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允

著名地質學家、探險家

趙子允(1937年~2004年9月24日),男,山東曹縣人,畢業於西安地質學校,后函授畢業北京地質學院。曾任新疆地礦局第一區調大隊職工、新疆地礦局地質高級工程師,是著名的地質工作者、嚮導和探險家。他在野外探礦並涉足探險長達四十餘年,足跡遍布羅布泊、天山、阿爾金山、昆崙山、吐魯番盆地柴達木盆地等地,不僅發現大量礦藏,還對許多無人區進行精確測量,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大事件

1937

出生

1937年出生,山東曹縣人。

2004-09-24

逝世

2004年9月24日,趙子允在探礦歸來途中遭遇車禍,27日因傷勢過重不幸逝世,終年67歲。

逝世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畢業於西安地質學校,后函授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

工作經歷

曾任新疆地礦局第一區調大隊職工、新疆地礦局地質高級工程師,是著名的地質工作者、嚮導和探險家。

主要成就


論文著作

青年時期的趙工
青年時期的趙工
趙子允曾在美國著名的《科學》雜誌發表學術論文,糾正了西方學者的錯誤認識,詳細闡述了青藏高原的地質成因和未來發展趨勢,震動了整個學術界。

科研成就

他經過多年觀察、保護、拍攝、宣傳有“活化石”之稱的可可西里野駱駝,協助有關部門建立了國家級“可可西里野駱駝保護區”;他對新疆地理、地貌、氣候了如指掌,野外生存經驗異常豐富,退休后多次參加中國與各國聯合探險隊並擔任嚮導和顧問,不僅發現了眾多礦藏和西域古國遺址,而且總能在隊伍陷入困難時憑藉著豐富的經驗從而化險為夷。
他先後參加過:
(01)中美木孜塔克峰聯合科考登山隊(科考)
(02)中英塔克拉瑪干沙漠聯合探險隊(科考兼嚮導)
(03)中日羌塘無人區探險隊(科考兼嚮導)
(04)中法可可西里聯合科考探險隊(科考兼嚮導)
(05)聯合國羅布泊野駱駝考察隊(科考兼嚮導)
(06)中日羅布泊樓蘭王國探險考察隊(科考兼嚮導)
(07)中、英、美野駱駝聯合攝影隊(科考兼嚮導)
(08)海峽兩岸三地(中國、台灣、香港)98年博峰山遇難港奧同胞尋找隊(總指揮)
(09)中美老爺車隊拉力賽探險隊(顧問)
(10)中日絲綢之路汽車摩托車隊拉力賽(顧問)
(11)2000西部長征即"聚焦西部"新聞採訪萬里行(嚮導)
(12)參與《尋找彭加木》電視攝製組等重大活動

人物爭議


但又因其個性太強,做事風格我行我素而飽受爭議。2005年3月,新疆探險協會隆重成立,在這個他生前積極參與創辦的探險者家園中,由於一生特立獨行的風格和褒貶不一的評價,在反對者的堅持下,他最終未能被追認為名譽會員。直到2007年當時在這10名選舉出來獲得該榮譽稱號的人中,他是唯一一名已經離世的人,而這一天距離他去世已經有3年了。

獲得榮譽


2007年,趙子允被追授為中國當代徐霞客(第二屆)。他享有“沙漠王”、“羅布泊活地圖”、“生命羅盤”、“拚命三郎”、“瘋教授”等“榮譽稱號”(平日里大家都喜歡稱他“趙工”)而廣受尊敬。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2004年9月24日,趙子允在探礦歸來途中遭遇車禍,27日因傷勢過重不幸逝世,終年67歲。

