成攻球失誤。
4、擊球時機錯誤
不是在球反彈到網高時擊球,而是過早或過遲。
5、擊球部位錯誤
不是擊球的后中上方,而是擊球的後上部或后中下部。
6、摩擦大於擊打
攻球時是應該有擦有打,但近台快攻不是以摩擦為主,而是以擊打為主。
7、擊球位置錯誤
根據乒乓球攻球的“三角形”理論,人、球、拍三者構成的三角形空間位置是否合理,是攻球準確性的關鍵,偏前、偏後、偏近、偏遠、偏高、偏底都直接影響攻球的準確和質量。正確的位置是:球反彈到胸前或腹前的正前方一肘遠且與網齊高時為最佳擊球的空間位置。
8、肘關節外張過大(或叫抬肘)
抬肘很容易造成拍面朝下、擊球上方,使攻球下網。此動作不僅影響攻不旋和上旋球技術,而且更壞地影響了今後的拉下旋球技術。
9、夾肘和拖肘
夾肘——大臂與右側上體貼死;拖肘——大臂向體后拖。這兩個動作在攻球時幅度都比較小,擊球點太近,不易發力,是典型的攻球錯誤動作。
10、大、小臂夾死
大小臂夾死的動作僵硬程度就像上了石膏一樣,攻球時只有肩關節在運動,動作緩慢、爆發力差還易疲勞。
11、直臂打球
此動作也主要是肩關節在運動,動作大而不靈活、不協調。由於直臂攻球,擊球點較遠,動作大,影響動作的還原和速度。看起來直臂似乎增長了力臂,為加強力量創造了條件,但由於肘關節承受的力量負荷大,直臂用力攻球時很容易受傷。
12、只擺小臂
就持拍手臂而言,正確的擺動應該是大臂帶動小臂,而只有小臂的擺動,從動作幅度、力量來看顯然都不夠。
13、手腕擺動
在攻球前,手腕有內收(下擺),在擊球時又有外展(上擺)動作,從理論上講是可以增加力矩,但實際上手腕的擺動又減弱了攻球的穩定性。因此,在攻球時,手腕要相對固定。
14、握拍時手腕外展或內收
手腕外展,橫拍手容易使拍頭豎起來,手腕緊張易疲勞;手腕內收,直拍手易使拍面朝外或吊板,造成碗部損傷和漏球及滑板球。
15、揮臂路線錯誤(包括不到位和附加動作)
揮臂直接朝前和朝上都是錯誤的,應該是朝左側前上(右手持拍);直上直下的路線也是錯誤的,應該略帶弧線。有的揮臂到中途就停下,不能充分發揮擺臂的力量;有的在起點或止點增加多餘的附加動作,使得還原變慢、攻球不及時。
16、習慣性停留
有些人在攻完球后喜歡把球拍停留在止點處,這樣耽誤了下一個動作的連續進行。
17、沒有后引和橫擺動作
在攻球之前沒有向後的引拍動作,連鎖反應的向前橫擺動作也不可能有,缺乏這兩個動作,攻球就沒有力量。
18、大小臂用力不協調
揮臂擺動時不只是大臂用力,也不只是小臂用力,而是大臂帶動小臂一起協調用力。根據不同情況,有時是小臂用力為主,有時是大臂用力為主。
19、舉拍攻球
就像舉手一樣,高高地揚起球拍(此動作多見個子矮的小學生)。在攻球前後大小臂的夾角是不同的,攻球前的大小臂的夾角是120度左右,攻球結束后的夾角是小於90度,如果總是舉著手打球,不僅影響動作的發力,而且球拍舉得過高,容易造成漏球。
20、腰部無轉動和用力
攻球時很大的一部分力量來自於腰部,如果腰部不會轉動用力,不僅動作不協調,像木偶戲動作,而且極大地影響了攻球的力量、速度、線路、落點及旋轉。
21、重心無轉移還原不及時
攻球時重心不能總在一個點上,必須變化,既不能在在某一個腳上,也不能在總在中間,應該是向攻球的方向或向移動方向隨時轉移,這樣可以利用重心的自然力量增大攻球的的力量。此外重心轉移后要馬上還原,以保持動作的連貫性和連續性。
22、身體不能協調用力
一個完整的攻球動作是全身肌肉關節等協調配合的結果。如果只是上肢動,下肢不動,那攻球肯定沒有力量和威脅。把全身力量都集中在球的某一點上,從腳前掌內側開始一直向上傳遞到手腕手指最後球拍觸球這一複雜過程,要求人必須在一瞬間完成,這確非一件易事,也非一日之功,非多年磨礪不可。
23、移動選位慢
這是初學者普遍存在的問題。打球時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球,即使發球機也不可能發出兩個完全相同的球來,因此我們對每一個來球都要進行積極地快速地移動選位,調整好身體與球的位置,這樣才能準確地攻好球。

