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鎮

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下轄鎮

龍華鎮是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下轄鎮,位於龍門縣中部,北距龍門縣城2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4º11'',北緯23º36'',全鎮總面積402平方公里。

截至2014年,龍華鎮下轄20個行政村、2個社區。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龍華鎮常住人口為31928人。以漢族為主,有畲族苗族回族壯族滿族侗族黎族蒙古族、獨龍族、仡佬族土族藏族土家族普米族哈尼族傈僳族16個少數民族。

2014年,龍華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14.54億元,較2013年增長12%。

歷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置番禺縣,屬番禺縣地。
後漢建安六年(201年)由番禺縣析置增城縣,屬增城縣。
明弘治九年(1496年)至清末,均屬廣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隸屬廣東都督府;民國三年(1914年),隸屬粵海道;民國十年後隸廣東省;民國二十五年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六年隸屬第五(專署)行政督察區。
1949年8月27日,屬東江專區
1952年11月,屬粵中行政區
1956年12月,屬惠陽專區
1958年11月,屬廣州市。
1959年3月,屬佛山專區。
1963年6月,屬惠陽專區。
1975年1月,屬廣州市。
1988年4月,屬惠州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龍華鎮下轄20個行政村(四圍村、龍石頭村、橫槎村、長灘村、雙東村、石下塘村、香溪村、西溪村、朗背村、西族村、功武村、藍滘村、到灘村、高沙村、花竹村、馬嘶村、水坑村、龍華村、大坪村、水口村)、2個社區(沙逕社區、龍華鎮社區)。龍華鎮政府駐龍華鎮社區。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441324118001121龍華鎮社區居民委員會
441324118002123沙逕社區居民委員會
441324118201220龍石頭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02220朗背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03122龍華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04220水坑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05220水口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06220四圍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07220西溪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08220花竹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09220大坪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10220石下塘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11220西族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12220到灘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13220香溪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14220藍滘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15220功武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16220雙東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17220長灘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18220馬嘶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19220橫槎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220220高沙村民委員會
441324118501220龍門縣青年林場生活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華鎮位於龍門縣中部,北距龍門縣城2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4º11'',北緯23º36'',全鎮總面積402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龍華鎮地處九連、羅浮兩大山脈之間,九連山系伸入縣境,向東和東南分出分支與羅浮山山脈連接。境內山巒起伏,群山重疊縱橫交錯,構成“群山之地”。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上小下大,高低懸殊。西北西南高山多,東部和南部為低丘盆地。 

氣候特徵

龍華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21.6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2200毫米,陽光充足,全年無霜期355天 。山多是影響龍華鎮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導致了龍華鎮氣候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具有明顯的山區氣候特點。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夏半年盛行偏南風。春暖來得遲,春末升溫快;夏季降雨多;秋涼來得早,秋季降溫明顯;冬季晝夜溫差大,有不同程度的低溫、霜凍天氣。由於地形的影響,使不穩定的暖濕氣團有得於形成對流發展的天氣系統,造成龍華鎮雷雨天氣較多,年均雷暴日為78天,屬多雷區。 

人口民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龍華鎮常住人口為31928人。以漢族為主,有畲族苗族回族壯族滿族侗族黎族蒙古族、獨龍族、仡佬族土族藏族土家族普米族哈尼族傈僳族等16個少數民族。 

政治


林大升:鎮委書記、人大主席
劉衛東:鎮委副書記、鎮長
廖挺陽:鎮委副書記
楊偉軍:鎮委委員、副鎮長
梁藝:鎮委委員、紀委書記
張鳳英:鎮委委員
李添華:鎮委委員
劉宇文:鎮委委員
廖建強:鎮委委員
黃耀珏:黨委委員
李偉才:人大專職副主席
王子平:副鎮長
潘榮安:副鎮長
謝雲龍:書記助理 

交通


廣河高速全長156公里,全線橫跨廣州、惠州、河源三市,是省屬重點規劃幹道,並於2011年12月正式開通,其中有21.44公里途經龍華鎮,在龍華鎮設有兩個出口(龍華和沙逕)、一個養護中心和一個結算中心,廣河高速公路的開通,徹底打破長久以來制約龍華髮展的交通“瓶頸”,提升龍華的區位優勢,帶來新一輪發展機遇。2014年,省道119線龍華至縣城路段改建工程項目啟動,2016年完成建設,優化龍華鎮交通主幹道環境,加強龍華鎮與縣城溝通聯繫,龍華鎮地理區位優勢進一步突顯。2019年前三季度,廣河高速公路龍華出入口總流量達到95.64萬輛。其中,五一期間出入口流量共2.6萬輛,十一期間出入口流量共4.8萬輛。