個人作品


大漠中的史前文化:石器
文/趙子允
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現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沙海。無垠的沙丘連綿起伏,如大海中的怒濤,這裡沒有水,也沒有生命……
誰能想到,他確實有過燦爛的過去,史前時期人類已在此繁衍生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有城池村莊,水多草茂,五業興旺,欣欣向榮,曾經孕育了璀璨的西域文化豐富的絲路文明。“中英塔克拉瑪干沙漠探險隊”告別了被沙漠掩埋的漢唐時代的迂彌國(拘彌),精絕國,睹貨邏故國向古且末國進軍,我們高興地進入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疆界,駝隊穿越過一片白色的沙漠后,在一塊平展的河湖相沉積的粘土粉砂層上休息並午餐,駝隊安閑的卧下,有幾峰東張西望,期求著一塊施捨的餅乾;有的伸長脖子,貪戀地嗅著人們水壺中的飲水。
我無意中發現一塊黑色石頭,在這片黃色世界中特別明顯而刺眼,職業感使我揀起觀察,其質為黑色燧石,周邊均有打擊的痕迹和剝離的斷口,經過十幾分鐘的尋找,在沙山四合的這塊平地上,採到一百多件石器,經有關專家鑒定,是細石器時期製品,這種打制的細石器其時代晚於粗石器而早於磨製細石器,估計距今一萬年左右。石料為單一的黑色燧石,質地細膩均一,硬而脆,除見有較大的料石外還有很多燧石核、石杵、刃片、石鐵、石刀、刮削器、柳葉形石箭頭、單脊細石葉、雙脊細石時、發卡形細石葉。為間接打擊法加工出來。其打擊器石槌為原始的花崗岩卵石、沙漠無石山,其石料均源於南部的昆崙山區。石器散布區見有圓形的房基痕迹。由於時間緊迫午餐后駝隊就出發了,沒時間詳細考察,但從地理古氣候變化可以推論遠古時代大漠腹地有著豐富的資源可供人類利用。無疑,這裡在細石器時代一度是人類活動和聚集的中心,他們發明了弓箭,過著原始的狩獵生活。在採到的石器中石鏃占很大的比重,弓箭已成為當時人類必備的工具和武器並依靠弓箭獵取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弓箭的發明需要長期積累的經驗和發達的智力,當時肯定此區古村落的興起,而且水草茂盛,森林密布,鳥語花香,動物成群。
由於大自然的災變,終斷了人類文明史的延續,因此該點沒有發現陶器、銅器混存的現象,人類生存期比較古遠。“死亡之海”早在萬年之前就有古人類生息,並延續到歷史時期,人類的活動歷史悠久,人類退出沙漠僅是漢唐後期。塔克拉瑪干沙漠,原是一塊富饒而古老的土地,遠古時代的塔克拉瑪干,不僅適合原始人類生存,而且很有可能也是人類的一塊發祥地。
奇特的冰緣地貌
文/趙子允
青藏高原是我國最大的多年凍土層分佈區,它是高原隆起氣候變寒的產物,也是高原熱能量強度變化的記錄。我們考察時發現,昆崙山區寬谷及土層中普遍存在多年凍結層,通常埋藏在地下一米左右。這些凍土層是個巨大的“土中固體水庫”,夏季源源不斷地供水給其上生長的植物。水質良好,為碳酸鹽型淡水。由於暖季和寒季的交替,晝夜溫差大和凍土層的存在,該區地表呈現一系列奇特的冰緣地貌形態。如冰丘、石環和石網、冰陷穴、泥石流坡坎、噴水坑穴、魚鱗狀草甸等。
冰丘,又稱凍脹丘。是因上部凍結而下部潛水或水流受阻而聚集產生凍脹作用形成的。其表面為土層,內部是冰核,狀如墳丘,頂部有放射狀裂隙,直徑數米至數十米不等,呈單個或群體出現。
石環和石網。是一些由碎石塊排列而成的多角形網格。這是由於長期融凍作用,粗的石礫被擠到邊緣形成石環,石環與石環連接就構成象精美圖案的石網。
魚鱗狀草甸。在一些沼澤地上,由於夏季消融,使有坡度的草灘在永凍層上緩慢滑動,互相擠壓,便皺成魚鱗狀突起和窪陷,範圍可達數十平方公里。
凍脹石林與石峋。大家知道,由於水的溶蝕作用可使一些石灰岩山地變成石林、石峋。在調查區,由於冰凍作用,薄層灰岩、砂岩、板岩被凍裂成薄片,而豎立在地表,這就是凍脹石林和石峋,有的達數米高。
泥石流。在第三紀發育區,常見到大型滑坡,這是高原泥石流的一大特點。因為永凍層消融使山坡的泥土和碎石含大量水分,形成泥石流。它們下滑,阻塞河道形成泥石流堤壩。若被流水切割,則形成泥石流坡坎。
在沼澤地中常常看到一個個直徑不到一米,深0.5米的小水潭,在綠草之中,清澈見底。而在較乾燥地區則是一個個無水坑穴。這些水潭是怎樣形成的呢?筆者的一次觀測可提供點線索。1981年6月17日中午,忽聽群大狂吠著飛奔而去,但見黃水夾雜冰塊,在隆隆聲中噴出地面2米高,約10分鐘后水頭下降,逐漸變成溢流。噴水口直徑0.5米,有園形裂隙4-6道,地有下陷之勢。7月15日溢流停止,遺下水潭,清澈見底。廣布沼澤地上的水潭坑穴,想必是這樣形成,定名噴水坑穴。
羌塘高原不但融凍現象普遍,而且從盆地到高山頂部,冰緣地貌也很發育,冰丘便是永凍土區的典型代表。這表明,昆崙山區土壤中的水分並不缺乏,有利於草原的開發利用。

