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監考

家長輪流替代老師進行監考、自習課值班

家長監考,是指南京某中學實行高三年級學生家長輪流替代老師進行監考、自習課值班。這種做法緩解了高三教師的工作壓力,但“強制輪班”給部分家庭造成了很大壓力,有些家庭甚至“爺爺奶奶”親上陣。

基本介紹


由來

監考
監考
2016年10月,南京二十九中的學生家長向媒體反映,從2016年九月十號開始,該校高三年級的學生家長開始輪流參加月考監考。儘管考場外有校方工作人員巡視,但沒有老師在場。除了監考之外,高三年級早自習和晚自習也需要家長值班,早自習期間家長在教室幫收作業、晚上七點到九點的晚自習家長需要看兩個小時班。
這一做法引起很大爭議。有的家長擔憂如果以上做法成為常態化,對於工作忙碌的雙職工家庭來說,將成為不小的負擔,呼籲學校能夠慎重。
面對質疑,學校校務處一工作人員解釋稱,家長反映的值早班、替監考、值晚自習等情況是由家委會研究決定的做法,不過具體情況他沒有許可權接受採訪,得由校領導返校后再行決定。

現象

監考、值班,這些原本應由老師來承擔的事務性工作,結果由學生家長替代,並以制度的形式得到固化,顯然極不合理。從現實來看,時間上的衝突、制度化的管控,也使得家長們苦不堪言。尤其對於一些工作本就繁忙的家長來說,這種額外的責任就會成為難以承受的負擔。
很多家長看到這則新聞,都會感同身受。其實現實中,又何止是家長輪流“幫忙”值早班、替監考、值晚自習呢。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在不斷強調家校互動參與式教學的重要性。只要孩子一隻腳邁進了校門,家長們身上的擔子,就逐漸重了起來。比如,小學下午3點左右就要放學“靜校”,這種學時上的設計,讓很多家長頭疼不已。或許是旨在錯過“晚高峰”時段的放學安排,實際上卻硬生生製造出了“接孩子”的車流高峰。
甚至,有的家長不得不捨棄多年的職場奮鬥,專職接送孩子、輔助學校布置的課業;還有的學校作業安排很不合理,原本該由老師完成的檢查、批改作業等工作,最終全成了家長的任務;很多看上去“製作精良”、能博得老師歡心的作業,背後的“操刀者”其實也是家長;而個別老師“變相”鼓勵那些一看就不是學生獨立完成的作業,卻在有意無意間滋長了學生的攀比之風,也讓不少家長愈加叫苦
看過這些現實中的教育責任“倒置”,再回頭來看南京這所高中的“家長監考”風波,便不難理解了。雖然校方解釋稱“值早班、替監考、值晚自習等情況是家委會決定的”,表面上看似乎與校方無關,可是,僅憑家委會的一次“研究”、一紙決定,就把校方的教育職責輕易轉嫁到家長身上,顯然並不合適,也有違家委會設立的初衷。

原因

家長越俎代庖
家長監考
家長監考
眼下許多中小學成立的家委會,通過家長對學校管理的適度參與,既利於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共教網路,又可多方發掘社會資源,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可謂一石二鳥。不過,似南京二十九中這類讓家長直接參與月考監考及早、晚自習值守之舉,則明顯過了頭,成了典型的“越俎代庖”。
所謂“越俎代庖”,即指家長“跨界”充當了教師的角色。先不說所謂月考及早、晚自習本屬教育違規,只是緣於高考壓力,才讓其至今成了“打不死的小強”。如果拋開這點不論,那麼,無論是月考監考,還是早、晚自習值守,當屬日常教學事務。而教學是教師的本分,也是需要資質的。故家長們既無義務、更無資格去取而代之。
學校轉嫁教育責任
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的目的,是為了便於家長增進對學校工作的了解、理解和監督,增強學校工作的透明度。從初衷上講,這樣的制度設計並無問題。畢竟,好的教育離不開家校的互動,也需要家長全面參與。家委會的介入與參與,讓學校的辦學更開放、民主,同時也能發揮家長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由客體變主體,由被動變主動,從而為學校建設與發展獻計獻策。
不過,家長只是間接的參與者,不應該成為直接的管理者。這是基於其自身定位的需要,也是出於維持教育的秩序需要。術業有專攻,讓家長直接參與學校管理,並承擔大量事務性工作,比如值早班、替監考、值晚自習等,屬於明顯的責任轉嫁。這既與家委會設立的初衷背離,也與間接參與管理和監督的目的相違背。
家長當然可以參與學校的管理,並給出應有的建議,但絕不能實行角色替代,甚至異化為額外的負擔。在國外,家長也會熱衷於學校事務的管理,並扮演積極的輔助者角色。不過,這種角色與責任有一個邊界,不影響雙方的正常交流與溝通,也不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與煩惱。若是基於家委會的商討,而使管理或者輔助成為一種強制性義務,而無以獲得絕大多數家長的支持,那麼只能說,家委會看似民主的決定,已形成了一種權力性的傷害。
眼下,在“家校互動”和“共同目的”的口號下,家長們承擔了太多的教育負擔,以至於“學生的作業成了家長的煩惱”。現在很多人不斷發出“家長不易”的感嘆:不僅要扮演好家長的角色,還得充當“編外老師”的角色。在所謂的“家校合作”的名義下,一些學校把一部分自身事務轉移給家長,比如除了監督孩子做作業,還要檢查其作業的對與錯並簽名,否則孩子就無法交差。與此同時,大量的“奇葩作業”表面上是布置給孩子的,結果卻是家長在背後策劃、製作。
從某種意義講,讓家長替老師監考和自習值班,表面上是家校互動的深化,實質上則是責任轉嫁的延續。然而對於此,很多家長卻並沒有反對,甚至認為“自願參與”理應獲得支持。不找准家長學校互動的結合點,不釐清最基本的教育責任,當下教育的誤區就會越陷越深。

建議

重視家長在孩子教育和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引導家長和提供相關的機會讓家長參與到校園活動中來,這無可厚非。只不過,這種參與必須符合自願的原則。國外學校也有“家委會”,但這一組織成立的目的,應該是增進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搭建起意見交換、信息溝通的橋樑。如果家長只剩下被學校“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義務,對教學活動和有關舉措缺乏有效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建議權,也就無法實現教育的良性發展。
曾經不斷有人呼籲給孩子減負、給教育減負,如今來看,也需要給家長“減負”。要明確釐清現代教育中家長和學校的責任擔當,不能模糊各方權利和義務的邊界,把本該屬於學校的職責推諉給家長承擔,更不能打著“參與式教學”的名義,弱化學校的教育引導職能。西諺有雲,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在此不妨借用一下——讓學校的歸學校,家長的歸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