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

漢語辭彙

秋季秋風,漢語辭彙。,拼音:qiū fēng,釋義:1、秋季的風。2、指以各種借口向別人索取財物等。3、蟋蟀的別名。秋季時自然形成的風,區別於春風,夏風,冬風。有多種含義,有含凄涼無依之意,常見於詩歌。

簡介


秋風[漢語辭彙]
秋風[漢語辭彙]
秋風節氣,也是農業生產上的重要節氣,秋風后太陽直射的位置轉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變快。
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風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

釋義


1.秋天的風;西風。
漢武帝《秋風辭》:“秋分起兮白雲飛。”杜甫《和嚴鄭公軍城早秋》:“秋風嫋嫋(同“裊裊”)動高旌。”
2.同“抽豐”。指利用各種借口向人索取財物。特指向在任官員乞求遺贈。
《儒林外史》第四回:“高要地方肥美,或可秋風一二。”

引證解釋


1、秋季的風。
漢武帝 劉徹《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三國曹操《觀滄海》: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三國 魏曹丕 《燕歌行》之一:“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曹植《贈白馬王彪詩》: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
晉 張翰《思吳江歌》: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魚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
南北朝 佚名 《子夜四時歌·秋歌》:秋風入窗里,羅帳起飄揚。
唐 杜甫 《奉和嚴鄭公軍城早秋》:“秋風嫋嫋動高旌,玉帳分弓射虜營。”
唐 杜甫《秋興》詩八首之七:織女機絲虛月夜,石鯨鱗甲動秋風。
唐 張籍《秋思》: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唐李益《立秋前一日覽鏡》:惟將兩鬢雪, 明日對秋風。
2、指以各種借口向別人索取財物等。
湯顯祖《牡丹亭·訣謁》:“你說打秋風不好,茂陵劉郎秋風客,到後來做了皇帝。”
明 沈榜 《宛署雜記·街道》:“每初僉及年終,置酒邀會,每家銀三五分,則曰打網,曰秋風。”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會試舉人,變作秋風之客。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高要地方肥美,或可秋風一二。”
清 曹雪芹《代別離·秋窗風雨夕》: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3、蟋蟀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昆蟲·蟋蟀》:“《清異録》:漢 龍驤子 名 卭,諱之,呼蛩曰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