人物事件


2004年9月,趙子允在南疆探礦歸來途中遭遇車禍,頸椎嚴重受傷搶救無效去世,這天距離他67歲生日只有3天。這一飛來橫禍使得趙子允所有關於地質勘測、沙漠戈壁穿越的豐富經驗和將來再創奇迹的希望都煙消雲散。讓我們記住他曾經說過一段話:不要去做一個簡單的“兩腳獸”,應該帶著目的而去,帶著收穫歸來。把你在探險途中的所見用你擅長的方式表達出來。不要像沙漠只去吸收水分,而要拿出你的成果和大家分享。
今生無悔的趙大爺
撰文/李誠
行走在天地間
行走在天地間
和趙工聊天會有一種不知所措的感覺,言談之中大量的地質名詞會讓人覺得自己還太嫩。有著淳樸性格的趙工講起自己的探險經歷時,眼睛總是眯成了一條縫,那些“九死一生”的故事就好像發生在昨天。67歲的老人用地道的山東口音娓娓道來一幕幕動人心魄的場景,語氣平和而又緩慢,我的思緒一次次隨之到達那片蒼涼的大地。
蒲公英的種子般四處為家
萌生學習地質專業的念頭始於中學時代,一篇講述西部無比壯麗山河的課文深深吸引了他。年輕的趙工被西部的神秘所感染,去發現那裡無盡的礦藏成了少年的夢想。1958年西安地質學院地質普查與勘探專業畢業后,趙工主動要求來新疆工作,從此告別故鄉,把根深深扎在了這片沃土之上。
工作的第一個月,趙工就隨地質隊前往羅布泊考察,廣袤的沙漠給了他一個無比的驚喜。少年時代的夢想終於成真,年輕的趙工將全部精力投入了工作,每天馬不停蹄跋涉在萬頃沙海之中,測量計算地質數據、考察分析礦產資源分佈。那時候羅布泊還是水天一色的滔滔大湖,閑暇時間趙工和同伴在湖邊抓魚、狩獵和游泳,無比充實的野外生活讓年輕的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從那時起,趙子允一干就是四十餘年,新疆、青海、西藏沒有人煙的地方都留下了他長途跋涉的足跡。從一個躊躇滿志的青年到如今雙鬢斑白的老者,他就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四處為家。
歷經蒼桑與磨難
野外生活固然有著無窮的魅力,但當你接受大自然賜予的恩惠時,同時也必須面對考驗。每年12個月有8個月以上的時間趙工都是在野外度過的,有時剛剛回到家就會有新的任務需要馬上出發。寂寞和孤獨似乎對剛強的趙工算不了什麼,但有時死神也會悄悄窺視著他。在他一生的地質探險生涯中經歷了太多的磨難。
有次在阿爾金山,趙工騎馬獨自離開營地進山去找礦,早上出發一氣跑了幾十里,來到一處僻靜的山谷,四處安靜得讓趙工有些毛骨悚然。這時,突然一頭巨大無比的野氂牛從樹林里沖了出來,一對尖尖的長犄角沖著跨下的馬猛刺過來。來不及躲閃,牛角就已經刺進了馬肚子里。馬應聲倒地,趙工則被摔出去老遠。他連忙爬起來,揀起掉在地上的步槍對準野氂牛,本想這一舉動會嚇走這個龐然大物,但沒想到已經紅了眼的野氂牛揚了揚前蹄,然後用犄角對準趙工沖了過來。三聲槍響之後,氂牛前蹄跪地倒了下去,但憑著慣性向前滑去並重重地撞向趙工,這一撞趙工頓時暈了過去。待他醒來,天色已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此地海拔4000多米,寒冷和飢餓慢慢襲來。憑經驗趙工決定留在原地不動等待隊友的救援。用刀剝開牛皮,取出內臟,趙工點著一堆篝火把牛肝烤熟圍著火堆吃了起來,然後用牛皮把自己裹嚴,疲勞的趙工倒頭就睡。
清晨,一陣尖叫的吵鬧聲驚醒了趙工,一群禿鷲正在身邊掙食著血淋淋的野氂牛肉。他嚇得想坐起來,但腰卻直不起來了。原來一夜的工夫牛皮連僵帶凍已經發硬,可憐的趙工被裹了個結結實實。
趙工一夜未歸,同伴全體出動順來路尋找,遠遠看見有個黑乎呼的東西在地上打滾,幾個膽大的近前一看原來是個人,剝開牛皮,渾身髒兮兮的趙工終於被弄了出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考驗就在大家的笑聲中結束了。
四十年的探險人生,趙工歷經了太多的生死磨難,憑著勇敢和豐富的野外經驗他一次次絕處逢生。
探險之路豐富人生
趙工的探險生涯基本上是和科學考察分不開的,八十年代他寫了一篇關於阿爾金山的報道登在報紙上,這篇報道引起政府的重視,經過由他作為考察顧問組成的考察團再次對那一地區的細緻調查,終於促成阿爾金山被列為自然保護區。
1990年以後,趙工先後以顧問的身份參與了很多大型探險活動:中英聯合塔克拉瑪干沙漠探險隊、中美聯合慕士塔格考察團、中法可可西里聯合科考探險隊、聯合國野駱駝科考隊。他運用幾十年的經驗出色完成了一次次大型探險活動的帶隊工作,也得到了不少“榮譽稱號”:沙漠王、瘋教授、活地圖、拚命三郎、生命羅盤。
“不要只是去做一個簡單的‘兩腳獸’,應該帶著目的上路,帶著收穫回來。把你在探險途中的所見用你擅長的方式表達出來。不要像沙漠只去吸收水分,而要拿出你的成果和大家來分享。”這是趙工對戶外探險的詮釋。
一生清貧的趙工時刻都是平靜地面對著一切,人生厚重的經歷也是一筆無比豐厚的財富裝滿內心。趙工說“今生無悔”。
第一印象
在帳篷外休息
在帳篷外休息
當一個出生入死一生歷經艱險的老人站在你面前時,你想象中他應該是什麼樣子?
