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罕
稱號
諾門罕,來自蒙語,原意為法台、法王,清朝時曾作為稱號授予西藏、蒙古地區的僧俗頭領。
清朝冊封蒙藏地區的轉世修行者(即漢地所稱的“活佛”,藏語所稱的“朱依古”,蒙語所稱的”呼畢勒罕"),分為五等,分別為呼圖克圖、諾門罕、班第達、堪布、綽爾濟。
在清政府治理內外蒙古和新疆、青藏等少數民族及處理中俄雙邊關係的行政法規《欽定理藩院則例》中,關於“呼圖克圖職銜名號定製”中稱:“凡呼圖克圖、諾門罕、班第達、堪布、綽爾濟系屬職銜。國師、禪師系屬名號。”
諾門罕,來自蒙語,原意為法台、法王,也被當成活佛的稱號之一,地位略低於呼圖克圖。例如漢語中所稱的“大寶法王”,在蒙語中稱為“額爾德尼諾門罕”,“額爾德尼”為梵語的蒙語譯音,意為珍寶。
由於清朝政府冊封和大力扶植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分別作為前後藏地區的政教合一的宗教領袖,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在一定程度上對蒙藏地區的藏傳佛教寺院具有較高的影響力。除了清朝政府直接冊封藏族地區的某些寺院的大喇嘛為諾門罕這一稱號外,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有時也將這一稱號授予某些寺院的大喇嘛。
例如:
熱振活佛,清朝先封為諾門罕,稱廣衍黃法阿齊圖諾門罕,后封為呼圖克圖,稱哷征阿齊圖呼圖克圖(簡稱“哷征呼圖克圖”);中華民國時期續封呼圖克圖,稱熱振呼圖克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稱為熱振活佛。
策墨林活佛,清朝封為諾門罕;中華民國初期,被達賴封為呼圖克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稱策墨林活佛。
帕巴拉活佛,清朝時期初封諾門罕,稱闡講黃法額爾德尼諾門罕,並給銅印,后換給銀印,稱額爾德尼諾門罕,后封呼圖克圖,稱帕克巴拉額爾德尼呼圖克圖;中華民國時期續封呼圖克圖,稱帕巴拉呼圖克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稱帕巴拉活佛。
嘉木樣活佛,先受七世達賴授予"西熱蓋特諾門罕",清朝封呼圖克圖,稱嘉木樣呼圖克圖;中華民國襲用清朝稱號,續封呼圖克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稱嘉木樣活佛。
德珠活佛,清朝時期初封諾門罕,后封為呼圖克圖,稱德柱呼圖克圖;中華民國時期續封呼圖克圖,仍稱為德柱呼圖克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稱為德珠活佛。
德木活佛,清朝時期初封諾門罕,稱“額爾德尼諾門罕”,后封為呼圖克圖,稱第穆呼圖克圖;中華民國時期續封呼圖克圖,仍稱第穆呼圖克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稱德木活佛。
達克布活佛,先獲六世班禪封為諾門罕,稱伊拉古克桑班迪達貢卓諾門汗;后獲清朝封為呼圖克圖,稱達克布呼圖克圖。
迭斯爾德活佛,先受七世達賴授予諾門罕,稱阿日魯克桑額爾德尼諾門罕;后受達賴、班禪授予諾門罕,稱阿日魯克桑班迪達額爾德尼諾門罕;清朝封為呼圖克圖,稱迭斯爾德呼圖克圖;中華民國時期續封呼圖克圖,仍稱迭斯爾德呼圖克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稱為迭斯爾德活佛。
達察活佛,清朝時期初封諾門罕,后封為呼圖克圖,稱濟嚨呼圖克圖或濟隆呼圖克圖等等;中華民國時期,續封呼圖克圖,稱濟龍呼圖克圖;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稱功德林活佛。
清代蒙古地區的大喇嘛分為駐京喇嘛和游牧喇嘛兩種類型。
駐京喇嘛為常駐京城的大喇嘛,包括內蒙地區的章嘉呼圖克圖,直接供職於朝廷,被封為國師、禪師。
游牧喇嘛為原地游牧的大喇嘛,朝廷授予呼圖克圖、諾門罕、札薩克喇嘛等稱號。游牧喇嘛以其主寺為中心,擁有大量土地和屬民,在行政上獨立於札薩克旗之外(他們和札薩克一樣有治事權),被視為獨立區域,俗稱喇嘛旗,例如附喀爾喀土謝圖汗部游牧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附喀爾喀賽音諾顏部游牧的青蘇珠克圖諾門罕,附青海蒙古游牧的察漢諾門罕,於盛京法庫邊外游牧的錫哷圖庫倫札薩克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