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尖山
西尖山
西尖山火山大約形成於距今2080萬年,是第三紀岩漿沿古生代以來的幾組斷裂破碎帶交匯處噴道形成。
早期以湓溢為主後期為侵出作用、從而形成現在海拔高度354m、相對高度差79m的火山錐體,西尖山玄武岩柱狀節理乃當世奇觀,主要由鹼性橄欖玄武岩組成、岩漿侵出動力學模式,不同於一般基性玄武岩的火山作用被國內外火山專家稱為“伊通型”火山成因機制。
它對研究、探討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相互作用,以及我國東部地質構造演化、礦產資源勘探、地質災害評價,火山作用和岩漿成因、地幔物質組成等有著特殊的學術意意義。
該山體在六、七十年代遭到嚴重破壞1992年10月、伊通火山群普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東方魔鬼之塔”的西尖山得到了重點保護、現已成為中外專家、學者科研科普、教學與旅遊觀光的天然基地。
目錄
世所罕見的伊通火山群,由新生代第三紀漸新世至上新世形成的十六座火山穹丘組成。
距今約有3380萬年-860萬年,分佈區域達640餘平方公里,保護區總面積764.8ha,地理坐標東經124°50′至125°22′,北緯43°14′至 43°35′。
該火山群是屬自然地質遺跡類自然保護區,以緩慢的“擠牙膏”式即“侵出”為特徵形成的熔岩穹丘,被國內外專家、學者確認為“伊通型”而獨步世界的火山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