我想象著老人應該嚴肅、深沉,臉上線條剛毅,神采矍鑠,目光堅定,就像《老人與海》裡面的那個打魚人,沉默而睿智。
所以當趙子允老師站在我面前時,我有些找不著北。直到一旁的vigor給我介紹:“這是趙老師。”我才讓自己相信這確實就是那個出生入死半輩子的老人,而不是走錯了門的民工。
老人身材瘦小,和vigor有的一拼,估計他們在沙漠里遇到狼群都會安然無恙——狼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對這麼瘦的獵物也失去了興趣。臉上歪歪斜斜架著一副眼鏡,眼鏡腿用皮筋系著,眼睛被遮掩在後面,淹沒在臉上密密的皺紋里。背微駝,難道是常年研究野駱駝的緣故?穿著也很讓我大跌眼鏡。照例說這種常年在野外生存的人,應該穿得像RAMBO,穿有很多口袋的褲子和背心,帶著風鏡什麼的,最不濟也應該有把軍刀什麼的隨身攜帶。可趙工的穿著叫人如果在大街上看到他,絕對不會產生任何興趣——除了想推銷衣服的人。
當時失望的情緒離我只有0.01公分,但是在四分之一柱香以後,我的情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我發現我犯了一個錯,雖然這輩子本人犯過無數的錯,但是這一次,我敢保證,這是我犯的最蠢的一次。
這個錯就是以貌取人。
或許,真正的高手,總不會讓人們看出來,當這樣一個老人緩緩走過你身旁時,他所激起的是一種無聲的巨大的力量。在趙工敘述的時候,我的嘴,沒辦法合上。
趙工今年63歲,是新疆地礦局的高級工程師,但是他有外號,感覺像水滸。“沙漠王”、“瘋教授”、“趙大爺”、“活地圖”、“拚命三郎”、“生命羅盤”,這不是六個人,這是一個人,他就是趙工。直到現在,凡是到西部來探險的,上至聯合國官員、國際探險隊,下至民間旅行的自遊人,不找趙工策劃和做嚮導,豈能成行?
永遠替別人點亮蠟燭的人
大凡在西部的探險家和旅行家,沒有不認識趙子允的,人們都親切地稱之為趙工。
遠望漫漫黃沙
遠望漫漫黃沙
趙工是個工作狂,沙漠癮,這次陪我們穿越羅布泊和9個日日夜夜的相處,使我對他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進羅布泊的道路有好多條,他似乎每一條都了如指掌;談起沙漠、雅丹地貌、羅布泊的變遷和乾涸的原因等更是如數家珍。他年逾花甲,但事必躬親,最苦最累的活他都搶著干,每到宿營地,搭帳篷,生篝火,熬稀飯,把每個人服侍的舒舒服服,頓刻忘記了一天的疲累,夜深了,人們早已進入了夢鄉,他卻一個人睡在帳篷外,象保護孩子似地小心翼翼。
他自己也數不清帶了多少團隊進過羅布泊,更為探險家挑戰大漠甘當墊腳石;大牌記者強熒,徒步探險家劉雨田,繼承父業的陳雅丹(其父陳宗器是國際著名羅布泊學者)直至魂斷羅布泊的余純順……成功的背後,無一不沾滿了趙工的心血。而他自己卻悄悄地躲在家裡策劃著下一個探險計劃。
時年63歲的趙工,其實是山東人,卻窮其畢生精力獻給了新疆大漠,他畢業於西安地質學校,后函授畢業北京地質學院,在新疆從事野外地質工作40餘年,踏遍新疆三山二盆,向國家提供科研、地質、礦產報告25部及相關的圖件。號稱“活地圖”“沙漠王”。
他先後參加過:中美木孜塔克峰聯合科考登山隊(任科考);中英塔克拉瑪干沙漠聯合探險隊(作科考兼嚮導);中日羌塘無人區探險隊(任科考兼嚮導);中法可可西里聯合科考探險隊(任科考兼嚮導);聯合國羅布泊野駱駝考察隊(任科考兼嚮導);中日羅布泊樓蘭王國探險考察隊(任科考兼嚮導);中、英、美野駱駝聯合攝影隊(任科考兼嚮導),海峽兩岸三地(中國、台灣、香港)98年博峰山遇難港澳同胞尋找隊(任總指揮);中美老爺車隊拉力賽探險隊(任顧問);中日絲綢之路汽車摩托車隊拉力賽(任顧問);參加《尋找彭加木》電視攝影組等重大活動。並曾發表過科學論文40餘篇於中日美等雜誌。趙工的名字已列入《中國當代地球物理學家大辭典》之中,並被評為中國當代科學探險家之一。
上海人對考察羅布泊情有獨鍾,但結局往往是悲劇性的,彭加木失蹤至今仍是個謎,余純順魂斷大漠也有點突然性,他們都在6月遭不測,6月是個難以逾越的障礙。上海人有句口頭禪“六九不調頭”,去年和趙工商定時,就決定安排在9月,卻意外地成功了。它再次證明了趙工的英明論斷:挑戰生命極限只能作為戰略上的口號反之則是冒險。在具體的實施時,必須得科學地對天、地、人之間作一全面估價,尋找合理的突破口,才能一舉獲得成功。
隨著時間的推移,趙工自覺漸漸力不從心,筆者亦將步入老年。在有生之年,趙工最大的願望就是尋找彭加木,以揭開這一世紀失蹤之謎。為此,趙工時時在研究最佳方案,這是大項目,如果資金裝備得以保證的話,明年他將實施這一偉大計劃,筆者為能有機會和他再次合作而由衷心地感到高興。“尋找”何時才能盡頭?趙子允,大漠真正的“一怪”!
一九九九年十月六日於新疆庫爾勒
西部奇人——趙子允
新疆是片很大的土地,很大的土地上自然有很多能人,能人與能人之間未必互相佩服,但不管我們去到南北疆哪裡,只要與人提起趙工的名字,得到的反應都是一一豎起大拇指,說聲:“他是真正的沙漠王!”
最初,我以為他輩份高,所以大家尊稱他趙公。後來才知道:這“公”其實是“工”,是對他地質工程學家的簡稱。
