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楊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楊,漢語常用字,讀音yáng,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最早見於西周金文。“楊”的本義是對一切楊柳科楊屬植物的泛稱。也指戰國初期哲學家楊朱及其學術派別的簡稱,後來也作為姓氏。

楊的常用組詞為楊柳、楊梅、楊樹、楊桃。

基本釋義


yángㄧㄤˊ
● ● 落葉喬木,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柔荑花序,種類很多,有白楊,大葉楊,小葉楊等多種,木材可做器物:~柳。
● ● 姓。

詳細釋義


讀音詞性釋義例句英譯例詞
yáng名詞楊柳科楊屬植物的泛稱
《易·大過》: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清·陳夢雷《松樹為風雨所拔嘆》詩:歲寒老樹尚如此,何況朽木與枯楊。
poplar白楊;赤楊
指楊桃,即獼猴桃。
南朝·謝靈運山居賦》:楊勝所拮,秋冬可𦽌獲。
自註:楊,楊桃也。山間謂之木子。
指楊朱及其學派。
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
唐·韓愈《原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於楊,則入於墨,不入於老,則入於佛。
鳥名。即白鷢。俗呼白鷂子。
晉·崔豹《古今注·鳥獸》:楊,白鷢也。似鷹,尾上白。
《爾雅·釋鳥》鸉,白鷢清郝懿行義疏:按,白鷢,即今白鷂子。似雀鷹而大,尾上一點白,因名焉……
王照圓《詩小紀》云:“鸉,俗字當作楊。”
古國名。故地在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叔侯曰:“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也,晉是以大。”
楊伯峻註:此八國皆先後為晉所滅……楊國,一雲周宣王子尚父,幽王時封為楊侯;一雲唐叔虞之後,至晉武公,遜於齊,生伯僑,歸周天子,封楊侯。
《國語·鄭語》:當成周者……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
韋昭註:八國,姬姓也。
姓。
動詞通“煬”。炙,烘烤。楊豚

字源演變


“楊”字是形聲字,始見於西周金文。篆文是由“木”字和“昜”字構成的。“木”表示此字與樹木有關。表義。而“昜”讀yáng,表聲。《爾雅·釋木》中說“楊,蒲柳也。”《廣韻·陽韻》中說“楊,赤莖柳。”這裡說的都是指“楊”的本義,是指對一切楊柳科楊屬植物的泛稱。后此字又用作周代的國名,也用作姓氏。如今此字既可單用,也可用作偏旁。凡從“楊”取義的字皆與樹木等義有關。新中國成立后,“昜”旁簡化為“?”。隸變后楷書寫作“楊”。

字形書法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di̯aŋ
王力系統ʎǐaŋ
董同龢系統djaŋ
周法高系統riaŋ
李方桂系統rang
兩漢西漢
東漢
jang
jang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陽唐jɑŋ
北魏後期北齊陽唐jɑŋ
齊梁陳北周隋陽唐jɑŋ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i̯aŋ
擬音/王力系統jǐaŋ
擬音/董同龢系統jɑŋ
擬音/周法高系統iɑŋ
擬音/李方桂系統jiang
擬音/陳新雄系統ǐɑŋ

韻書集成

字形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平聲開口呼次濁與章切0jɑŋ
集韻平聲開口呼次濁余章切0iɑŋ
韻略平聲余章切
增韻平聲余章切
中原音韻陽平江陽全清iaŋ
中州音韻平聲江陽移江切
洪武正韻平聲次濁移章切oiaŋ
分韻撮要陽平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六】【木】
『說文解字』
木也。從木昜聲。與章切蒲桺也。各本作木也二字。今依藝文類聚、初學記、本艸圖經、太平御覽所引正。釋木雲。楊蒲桺。許所本也。按蒲。葢本作浦。浦、水瀕也。王風。不流束蒲。毛雲。蒲艸也。箋雲。蒲、蒲桺。孫毓雲。蒲艸之聲不與戍許相協。箋義爲長。是則晉人讀蒲桺爲浦桺之明證。古今注曰。蒲桺生水邊。又曰。水楊、蒲楊也。枝勁細。任矢用。任矢用者、左傳雲董澤之蒲是也。絫呼曰蒲桺。單曰蒲。音同浦。至唐而失其讀矣。從木。昜聲。與章切。十部。古假楊爲揚。故詩楊之水。毛曰。楊、激揚也。廣雅曰。楊、揚也。佩觿曰。楊、桺也。亦州名。古書州名皆作楊矣。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楊·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9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說文】木名。【爾雅·釋木】楊,蒲柳。詳柳字註。
又【詩·秦風】隰有楊。【崔豹·古今註】白楊葉圓,靑楊葉長,栘楊圓葉弱蔕,微風大搖。
又有赤楊,霜降則葉赤,材理亦赤。
又黃楊。【埤雅】黃楊性堅緻難長,歲長一寸,閏年倒長一寸。
又【博雅】白楊刀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楊縣屬河東郡。
又姓。【姓苑】出弘農、天水二望。
又葉以征切,音盈。【馬融·廣成頌】珍林嘉樹,建木叢生。椿梧栝柏,柜柳楓楊。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響楊、水楊、楊荷、楊顏、楊扠、楊叉、楊息、楊褒、常楊、楊垕。

相關成語

百步穿楊、黃楊厄閏、枯楊生稊、潘楊之睦、水性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