糾正方法

1、講解、示範法
(1)強調動作要領
準備:半側位站位,上體與大臂夾角一拳頭寬,大臂與小臂夾角120度左右(小臂大約與地面平行),持拍由體前到體側后並向側後轉腰引拍。揮拍擊球:由後向前上方揮拍的同時,後腳前掌內側蹬地蹬腿,轉腰橫擺,當球反彈到體前一肘遠與網齊高時,拍面略向前傾,擊球的后中上部,重心由後腳轉到前腳上。擊球后和還原:借擊球后的慣性,球拍繼續向左前上方揮動至左前額為止,然後馬上還原。
(2)多面示範
如鏡面示範、背面示範、側面示範。
2、表象法
(1)正誤對比表象法
開始只對外觀差異大的錯誤動作進行對比示範,如台肘、夾肘、拖肘、吊板、豎板、側拐板、大小臂僵硬、拍形等錯誤動作,待以上動作得到改正以後,再對關節的運動和肌肉的協調用力等方面所犯錯誤進行糾正,最後對腰腹、全身協調用力等方面所犯錯誤進行糾正。
(2)照鏡法
通過大鏡子,觀察自己的攻球動作,並引起大腦的表象思維,呈現正確的技術動作,與自己的動作進行比較,這樣可以清楚、快捷地找出自己的問題,以此來糾正自己動作中缺憾的部分。
(3)互為糾正法
通過二人以上的相互觀察,達到相互糾正的目的。它最大的好處在於觀察和糾正別人錯誤的同時,可以加深對正確動作概念的認識或提醒自己別犯類似的錯誤。
(4)偶像法
通過觀看錄象、VCD、電影或請乒乓高手表演等手段,引起練習者的表象思維,把明星的動作與自己的動作進行表象思維比較,這樣也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以此來達到自我糾正錯誤的目的和明確奮鬥的目標。
(5)分解與完整動作表象法。
1)大小臂揮擺練習
以肘關節為軸,大臂帶動小臂向左前上方擺動。此練習糾正大小臂僵硬和肘關節不能活動的錯誤。
2)增加橫擺結合大小臂揮擺的練習
糾正無引拍和無橫擺的錯誤。
3)上下肢結合的揮擺練習
把下肢、腰部和上體、上肢的動作結合起來的揮擺練習,可以糾正全身動作不協調的錯誤。
3、變換法
(1)增加重量揮拍
在動作基本定型以後,可以負重揮拍練習。如揮鐵拍,把球拍改為一定重量的鐵拍,可以進一步鞏固攻球動作的動力定型,還可以增加手臂的力量。它可以間接地糾正揮臂無力、肌肉收縮放鬆無感覺的問題。
(2)變換速度揮拍
在動作基本定型以後,揮拍速度可以加快,可以進行限時揮拍練習,這樣可以糾正揮拍時球拍停頓、還原慢、動作爆發力差的問題。
(3)變換站位距離攻球
就是縮短站位距離,讓身體靠近球台,練習攻台內球,這樣可以糾正攻球時摩擦過多的錯誤。因為來球都是不出台的球,而且速度很快,喜歡摩擦的人在台內根本無法施展拉球的動作,客觀條件的限制逼迫練習者改摩為打,此法多練,拉球的毛病就慢慢地改正了。
(3)變換球的狀態攻球
在學員練習攻打有一定規律的球以後,可以由固定的到不固定的,由供網高球到供半高球或高球,以此來鍛煉或糾正擊球時機掌握不好的和攻球不喜歡移動的錯誤。
(4)連續攻球練習
在自拋自打熟練和動作基本定型以後,由一打一停變為慢速地連續攻打,可以糾正動作聯貫、銜接不好的問題。
(5)降低球台高度練習
此方法主要是針對兒童,由於他們的個子較矮,降低球台高度可較容易地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型。另外它可以有效地糾正舉拍攻球的錯誤。
(1)標記誘導揮拍練習
此練習也叫“依葫蘆划瓢”,即在牆上劃一條與練習者高度相符的弧線,讓練習者順著弧線來回揮拍。糾正揮拍路線、用力方向、起止點、揮擺無弧線等錯誤。
(2)結合腰部轉動的標誌誘導揮拍練習
在球拍的後面一定遠處置放一物體或靠牆前一步站立,通過轉腰使球拍后移觸擊後面的物體或牆面,以此來糾正攻球時不轉腰和不能利用腰腹力量及后引附加動作的錯誤。
(3)語言誘導練習
教練在學員攻球練習時,出現大小臂僵硬,可用“小臂動”的關鍵詞進行提示,這樣有助於學員改正肘關節不能活動的問題。
(4)口訣誘導
它可以是教練的語言信號傳遞,也可以是自己用口訣進行誘導暗示,如:積極引拍體放鬆,球在網高體前中,擊球後上向左前,緩衝莫忘快還原。