趙工的傳奇故事數之不益。
從1959年踏出校門,在羅布泊沙漠研究地質。四十年來,他的生命已與沙漠山脈大自然結合,以武俠小說的角度來說,已經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新疆地大,有些地方人跡罕至,有馬賊強盜搶掠過路旅人。有位朋友某次與趙工踏上旅程,不幸遇上攔路悍匪,趙工不慌不忙向對方說:“你們是不是某某某的人,告訴他,趙工來了。”一句話便使悍匪馬上讓路。
與江湖人扯上關係,原因是沙漠中有許多珍貴礦物,金便是其中之一。江湖客想尋找金礦,能請到趙工,就等於請到一尊“錢途探測器”;另外,沙漠中最珍貴的便是水,有了趙工帶路,就有機會找到沙漠地下水源。想發財的要靠他,想活命的也要靠他,這就是趙工的江湖地位。
1990年,南口若羌書記臨終前立了遺囑,吩咐他人務必要請趙工來當縣的顧問。
在他去世后,趙工在三年內替若羌縣發掘了六十多處礦藏。有記者問他怎樣做到,他回答“像你們發掘新聞一樣,憑經驗,靠直覺。”
1993年,中英聯合採險隊橫渡“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趙工是中方成員之一。初時,英方隊長看見他,還質疑這“老漢”會不會成為大隊的累贅。
結果,趙工在旅程第十天,便發掘了一個儲藏量達一億噸的石礦。然後,又跟據沿途零星銅片木器,發現了古代櫃絡國的遺址。這是考古學上的寶貴資料庫。
探險旅程完成後,一些隨從的隊員都紛紛把自己當作大英雄大冒險家,有人出書,有人開攝影展,各出風頭。
但趙工沒有出席任何宣傳的場合,他已默默上路,到大自然里繼續研究他的地質去了。
我見到趙工,是在烏魯木齊一個下雨的傍晚。
他騎著腳踏車,穿著背心短褲,戴著布帽老花鏡,一副老工人模樣,樸素淡然。
晚飯桌上六,六七個人言談熱烈,只有他輕聲細語,像旁觀的陪客。他說起野外求生的經歷,藏北山區中脫離危險,在老鼠洞,六天里吃二十一隻老鼠保命求生,一隻野耗牛在山脈中把他的馬刺死,他放槍射牛,烤牛腿充饑、剝牛皮卷著自己保寒……
驚心動魄的事,在他口中一述,彷彿只是大自然中幾絲輕煙,淡然而過。
那天晚飯吃到深夜,翌晨我們一早上路。臨走前,再去見了趙工一次,他已連夜把我們需要的資料整理出來,並詳細地交待了一些細節。對於我們冒昧前來求教,趙工的幫助,輕描淡寫中有一分自然親切。
之後,漫長的行程里我經常想念起趙工。
某個黃昏,車子停在沙漠邊緣休息,同伴與我漫步走入沙漠之中。同伴在沙丘上嬉戲,用空水瓶戴流沙然後倒出來。沙隨著風,在空中飄舞,望著這模糊而優美的畫面,我忽然想起趙工。
有位哲人這樣說過:“昨日,我曾經認為自己只是一粒沙子,在生命的穹蒼中默默顫抖;現在,我知道我便是那穹蒼,裡面蘊藏了無數飽含生命習氣的沙。”
對有些人,沙漠代表著孤寂人生,枯燥、乏味,一片茫然,人便是沙海中一粒微小沙子。
對另一些人,沙漠令他們學會沉穩堅忍,辨清方向,明白如何與大自然平衡相處,嫌卑如沙子,胸襟如大漠,人生的悲歡哀樂都能包容接受。趙工便如此。
英國探險隊最後對趙工的評語是:冷熱不怕,恥辱不怕,無大悲大喜,只有對大自然不折不扣的投入。
就像那瓶風中的沙,聲色不好,卻能優美地飄流在那大漠之中……
趙工之死
文:西北平原
趙工之墓
趙工之墓
趙工死了!
這令我震驚!一個闖過無數生死大關的人就這麼突然死了,真讓人難以置信。然而這是真的,中秋節的前一天清早(也就是2004年9月27日),當我接到趙工女兒報喪的電話,半晌沒緩過神來,最後只說了這麼一句:“我前些天才採訪過你爸爸,23日晚他還給我打過電話,就這麼段短短几天時間,怎麼會……”
9月16日下午,我與趙工相約在“一品茶樓”見面,一位同行朋友久仰趙工大名,也說要來共同採訪。可惜,她臨時因其它事耽誤了,我就“獨家”採訪了趙工“20年圓一夢,尋找清代大金廠”的驚險故事。9月23日晚,我突然接到趙工從南疆和靜打來的電話。他問我,那篇稿子寫了沒有?如果沒寫的話,先不要急,等他這次回來還有更轟動的新聞和更驚險的故事呢!我說稿子寫了,但還沒發出去,可以等。我問他什麼時候回來,趙工說:“就這幾天,回來第一個見你。”我就急切地盼趙工回來,好早日完成這篇“獨家專訪”。可惜等了才短短4天,卻等來了這令人猝不及防的噩耗……趙工與我非親非故,我卻傷心地直想流淚。
趙工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人物。他真名叫趙子允,只是一個地質工程師,退休已經10年了,衣衫不整邋裡邋遢地走在大街上,和民工沒啥兩樣。然而,趙工又的確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他一生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在野外奔波,幾乎跑遍了大半個西部中國,從羅布泊荒漠到青藏高原,從柴達木盆地到阿爾金山……光是退休后的這10年間,他就先後數次為中美、中英、中法、中俄和中日探險考察隊做嚮導,橫穿“死亡之海”,攀登“生命禁區”,指揮過中外矚目的“博格達大營救”,還曾連續5年參加聯合國組織的“尋找野駱駝”行動……趙工以自己生死歷險的赫赫戰功,成為眾多中國探險者們仰慕和敬重的“泰山北斗”,被媒體譽為“沙漠王”、“活地圖”和“西部奇人”。
