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庫
赤泥庫
赤泥是 廠生產排放的一種性質獨特的棄渣。我國早期建設的赤泥庫未採取 防滲漏措施,已發現對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新建 赤泥庫都採取完善的滲漏措施,通常採用築壩攔截山谷口或平地圍築形成庫容,用以。
採用鑽孔防滲帷幕灌漿治理。只要勘察準確,帷幕結構、形式得當,灌漿壓力、材料選用合適,保證施工質量,均能達到預期效果。治理的主要經驗,以期不斷提高勘察,設計和灌漿水平。
赤泥的性質是以赤泥浸出液的污染指標來鑒別,而不是以赤泥附液的指標來鑒別的。赤泥被鑒別為第Ⅱ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赤泥庫為Ⅱ類庫。因此赤泥庫應按Ⅱ類庫的環保防滲要求進行防滲襯層設計
赤泥
全世界每年排放赤泥約6000萬噸,中國僅上述五大氧化鋁廠,年排出的赤泥量就達600萬噸,累積赤泥堆存量高達 5000萬噸,而其利用率僅為15%左右。赤泥堆存不但需要一定的基建費用,而且佔用大量土地,污染環境,並使赤泥中的許多可利用成分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資源的二次浪費,嚴重的阻礙了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氧化鋁廠大都將赤泥輸到堆場,築壩濕法堆存,靠自然沉降分離使部分鹼液回收利用。另一種方法是將赤泥乾燥脫水后堆存,中國的平果鋁業公司主要採用干法堆存,雖然減少了堆存量及可增加堆存的高度,但處理成本增加,並仍需佔用土地,同時南方雨水充足,也容易造成土地鹼化及水系的污染。
由於赤泥中含有大量的強鹼性化學物質,稀釋10倍后其pH值仍為11.25-11.50(原土為12以上),極高的pH值決定了赤泥對生物和金屬、硅質材料的強烈腐蝕性。高鹼度的污水滲入地下或進入地表水,使水體pH值升高,以致超出國家規定的相應標準,同時由於pH值的高低常常影響水中化合物的毒性,因此還會造成更為嚴重的水污染。一般認為鹼含量為30-400 mg/L是公共水源的適合範圍,而赤泥附液的鹼度高達26348mg/L,如此高鹼度的赤泥附液進入水體,其污染不言而語,赤泥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和認真的研究。堆存量不斷增大的赤泥所造成的越來越嚴重的環境污染,已使赤泥綜合利用成為煉鋁工業一項急需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