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旗(拼音:qí)屬於現代漢語常用字。本意為上有龍紋、熊虎圖案的旗幟,后泛指旗幟。現代漢語中“旗”表示用布、綢、紙等材料做成的標誌。

“旗”字在清朝又指軍隊的戶口編製單位(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又泛指與滿族有關的,也指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區劃單位。

“旂”雖然在現代漢語中歸為“旗”的異體字,但是“旗”與“旂”的古今意及字源都有差異,詳見“旂”。

字源解說


演變圖
演變圖
旗是形聲字,“㫃”為形旁,“其”為聲旁。戰國古璽(右圖字形1)文從㫃,丌聲。楚系文字(字形2),又添加了“羽”的意符。《周禮·春官·司常》:“熊虎為旗。”所以“旗”的本義是指畫有熊、虎的旗幟。

漢字釋義


釋義詞性例詞例句英譯
本意〈文言〉畫著熊虎圖案的軍旗名詞,成詞語素望其旗靡。(《左傳·庄公十年(曹劌論戰)》)bear-tigured flag
泛指旗幟;旗子名詞,成詞語素旗手;旗語;旗纛;旗鼓 等
紅旗迎風飄揚。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漢·賈誼《過秦論》)
flag;banner
指八旗。清代以旗幟的名色作為區別的兵民一體的組織。名詞,非成詞語素漢軍八旗;旗丁;旗兵;旗官;旗校“Eight banners” of the Man nationality in the Qing Dynasty
屬於八旗的,特指屬於滿族的名詞,非成詞語素旗人,旗袍
八旗兵駐屯的地方,現在地名沿用名詞,非成詞語素西三旗(在北京海淀區);藍旗營(在北京海淀區)
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區劃單位,相當於縣名詞,成詞語素額濟納旗;阿拉善左旗;土默特左旗
〈文言〉表識,標誌名詞旗亭;旗望;旗麾佩,衷之旗也。(《左傳·閔公二年》)symbol
〈文言〉星名,左右兩“旗”屬天箭、天鷹兩星座名詞東宮蒼龍……東北曲十二星曰旗。(《史記·天官書》)
〈文言〉假借為“箕”,箕宿。二十八星宿之一名詞壽於旗翼。(《荀子·富國》)name of constellation
〈文言〉號令動詞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呂氏春秋·諭大》)Order
〈文言〉清代農民軍的編製單位名詞各旗統將皆聽盟主調遣。(《渦陽縣誌·兵事》)
(Qí)姓氏用字名詞,成詞語素漢有九江太守旗光。(《廣韻·之韻》)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七】【㫃部】 qí 渠之切
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為期。從㫃其聲。《周禮》曰:“率都建旗。”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書影(原文已勾出)
說文解字注書影(原文已勾出)
〖熊旗五游。以象伐星〗 五鄭本考工記作六,熊旗六游。以象代也。司常職曰:熊虎為旗。注曰:畫熊虎者。鄉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伐屬白虎宿。與參連體而六星。按記不言虎者,舉熊以包虎。
〖士卒以為期〗期旗疊韻。釋名曰:“熊虎為旗”。軍將所建。象其猛如虎。與眾期之於下也。
〖從㫃,其聲〗渠之切。一部。
〖《周禮》曰:“率都建旗”〗司常職文,今周禮率作師。師者帥之誤。樂師注曰:故書帥為率。然則許作率都者故書。鄭作帥都者今書也。聘禮注曰:古文帥皆作率。毛詩率時農夫,韓詩作帥,見文選注。大司馬職,仲秋敎治兵。軍吏載旗。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方部】旗 qí ㄑㄧˊ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10
康熙字典書影(原文已勾出)
康熙字典書影(原文已勾出)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並音奇。《說文》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為 期。《釋名》熊虎為旗,軍將所建,象其猛如虎,與眾期其下也。《周禮·春官·司常》熊虎為旗。《又》師都建旗。《注》畫熊虎者,鄉遂出軍賦,象其守猛莫敢犯也。
又《左傳·閔二年》佩衷之旗也。《注》旗,表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東北曲十二星曰旗。《注》兩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皆天之鼓旗,所以為旌表。
又姓。《廣韻》齊卿子旗之後,漢有九江太守旗光。
又與箕同。《荀子·富國篇》則國安於盤石,壽於旗翼。《注》旗,讀為箕。箕翼,二十人宿名。
又《韻補》葉渠尤切。《班固·西都賦》乘輚(hàn)輅,登龍舟,張鳳蓋,建華旗。
○按《說文》旗從㫃其聲,訓熊旗五游,以象罰星,士卒以為期也。旂從㫃,斤聲,訓旗有眾鈴以令眾也。分旗,旂為二。《正字通》云:周禮九旗所畫異物,所建異名,各有等差。雖旌旄之通稱,而制度自別,未可合為一也。