然而,趙子允最喜歡的稱呼只有一個,就是“趙工”。他還有一個綽號叫“趙大爺”,不過只在緊急情況下才用。比如有一次,他隨中法聯合科考隊赴可可西里考察,突遭一夥不明身份者的攔截。正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就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刻,趙工挺身而出,大喝一聲:“趙大爺在此,誰敢攔路?快去把你們麻老闆找來!”這一聲斷喝,果然唬得那伙人紛紛後退,給“趙大爺”率領的這群“聯合國軍”閃開了一條大道。自此一回,“趙大爺”就名播海內外,許多來中國西部探險、科考的中外人士,直接點名非“趙工”領路莫屬。
我自從與趙工相識5年多來,在他的身上挖掘了豐富的寶藏,尤其是與野氂牛、野駱駝、黑熊和雪豹這些珍稀野生動物的故事,在全國有影響的報刊幾乎百發百中,而且只要刊發就必然引起讀者的廣泛關注和共鳴。有人說趙工能“吹”、“滿嘴跑火車”,我卻不以為然。其實,在講述人與大自然和野生動物的故事時,只要生動、鮮活,好聽、好看,不違背最起碼的科學常識,就是真的“吹”一火車“牛皮”,又有何妨?況且,趙工絕非那種盲目的“兩腳獸”人物,他的許多科學探險都是“有的放矢”,卓見成效,也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因為他畢竟是一位有豐厚底蘊和良知的知識分子。
人無完人,趙工也一樣。今年6月中旬,中央電視台10頻道《人物》欄目的一個攝製組,專程來新疆為趙工拍專題片。攝製組的編導認真的對我說,我們給趙工拍這個片子,並不是為了吹捧他,而是想從不同角度來對他的探險生涯作一個實事求是的“總結”,比如有哪些成就,有哪些失誤,甚至他本人有哪些缺點和毛病,你們儘管如實道來。唯如此,我們才能向觀眾推出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趙工”。趙工呢?也樂呵呵的攛弄我們:“你們千萬別給我留面子,對準鏡頭罵我都中。罵完了,我還請你們喝酒。”我記得當時那位編導還隨口說過這麼一句話,趙工千辛萬苦地在野外跑了大半生,都快70歲了,也該給老頭子做個“總結”了。沒想到這“一語成讖”。
我對趙工的印象是,他最口無禁忌,不藏著掖著,有話就說,有屁就放,最好打交道,最懂得尊重人,最不拿腔作勢,最善良、寬厚,隨和、大度,而且慈祥。趙工可以稱得上是我最不需設防的忘年交。
接到趙工去世噩耗的那天下午,我打通那位同行朋友的電話,先調侃著問她:“那天你沒見上趙工,還想不想見他?”“當然想見啦!”她幾乎沒做思考,脫口而出。我又“賣”了個“關子”,問:“你真的想見?”她說:“那還用說。趙工不是又去南疆了嗎?他回來啦?”我這才以無奈的口吻告訴她:“那天你沒見趙工,將是你的終身遺憾。因為這輩子你再也見不上趙工了……”朋友聽完我的簡述,也是驚訝得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當天下午,我和她一同來到趙工家弔唁。趙工的女兒紅著眼圈說,爸爸是24日夜在巴音布魯克草原出的車禍,當時他還清醒著,因為那地方距最近的縣城幾百公里呢,耽誤了搶救的最佳時間。回到烏魯木齊,爸爸還清醒著,我們都大意了,以為沒啥事。誰知……趙工的老伴告訴我們,在從伊寧回烏魯木齊的飛機上,他還攥著我的手說,不管花多少錢,都要給我治傷,別讓我死。我還有好多事沒做完呢!他在野外瘋跑了大半輩子連家都不顧,哪說過怕死的話?這回這麼“怕死”,卻偏偏就沒活過八月十五。你們可能還不知道,後天就是他68歲的生日呀!
趙工死了!
一個在探險界毀譽參半的重量級人物的死,經過短暫的公眾關注后,最終必將歸於平靜。然而,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卻絕不會因為時間的推移而被浮躁的沙塵湮沒,比如趙工。
個人語錄
生活中的趙工
生活中的趙工
“動物?我對任何動物都是沒有感情的。我什麼動物都想吃,我啥動物都不喜歡。”
“當時處分我們的時候,林業上說是這是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我們大夥我們隊員都說:野氂牛向我們頂來,我們藏到岩石縫裡邊,把我們攆得屁滾尿流,請問人是幾類保護動物?”
“整個地質隊都吃(野生動物),不吃活不下去。那時候定量二十九斤嘛,二十九斤還得節約出兩斤愛國糧——二十七斤。像你們這些小夥子,二十七斤,沒有肉,沒有副食,你根本堅持不下來。一個月糧食半個月都不夠。一個人一月二兩油,清油。那時候就是得靠打獵。”
“當時自我安慰嘛:你們(野生動物)生活在這個深山老林裡面,太孤單了。還不如變成……一盤菜,供人類享用。給你們進行解脫吧,到時候要算帳咱們陰曹地府一塊兒算吧。我先生存下去,弱肉強食嘛。”