(5)動作誘導
教練在學員出現錯誤時,可以用體姿信號進行誘導,如,學員攻球時腰部不動,教練可以做腰部轉動的姿勢,誘導提示學員注意轉腰
(6)外力幫助誘導
學員在練固定的定點攻球時,教練位於學員身後,用手握住學員的手讓其放鬆,幫助進行攻球練習,這樣可以糾正擊球時機掌握不好、擊球拍形錯誤、肘關節緊張、揮臂路線錯誤等。另外,在學員犯重心不移動錯誤時,可以在身後輕力助推一把,迫使其重心由後腳向前腳轉移。
(7)物體誘導
“打吊球”是一種典型的物體誘導法,它可以糾正擊球部位、時機、拍形角度等錯誤。
(8)自我誘導
上台自拋自打練習是自我誘導方法之一,它可以糾正擊球時機、擊球部位、擊球位置等方面的錯誤。
(9)聲音誘導法
主要利用雙腳碾第的聲音,誘導練習者腳蹬地蹬腿發力。以此來糾正下肢不能發力和全身不能協調用力的錯誤。
5、限制法
(1)標記限制
在學員站位錯誤時,可以在地上劃上一條與端線垂直於地面45度角的斜線,命其雙腳尖站在線后,形成正確的半側位站位姿勢。另外在對方的檯面上,劃上標記,要求練習者向目標內攻球,這樣可以糾正拍面朝向錯誤和向側用力過大的錯誤。
(2)標誌障礙物限制
教練在發現學員直腿站著攻球時,可拿一竹竿放在練習者頭上,逼迫他下蹬,限制他直腿站立攻球。也可以限制糾正過分向上擺的附加動作。
(3)夾物限制
當教練發現學員直臂攻球時,可放一軟體三角形物體於學員持拍手臂的腋下,要求攻球時不能掉下所夾物體。通過夾物限制大臂的擺動,可把大臂的擺動自然地遷移到小臂肘關節活動,這樣可以迫使用小臂向上用力擺以保證攻球過網,肘關節的曲伸運動,正好達到糾正直臂攻球的錯誤。同時也可以糾正肘外展、夾肘、拖肘等錯誤。
(4)動作限制
當教練發現學員上肢動作僵硬、小臂不能放鬆還原時,可採用動作限制法進行糾正。如,令其小幅度、小力量攻球,主要靠小臂向前上方擺動用力攻球,這樣可以逐步糾正上肢僵硬的問題。
(5)時間限制
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指標任務,它可以糾正擺速過慢、小臂不能快速的收縮放鬆的問題。
(6)外力限制
當教練發現學員攻球有手腕上下擺動的錯誤時,可以在持拍手的拇指、小指跟部分別繫上小繩,再把兩條小繩拉緊系在手腕上,以此來限制手腕的上下擺動。
(7)自我限制
用左手托住右肘關節,肘關節與上體右側大約兩個拳頭寬的距離,進行揮拍練習。可以糾正夾肘、台肘、拖肘等錯誤動作。
6、“矯枉過正”法
對於那些攻球時喜歡轉動球拍的人來說,糾正起來確實很困難,特別是手持橫拍的人,他們更容易轉動球拍。手腕內旋易使球拍面朝前、拍頭朝上,它容易造成漏球、掉球、發不上力。遇到這種錯誤動作,可用矯枉過正法試試,即暫時改變握拍方法,把食指移到拍前並彎曲,用食指和中指夾住拍肩,由於生理條件的限制,手腕不能轉動,球拍面和拍頭也就自然能保持正常的角度和位置,待動作糾正過來以後,握拍方法還原。

技術圖解


正手快攻站位離台近、動作小、出手快,借來球的反彈力還擊;與落點變化相結合,可調動對方為扣殺創造條件。
橫板正手快攻
橫板正手快攻
兩膝自然彎曲,上身略向前傾,右肩略沉,前臂自然彎曲,拍面稍前傾。
腰部右轉,前臂橫擺引至身體右側後方。
右腳蹬地,髖關節向前轉動,腰向左轉,前臂快速向左前方揮動迎球。
當來球跳至上升後期(或高點期),拍面稍前傾擊球中上部,觸球瞬間前臂迅速收縮,向前上方出手。
用60%左右的力量擊球,可藉助手腕調節拍面角度、改變擊球部位來變化回球的落點。
練習提示
引拍時應該以肘關節為軸,而不是將整個肘部甚至連同大臂向後拉,否則會造成肘高、肩高的“架肘”狀,影響發力和命中率。此問題常與兩腳平站有關,注意調整站位、放鬆肩部。
·如果拍形後仰,擊球時有翻腕動作,攻打上旋來球時將容易出界。
·擊球時不能只有手臂動作而無腰、腿配合,必須注意體會重心交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