經濟


各項經濟指標

2019年,我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2.03億元,增長3.2%;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6.79億元,同比增長0.7%;固定資產投資2.07億元;限額以上商貿企業營業額3335萬元;商貿企業零售額2634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42億元,增長11.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增長11.7%。
2019年本級稅收收入完成8531萬元,同比增長5.9%。3宗土地完成掛牌出讓,獲得土地出讓純收益資金1911.85萬元。2019年,龍華鎮縣重點項目2個(萬惠洪浪山溫泉度假山莊項目、南崑山居二期項目),完成投資2.6億元,投資完成率達100%。啟動了智慧健康體育小鎮、花竹魚允、雙東軍事文化創業園、華潤風力發電、烏東德500kv輸電項目、龍華知青場、綠色礦山(葛布)等項目征地工作,其中烏東德500kv輸電項目140.5個基塔征地工作提前完成,獲得縣政府通報表揚。

重點項目

2019年,龍華鎮縣重點項目2個(萬惠洪浪山溫泉度假山莊項目、南崑山居二期項目),完成投資2.6億元,投資完成率達100%。啟動了智慧健康體育小鎮、花竹魚允、雙東軍事文化創業園、華潤風力發電、烏東德500kv輸電項目、龍華知青場、綠色礦山(葛布)等項目征地工作,其中烏東德500kv輸電項目140.5個基塔征地工作提前完成,獲得縣政府通報表揚。

社會


基礎設施

2015年上半年,龍華鎮完成了四圍、大坪、水坑、高沙、龍石頭、龍華和沙逕居委的“六個一”標準化建設,投入43萬元完成龍華街巷硬底化建設,投入22萬元建設馬嘶李屋村文化廣場,投入25萬元建設石下塘村委文化廣場。 

教育事業

截至2010年,龍華鎮共有中小學53所,其中,2010年累計投入教育資金2250萬元。 

科技文化

2015年上半年,龍華鎮舉辦農業技能培訓班7場,共377人次農民參加培訓。 

社會保障

2015年上半年,龍華鎮發放糧食直補資金113萬,共發放低保金228萬元,五保金96萬元,優撫定補金64萬元,高齡政府津貼52萬元,救災救濟金7.5元。全鎮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社會養老保險均完成縣下達的任務。 

文化


民俗

舞火狗既是舞蹈,同時又是一種特殊而神聖的儀式,它是藍田瑤族少女們的一種“成年禮。每個少女要參加2到3次的“舞火狗”,方能向族人宣示自己已經成年,進入談婚論嫁的行列。由此在特定的“團圓節”上,以少女為主體形成了社會性的群體活動,從而形成了藍田瑤族獨具特色的“舞火狗”民間舞蹈。 
舞火狗
舞火狗
舞火狗是藍田瑤族流傳下來的集體創作的結晶,具有較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傳承性,具有純樸濃郁的民族風格。舞火狗反映了藍田瑤族富有特色的民俗事象,對於研究原始崇拜、原始宗教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它是藍田瑤族傳統文化的突出表現形式,表現了當地人的精神、信仰、情感願望、人生追求等,具有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研究素材的特殊價值。 

特產

龍門年桔
龍門年桔
龍華鎮土特產有:龍門年桔、功武蘿蔔、長灘米粉、三黃鬍鬚雞、山坑螺、竹筍等。 

旅遊


文筆塔
文筆塔
文筆塔,原名文明閣,矗立於村口位置。那是一棟樓閣式磚塔,呈六角形,塔高18.5米,門額刻有“文明閣”篆體字。塔分3層,外牆幾乎是直上直下,每層之間沒有明顯的塔檐,塔頂也是尖尖的。塔身按比例逐層縮小,遠看上去,就像一支巨大的筆,直指青天,所以人們更習慣叫其為文筆塔。 

代表人物


龍華鎮著名人物有:廖金鳳、劉士驥、徐辛雷、伍來成、石文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