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鎮

重慶江津區龍華鎮

龍華鎮是重慶市江津區下轄鎮,龍華鎮位於江津城西的長江南岸,東連幾江街道辦事處和先鋒鎮,南接慈雲鎮,西鄰白沙鎮,北靠長江,與德感街道油溪鎮隔江相望,距江津主城區18公里,緊靠長江水域,江岸線長30公里,幅員面積81平方千米。

2013年,龍華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65億元。

建制沿革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6年),屬江津縣一都。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設立龍門鄉。
1958年,設龍門人民公社。
1984年,復龍門鄉。
1994年,改龍門灘鎮。
2001年5月,更為龍華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龍華鎮轄8個行政村(雙溪村、新店村、梁家村、農慶村、朱羊寺村、燕壩村、五台村、龍華寺村)、1個社區(龍門社區),有18個少數民族。截至2020年11月1日,龍華鎮常住人口為23055人。

地理環境


地貌

龍華鎮四面高山環抱,境內丘陵起伏,地貌以丘陵兼具低山為主,分平階地、丘陵地和山地,其中丘陵佔78.2%,低中山佔21.8%。地質結構為“川東褶皺”和“川黔南北構造帶”的過渡地帶,構造形跡受其影響,軸線多扭曲呈“S”形。地勢南高北低,長江橫貫東西,並繞城而過,呈“幾”安形。

氣候

龍華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霜凍少,日照充足,最高氣溫43.3℃,最低氣溫零下2.3℃,年平均氣溫19℃,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龍華鎮總人口42557人,其中城鎮人口6144人,占人口總量的14.44%;農業人口36413人,占人口總量的85.56%。有18個少數民族,共88人。
2021年6月2日,重慶市江津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龍華鎮常住人口為23055人。

交通


截至2013年,龍華鎮有縣、鄉、村級公路77條,總長305.725公里。縣道龍土路龍華段貫穿龍華南北,連接鎮政府駐地龍門灘至渝瀘高速刁家出口,長9.5公里。鄉道2條,總長11.425公里,其中,瀝青路面的雙龍公路龍華段(雙寶—龍華)長3.425公里,水泥路面的農白路(龍華鎮農慶三叉路—白沙鎮天堂坪)長8公里。村級公路74條,總長284.8公里,其中,龍華段長8.5公里。有長江岸線30公里,8個客貨碼頭。成渝鐵路古家沱、油溪火車站和重慶蘭家沱巷區與龍華地域一江之隔。

經濟


綜述

2013年,龍華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65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4.66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693.27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136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307元。

第一產業

2011年,龍華鎮實現了從傳統農業逐漸邁向規模化、標準化、數字化的現代農業轉型發展,入住龍頭農業企業25家,協議引資額115億元,累計到位資金6.5億元。全鎮流轉土地20800畝,改土建園18150畝,發展晚熟柑橘6000畝,無公害蔬菜10000畝余,生態畜禽養殖場9個,建成柑橘、蔬菜、生豬、花椒等農業產業基地。

第二產業

2010年,龍華鎮工業總產值1.1億元,較2009年增長24%;固定資產投資1.7億元,較2009年增長42%。348套燕壩巴渝新居已全部建成,首期分房76套,建好龍華寺村環山寺57套巴渝新居,完成了項目規劃區7.46平方公里的總規、控規和修規,完成了首期3000戶建設、“1161”戶施工圖、一期市政道路等設計。

第三產業

2010年,龍華鎮社會零售總額1.2億元,較2009年增長19%;地方財政收入159萬元,較2009年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6900元,較2009年增長17%;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4800元,較2009年增長12%。
2011年,龍華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4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1.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560元。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11年,龍華鎮投入680萬元修建五台、梁家及農慶村飲水安全工程,投入330萬元整治病險水庫8口,新修灌溉管道10公里,建成沼氣池515口。

教育事業

截至2013年,龍華鎮有1所公辦幼兒園及各村教學點,兩所私辦幼兒園,共27個教學班,幼兒888名。1所中心小學校、2所完校和4所村校,41個教學班,學生1752名。1所中學,18個教學班,學生802人。教育系統教職員工226人,其中,中學高級職稱教師11人,占教師總數的5%;中級職稱教師94人,占教師總數的42%;初級職稱教師118人,占教師總數的53%。龍華小學學生排球隊先後45次榮獲區縣、省級冠亞軍,2次榮獲全國第五名,截止2014年,已連續七年獲重慶市“雙冠軍”,龍華小學被評為重慶市義務教育階段特色學校(排球)(全江津只有兩所),江津區AA級特色學校,江津區示範小學。

科技文化

截至2013年,龍華鎮有9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點、503個電視直播衛星、8個“農家書屋”、16個農村書刊借閱點和1個“紅岩家園”文化陣地,村村通廣播、村村通電視、村村通網路工程通達率達95%。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投資2000多萬元的鎮中心衛生院已建成投入使用,改擴建20個村級醫療衛生室。

社會保障

截至2013年,龍華鎮各村建立了合作醫療站,98%村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97%的城鎮居民參加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91%城鄉居民參加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歷史文化


民俗

民俗
民俗
舞獅子、玩龍燈、打腰鼓、打快板等。

飲食

飲食
飲食
油炸排骨、芝麻圓子、農家土鵝湯、泉水豆花等。

名勝古迹


隆興寺
隆興寺
隆興寺原名龍興寺,又名朱羊寺,位於重慶市江津區龍華鎮周望山上,距龍華鎮政府駐地西南10公里,在江津主城至白沙鎮之間,海拔512米。隆興寺古迹頗多,有明代的壁書石刻、石佛、千佛崖、佛爾岩、太平塘、奈何橋、木魚石、祖師墳等古迹;千奇百怪的黑石滿山遍野,有滴水觀音、情侶石、鷹嘴崖、貓兒洞、翠竹夫妻石,距周望山脈的長江邊上,有新石器時代遺址,是聞名遐邇的旅遊休閑、避暑勝地。

著名人物


龍華鎮著名人物有:夏熏南、何鹿蒿、龔農瞻、譚祖堯、鄒魯、李亞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