“余純順啊余純順,三天的路程——你探險三天的路程,我光找你就找了五天,到底是你探險還是我探險啊!”
“當時我就提出來了:‘余純順,這一百公里我陪你走,為了保證這個萬無一失。’‘哎,趙工啊,我是世界上都承認的——我是孤身徒步啊。我一個人呀,你要陪我走,這就不叫孤身徒步了啊。’”
“我是嚮導,不是找車的,也不是隊長,我的責任已經完成了。”
“他現在耍無賴嘛……點一下兄弟,帳的問題,親兄弟明算帳。”
“一百塊錢我能騙你多少錢?他把中國人罵得不是人,我現在,我準備往死裡頭打呢。要不是看他是外賓,他罵中國人,我把他往死裡頭打呢!我們青海的這些同胞都會幫我呢。你不要小看中國人。”
“國家對我們太照顧了,我一定要好好工作,來報答國家對我們這些學生的關懷。”
“當時思想比較狂妄,既然選到這個地質專業,我要到無人做過地質工作的地方,叫萬古荒原、不毛之地,發揮自己的熱。”
“我這個人來自於農村,性格比較——山東人嘛性格比較倔強,經常得罪領導。幹活比別人出力,但是得到的報酬和賞識那是最少最少的……那也可以說我參加工作四十五年,沒提過級,沒晉過職,就是一直是隊長。就是因為得罪上級,不會看著上級的顏色行事。”
“中國人隨便跑嘛,外國人原路返回嘛,對不對?咱們按憲法辦事,中國人有集會結社旅遊的自由嘛,是不是?我們沒有違反憲法嘛,按憲法執行嘛。外國人當然他不去,按規定的路線批准路線走嘛。”
“管他娘的嫁給誰,咱們跟著喝喜酒就行了。”
媒體報道
戶外徒步人物:趙子允
樂途旅遊
羅布泊湖心碑旁
羅布泊湖心碑旁
他生於1937年,山東人,是一位“富有爭議”的西部探險王。1985年他在美國著名的科學期刊《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青藏高原地質概況的論文,推翻了長期以來學術界對青藏高原的錯誤認識,第一次系統闡述了青藏高原的地質成因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是一篇具有大家風範、論述縝密、運用大量詳實地質資料的論文。這是一位特立獨行、孤獨的行者,他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新疆的荒野,他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用簡單的工具得出的地質數據與九十年代用先進儀器和設備得出的測量數據幾乎完全相同,這在地支複測中極為罕見。1993年9月在中英聯合塔克拉瑪干沙漠探險中,趙子允憑藉自己累計長達7年的沙漠工作經驗(超過其他隊員在沙漠中停留時間的總和)指出英國衛星航拍地圖的錯誤,因為這是他曾經用人工的方式1公里1公里測量出來的,由於趙子允地堅持,英方隊長查爾斯最終做出了讓步,隊伍重新回到正確路線,查爾斯事後承認,這次校正路線對決定探險隊的生死存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次探險活動歷時60天、行程1500公里,完成了人類首次東西穿越塔克拉瑪乾的壯舉。這樣一位在最惡劣自然生存環境中都能應對的老人,卻不知道如何在城市中圓滑處事。趙子允來自於農村,比較倔強,經常得罪領導,幹活比別人出力但是得到的報酬和賞識永遠是最少最少的,參加工作四十五年,沒提過級、沒進過職。
由於他對羅布泊的極度熟悉,人們說你把他一個人,不帶糧食扔在羅布泊里,他準保活著出來,沒問題,時間多長不一定,但是他准能活著出來,沒問題,時間多長不一定,他准能出來,因為他知道哪有咸泉,哪能搞到什麼,如數家珍,他站在一個沙丘上,隨便一看,沒有路能夠迷住他,他不會迷路的。但是這也是人們對他指責最多的地方,因為他經常用糟糕的沒有四驅的卡車帶領隊伍進入沙漠探險,他把自己的獨立野外生存能力放大到帶領一支隊伍上去了。
2004年9月27日,趙子允因車禍遇難,終年67歲。二零零五年三月,新疆探險協會隆重成立,在這個他生前積極參與創辦的探險者家園中,由於一生特立獨行的風格和褒貶不一的評價,在反對者的堅持下,他最終未能被追認為名譽會員。遺憾之餘,他的很多朋友卻對這個結果感到釋然,因為一輩子毀譽參半卻始終保持著真性情的趙子允,原本就來自於一個和文明時代不同的古老而純真的歲月,在我們這個蕪雜的塵世中,他命中注定只能是一個孤獨的行者。
第二屆當代徐霞客:趙子允
樂途旅遊
姓名:趙子允性別:男年齡:67籍貫:山東職業:地質高級工程師特色:科學探險
獲獎者成果:
40多年來,趙子允踏遍新疆“三山兩盆”為祖國尋找礦床。他在美國著名的《科學》雜誌發表學術論文,糾正了西方學者的錯誤認識,詳細闡述了青藏高原的地質成因和未來發展趨勢;多年觀察、保護、拍攝、宣傳有“活化石”之稱的可可西里野駱駝,協助有關部門建立了國家級“可可西里野駱駝保護區”;對新疆地理、地貌、氣候了如指掌,野外生存經驗異常豐富,多次參加中國與各國聯合探險隊,當危機來臨時,憑藉豐富的經驗總能化險為夷。他被譽為:“沙漠王”、“羅布泊活地圖”、“生命羅盤”、“瘋子教授”、“拚命三郎”。2004年趙子允因車禍遇難,終年67歲。

