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線

詞語

針線,指針和線。縫紉刺繡等工作。拼音是zhēn xiàn,注音是ㄓㄣ ㄒ一ㄢˋ。

引證解釋


⒈亦作“針綖”。亦作“針綫”。亦作“鍼線”。
⒉針和線。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下》:“太宗常賜三藏衲,約直百餘金,其工無針綖之跡。”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桂娘也日日無情無緒,懨懨欲睡,針線慵拈。”
林斤瀾《母女》:“你撕了衣服?這裡有針線,借來使一使吧。”
⒊指縫紉刺繡工作。
唐·白居易《秋霽》詩:“獨對多病妻,不能理針線。”
宋·姚進道《青玉案》詞:“春衫猶是, 小蠻鍼線,曾濕西湖雨。”
清·鄭燮《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主中饋,習鍼綫,猶不失為勤謹。”
陳殘雲《山谷風煙》第三一章:“你的針線真不錯,會縫新衣服。”
⒋指從事縫紉刺繡工作。
宋·黃公紹《青玉案》詞:“征衫著破誰針線,點點行行淚痕滿。”
⒌指縫紉刺繡的成品。
熊正國《高爐邊的彝家》:“翻身進屋裡打開箱子,拿出一件針線來。”
⒍指作品的組織結構,謀篇布局。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六:“文又無針線。”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湊成之工,全在針線緊密,一節偶疎,全篇之破綻出矣。”
⒎指寫文章或做學問時的研磨功夫。
宋·陳亮《又甲辰秋書》:“痛念二三十年之間,諸儒學問各有長處,本不可以埋沒,而人人須著些針線。其無針線者,又卻輕佻,不是屈頭肩大擔底人。”
⒏指寫文章或做學問時從事研磨。
宋·楊萬里《初涼與次公子共讀書冊》詩:“五言未針綫,百遍遶階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