廣韻

廣韻書影(原文已勾出)
廣韻書影(原文已勾出)
gi [ ɡɨ˧ ]‖[ ɡɯ ]
渠之切,平之群 ‖其聲之部
【註解】旌旗。《釋名》曰:“熊虎為旗,將軍所建,象其猛如虎,與眾期之於下也。”《戰國策》曰:“建七星之旗,天子之位也。”又姓,齊卿子旗之後,漢有九江太守旗光。
【校釋】《戰國策·齊策》:“故身廣公宮,制丹衣柱,建九斿(游),從七星之旟(yǔ),此天子之位也。”宋人鮑彪註:“鳥隼為旟,又繪星焉。”作“旟”字,不作“旗”字。

片語


旗幢旗的旗頭旗手
旗旆旗志旗警旗榜
旗軍旗旝旗杆旗蓋
旗幅旗纛旗常青旗
鎗旗旗節旗檔旗氅
起旗旗旛旗竿旗門
旗仗旗杖旗槍旗鎗
旗主旗旐旗織旗民
旗焰旗帳旗裝旗尾
旗人旗傘搴旗旗亭
綠旗靠旗酒旗錦旗
旌旗鋒旗電旗獎旗
鸞旗龍旗旒旗令旗
日旗槍旗旗火旗官
旗隊認旗旗物旗牌
旗田撲旗旗幟旗語
旗旄旗星旗子旗器
旗旗旗艦仆旗旗袍
旗章末旗鳥旗靈旗
領旗鑾旗罕旗號旗
紅旗隊旗虹旗國旗
公旗鳳旗蜂旗降旗
雞旗獲旗畫旗花旗
虎旗九旗離旗連旗
軍旗牙旗信旗校旗
戰旗斬旗揚旗幢旗
朱旗總旗珠旗章旗
八旗戎旗神旗淑旗
戍旗手旗隼旗投旗
自治旗拔趙旗八旗兵杏黃旗
偃旗息鼓一旗半鎗旗鼓相當一旗二鎗
黃旗紫蓋花旗銀行禁旅八旗旌旗卷舒
旌旗蔽日星旗電戟偃旗仆鼓一鎗一旗
掩旗息鼓一旗一槍斬將刈旗轍亂旗靡
五星紅旗重振旗鼓重整旗鼓重興旗鼓
旗開得勝大張旗鼓扯鼓奪旗扯順風旗
八旗子弟八旗制度拔旗易幟拉大旗,作虎皮
(詞語資料參考)

音韻方言


音韻參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調韻系註解
廣韻渠之上平七之平聲三等開口(見“古籍解釋”)
中原音韻齊微齊齊微陽平齊齒呼
分韻撮要第三幾紀記陽平旌旗
洪武正韻渠宜二支平聲
堅溪三齊平聲

方言讀音

客家話[客英字典] ki2[沙頭角腔] ki2[客語拼音字彙] ki2[寶安腔] ki2[梅州腔] ki2[台灣四縣腔] ki2[陸豐腔] ki3[海陸豐腔] ki2
粵語kei4
潮州話gi5
(音韻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