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退火

適用於亞共析鋼的退火方法

完全退火只適用於亞共析鋼,不宜用於過共析鋼,過共析鋼緩冷後會析出網狀二次滲碳體。將亞共析鋼加熱到Ac3以上20~30℃,保溫后隨爐冷卻到500℃以下在空氣中冷卻,以獲得接近平衡組織的熱處理工藝。又叫重結晶退火。主要應用於亞共析鋼的鑄、鍛件,如挖掘機底座、鏜床鏜桿等。加熱溫度為 Ac3以上30~50℃,保溫一段時間,使鋼的原來組織全部轉變為單一均勻的奧氏體然後在緩慢冷卻中,使奧氏體轉變為鐵素體珠光體以達到細化組織、降低硬度和消除內應力的目的。

定義


完全退火是指將亞共析鋼加熱到Ac3以上20~30℃,保溫后隨爐緩慢冷卻,以期得到接近於平衡組織(珠光體型組織)的熱處理工藝方法。又叫重結晶退火。所謂“完全”是指退火時鋼的內部組織全部進行了重結晶。通過完全退火來細化晶粒,均勻組織,消除內應力,降低硬度,便於切削加工,並為加工后零件的淬火作好組織準備。
完全退火是應用最為廣泛的退火方法,主要用於亞共析鋼和共析鋼的鍛件、軋件和鑄件的退火。通過重結晶退火使晶粒細化,組織均勻和消除殘餘應力,用以提高鋼件性能。
不宜用於過共析鋼,過共析鋼緩冷後會析出網狀二次滲碳體。使鋼的強度、塑性和韌性大大降低。

目的


完全退火主要是用於亞共析鋼,它的目的有三:
(1)細化奧氏體晶粒,消除魏氏組織。魏氏組織的形成原因之一是奧氏體晶粒太大(停軋、停鍛溫度過高或熱處理時加熱溫度過高),而完全退火時,加熱溫度較低,經重結晶后的奧氏體晶必然細化,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球光體轉變成奧氏體時晶粒顯著細化,以後縱然是很慢地冷卻,新形成的球光體晶粒也是很細的。因此,經過完全退火以後,奧氏體晶粒較得到細化,還可以消除鐵素體魏氏組織。
(2)降低硬度,提高塑性以利於切削加工。這是因為熱加工以後都採用空冷,由於冷卻速度較快,造成組織分散度大或得到馬氏體的組織,因而硬度亦較高,尤其是合金鋼更為嚴重。經退火后,可以降低硬度,有利於切加工。
(3)消除內應力,使組織均勻化。

工藝參數


完全退火工藝參數的確定:
(1)加熱溫度:必須適當地高於 點,井經一定時間的保溫,才能使鋼完全奧氏體化,並得到細小均勻的奧氏體組織。但是退火加熱溫度又不能太高,否則會引起奧氏體晶粒長大,以致使冷卻后得到粗大的鐵素體和珠光體組織。幾種常用鋼退火溫度見表1。
表1 幾種常用鋼的臨界點和完全退火溫度及硬度
鋼號4550Mn240CrNi50CrVA40CrNiMoA38Cr5CrNiMo60Si2Mn
臨界溫度(℃)780760770780774780770810
退火溫度(℃)820~840810~840800~820820~870840~880825~845850~870815~870
退火后硬度(HB)≤197≤220≤229≤201≤229≤207≤229≤229
(2)加熱速度:應參照鋼材成分、加熱前的組織狀態、內應力大小、工件尺寸的大小與形狀複雜的程度等因素而定。一般來說,對於強度高、塑性差、含碳量較高的合金銅,以及形狀複雜或大型工件(特別是鑄件),加熱速度通常不超過200℃/小時。大型合金鋼的鑄、鍛件( 60毫米以上)應採取低溫入爐,分段升溫的方法,其加熱速度通常不超過100℃/小時。
(3)保溫時間:應依照工件形狀、尺寸、鋼種、原始組織狀態、裝爐量和加熱設備等因素來決定。在一般情況下,碳鋼可按工件厚度每25毫米一小時計算。對於合金鋼,由於還要考慮奧氏體均勻化時間,可按工件厚度每20毫米一小時計算。
(4)冷卻方法:少部分採用隨爐冷卻,也可以採取埋在砂槽中緩慢冷至500~600°C后再取出空冷的辦法。冷卻速度大致可以這樣控制:碳鋼為100~200℃/小時,合金鋼為50~100℃/小時,高合金鋼為20~60°C/小時,鑄鋼件為80~120℃/小時。總之,退火后的冷卻應當充分緩慢,以保證奧氏體在 溫度以下不大的過冷情況下進行珠光體轉變,否則將因過冷度較大而獲得彌散度較大的珠光體組織,硬度較高,不利於切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