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團鄉

隸屬於濱湖地區

蒲團鄉地處鄂州腹地,西距武漢市區33公里,東離黃石市郊30公里;下轄10村1場(即周屴村、郭壋村、小廟村、大廟村、石竹村、上倪村、瓜圻村、何橋村、橫山村、小港村、農場)168個村民小組,版圖面積91.17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23316人(2017年),耕地面積50950畝。

自然環境


蒲團鄉屬濱湖地區,湖泊眾多,主要有四海湖、瓜圻塘、青天湖、白水塘、當網湖、余湖、石頭塘等湖泊。境內無工業污染,空氣清新,水質清澈,土地平坦廣闊,土質肥沃,適宜創辦綠色食品基地。對生產無公害蔬菜、瓜果、苗圃、商品雞、鴨、豬、魚、蟹、珠等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對發展芡實、菱角茭白等新奇特名優食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蒲團鄉
蒲團鄉

經濟


綜述

農技人員指導農民田間工作
農技人員指導農民田間工作
蒲團鄉是鄂州市的生態農業鄉,現已形成四大特色產業帶,即周力、郭當畜禽產業帶;何橋、農場、小廟、橫山瓜果產業帶;大廟、石竹、上倪優質稻產業帶;小港、瓜圻水產產業帶。建有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各類示範園區和基地15個。2004年,西、甜瓜面積1.9萬畝,優質稻面積2萬畝,規模養鴨、雞80萬隻,水產養殖面積3.6萬畝,素有“鄂州糧倉”、“魚米之鄉”、“西瓜之鄉”、“水產之鄉”的美譽。

行業優勢

蒲團鄉現已形成水產、畜禽、西甜瓜、優質稻四大產業群帶。建有周力村魚鴨混養基地;何橋村滴灌工程蔬菜基地;五元豬擴繁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優質稻生產基地、水產養殖基地、珍珠養殖基地、樊寺路沿線西甜瓜基地(涉及周力、何橋、瓜圻、小廟、小港、農場)。2003年,被省農業廳認定為全省第一批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004年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證,西甜瓜符合無公害農產品標準要求,准入包裝上市。

目標與規劃

蒲團四海湖生態休閑園建設規劃
(2006.3—2010.12)
目標:蒲團鄉的農業資源豐富,為了使之形成獨特的優質和培育強大的吸引力,努力向生態農業旅遊休閑方向發展,為鄉鎮經濟的振興提供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因此,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在現有資源和農業景觀分區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地就勢,合理配置現有資源,發揮交通、地區、個人和政策優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經營,發展以農家樂,漁家樂為主的旅遊休閑業,逐步建設成為富有地方特色和農家風味的生態休閑園。
規劃:本規劃為中期規劃(2006年—2010年),分為兩階段:
1、首期規劃:2006年3月—2007年,主要在發揮農業資源優勢的基礎上,發展功能區和培育具有吸引力的景觀,招商引資,啟動和發展項目。
2、中期規劃:2008年—2010年12月,在鄂州和湖北區域中,進行功能定位,重點在生產、加工、旅遊等生態休閑,銷售策略上下功夫,並打開國內、國際市場,制定本區域長期發展戰略。
具體從實際出發,按照“建設一園,重在兩沿,實現三萬畝,培植四大產業,突出五大亮點的要求,重要實施園中園建設,即科技示範園、商品展示園,產品加工園,旅遊休閑園四園建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生態休閑園宣傳力度,構建獨具特色的鄂州市蒲團四海湖生態休閑園發展新格局。
“一園”:建設發展鄂州市蒲團四海湖生態休閑園。
“二沿”:沿樊蒲公路在周力、郭鐺、何橋三村建設發展魚鴨混養基地,節水滴灌工程標準化無公害蔬菜基地,西甜瓜基地,蓮藕基地,農家樂、漁家樂科技示範園,商品展示園;在何橋,橫山二村建設商品展示園,生態居住園。
沿四海湖區域:在瓜析、橫山、何橋三村建設發展水產養殖基地,魚珠養殖基地,花卉苗木基地,五元豬擴繁基地,蓮藕基地,旅遊休閑園,生態居住園;在石竹、上倪二村建設發展標準化無公害優質稻生產基地,優質大米加工基地,石竹米業有限公司,科技示範園,產品加工園;在小港、瓜圻二村建設發展十公里標準化無公害養殖示範基地,水產品加工基地,西甜瓜基地,梁子島水特產品工貿有限公司,漁家樂產品加工園,旅遊休閑園。
“三萬畝”:萬畝優質稻生產,萬畝蔬菜瓜果,萬畝水產養殖。
“四大產業”: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旅遊業。
“五大亮點”:魚鴨混養、大棚蔬菜、西甜瓜、農產品加工、垂釣休閑。

文化


名特產品

蒲團鄉“梁子島”牌武昌魚紅尾魚系列食品榮獲“第十屆中國食品博覽會暨交易會金獎”。

交通


蒲團鄉交通便捷,滬蓉高速公路橫貫全境,樊寺線和樊吉線兩條市級公路將全鄉連為一體。經過幾年努力,全鄉10村1場全部貫通了水泥硬化路面,總里程77.2公里。

社會


教育事業

全鄉有中小學11所(中學2所,小學9所),在校學生3900人,教職員工203人;建有功能齊全,服務周到的全托幼兒園1所,可容納120人;引進糧食深加工企業2家,水產品深加工企業1家,2004年被評為全省科技推廣先進鄉鎮;為解決行醫難、看病難問題,投入巨資修建衛生院及基層衛生站所12個,引進個體藥店2家;為提高農民文化水平,增強農民素質,興建村級文化活動室10個,組織活動室2個,文化中心戶7戶;興建籃球場地11個,乒乓球場地22個,健身活動中心1個;修建佔地25畝的福利院1所,可容納五保戶100多人。

集鎮建設

為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招商環境,在硬體建設上,蒲團鄉黨委、政府引資、投資400餘萬元,完成自來水的“引玉泉入蒲”工程;累計投入資金1829萬元建設吉劉集鎮,建築面積近6萬平方米,形成“井”字型集鎮。在軟體建設上,按照“以錢養事”,政府與村鎮建設服務中心簽訂服務合同,保證街道清潔,同時開展門前“三包”活動,對做得好的住戶,政府給予獎勵。通過實施亮化、美化、凈化綠色工程,使鎮容街貌得到較大改觀。

社會發展


全鄉有中小學11所(中學2所,小學9所),在校學生3900人,教職員工203人;建有功能齊全,服務周到的全托幼兒園1所,可容納120人;引進糧食深加工企業2家,水產品深加工企業1家,2004年被評為全省科技推廣先進鄉鎮;為解決行醫難、看病難問題,投入巨資修建衛生院及基層衛生站所12個,引進個體藥店2家;為提高農民文化水平,增強農民素質,興建村級文化活動室10個,組織活動室2個,文化中心戶7戶;興建籃球場地11個,乒乓球場地22個,健身活動中心1個;修建佔地25畝的福利院1所,可容納五保戶100多人。
蒲團鄉
蒲團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