後世紀念


網友紀念
趙工當年在新疆尤其是探險界久負盛名,但在如今很多追求時尚的年輕人的印象中,幾乎還是一片空白。他的形象是那麼虛無縹緲,好多人對其一無所知。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會有人能記得這名孤獨的行者,孤獨的英雄。

人物評價


趙子允:一生充滿爭議的“沙漠王”
組委會給趙子允的頒獎詞:他來自一個原始而純真的歲月,他用雙腳丈量荒漠中的每寸土壤,他用實踐為眾人提供著生命的嚮導,他像一棵懸崖邊的青松在爭議中卻驕傲地成長。在人生這個孤單的旅途中,趙子允以超人的精彩表演,完成了他的探索。他的離去,結束了一個偉大而單純的探險時代。但在茫茫戈壁大漠的舞台上,趙子允這個名字將註定成為永遠的傳奇。
袁芳:趙子允生前是新疆地礦局的一名高級工程師,在新疆從事野外地質工作40餘年,足跡遍布天山、阿爾金山、昆崙山、吐魯番盆地、柴達木盆地等。退休后,憑藉自己多年的野外知識和經驗,他從事上了沙漠科探特種導遊這一職業,為此在業界贏得了許多綽號:“沙漠王”、“瘋教授”、“趙大爺”、“羅布泊活地圖”、“拚命三郎”、“生命羅盤”。
網友們的評論:“這突然讓我有種落淚的感覺,讓我想起和他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四年了!趙工離開我們四年了,這樣一個可愛的人,不知他在那邊還好嗎?永遠懷念他。”
“偉大這個詞輕易不出手,但對他來說卻很值得。”
“趙工真是一個脫俗之人,他或許原本就不屬於人間,不屬於這個勾心鬥角的社會,不屬於這個燈紅酒綠的世界……”
“無論他深受爭議與否,他依然是我們心中的英雄,不能因為他的爭議而抹殺掉他的突出貢獻。”
“我特別喜歡頒獎詞的這一段話,趙老師是當之無愧的。爭議也好非議也罷,功名身後事,趙老師不會在乎這些。我永遠尊敬他。
“不知道英雄的定義是什麼?隨便想來,其一要件是留名清史;要件之二則是為常人所難為。想來倘若能同時滿足這兩個要件的人,大抵就應該在英雄的範疇之中了。
獨行俠余純順沙漠探險應該可以算是為常人所難為,同理而視老嚮導趙子允亦不落其後。只是說到留名後人,恐怕付出生命的余某藉助媒體是較之生者趙子允千百倍的出名,於是余成了英雄,而趙卻不是。
至於這種英雄當得到底值不值得,則是仁智各見的話題了。”
……
自由的英雄——趙子允
今天中午看《人物》的時候被這個其貌不揚的老頭感動到。
趙子允,西部奇人,沙漠王,從事野外地質工作40餘年,足跡遍布天山、阿爾金山、昆崙山、吐魯番盆地、柴達木盆地,世界上首個東西橫穿塔克拉碼乾的人,可可西里野生保護區的創建者。
而同時,他也是個頑固粗心的人。
他將羅布泊當成自家的後花園而導致被他嚮導的著名探險家余純順在羅布泊迷路乃至死亡。他將不能開進沙漠的普通卡車當給養車開進了沙漠而造成十幾人的探險擱淺。他槍殺了數十隻國家保護動物野氂牛而降職罰薪。
“在6月最熱的時候,他非要自己過羅布泊,還不看我的指示牌,死了有什麼辦法。他走了三天,我找了他5天,到底是誰在探險?”
“卡車是進的去的,只是人太多了。”
“動物?我對任何動物都是沒有感情的,當那黑蠻的東西紅的眼的沖向你,你還能不開槍。它是一級,那人又是幾級?”
這個老頭的解釋總是讓人無可辯駁。
67歲的人生沒有一次升職,沒有一次加薪,沒有參加一次商業活動。
他是個天生不善於與人交際,他是個天生沙漠里的孤獨英雄。
對於這類型的奇人,我是頂頂佩服的。
我是個離了城市就不能活的人,也是個膽極小的人。
所以會對自己沒有的東西充滿嚮往。
《人物》的最後,趙工孤獨的在沙漠里行走,已經年過半百的老人,纖瘦的背影卻讓人覺得那麼高大。
沙漠令他們學會沉穩堅忍,辨清方向,明白如何與大自然平衡相處,嫌卑如沙子,胸襟如大漠,人生的悲歡哀樂都能包容接受。趙工便如此。
伍佰的《白鴿》,獻給已經逝世的趙工。
即使在另一個世界里,相信他還繼續凝望著巍巍崑崙,千年羅布。
前方啊沒有方向
身上啊沒有了衣裳
鮮血啊滲出了翅膀
我的眼淚濕透了胸膛
飛翔著強忍著傷
逃離了獵人的槍
我的雙腳沒有了知覺
我的心情下冰冷的雪
親愛的母親摯愛的朋友
我會堅定好好的活
沉默的大地沉默的天空
紅色的血繼續的流
縱然帶著永遠的傷口
至少我還擁有自由
飛翔吧飛在天空
用力吹吧無情的風
我不會害怕也無須懦弱
流浪的路我自己走
那是種驕傲陽光的灑脫
白雲從我腳下掠過
乾枯的身影憔悴的面容
揮著翅膀不再回頭
縱然帶著永遠的傷口
至少我還擁有自由
也許將來,在很高的天底下,在那些廣大的土地上,會看到有一個人緩緩前行的身影,單薄、寂寞而堅定。
謹以此文懷念趙工,向他送上真摯的祝福,願他在天堂生活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