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雪松
松科雪松屬常綠喬木
黎巴嫩雪松(學名:Cedrus libani Rich.)常綠喬木,樹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葉針形,葉色暗綠到藍綠色,長8-25厘米,質硬,在長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10-11月開花。球果翌年成熟,橢圓狀卵形,熟時赤褐色。在氣候溫和涼潤、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長旺盛。邊材白色,心材褐色,紋理通直,材質堅硬,有樹脂,具香氣,少翹裂,耐久用。可作建築、橋樑、造船、傢具及器具等用。終年常綠,樹形美觀,亦為普遍栽培的庭園樹。該雪松是黎巴嫩的國樹。分佈於黎巴嫩、西敘利亞及土耳其中南部。
黎巴嫩雪松
葉在長枝上輻射伸展,短枝之葉成簇生狀(每年生出新葉約15-20枚),針形,堅硬,淡綠色或深綠色,長2.5-5厘米,寬1-1.5毫米,上部較寬,先端銳尖,下部漸窄,常成三棱形,稀背脊明顯,葉之腹面兩側各有2-3條氣孔線,背面4-6條,幼時氣孔線有白粉。
球果成熟前淡綠色,微有白粉,熟時紅褐色,卵圓形或寬橢圓形,長7-12厘米,徑5-9厘米,頂端圓鈍,有短梗;中部種鱗扇狀倒三角形,長2.5-4厘米,寬4-6厘米,上部寬圓,邊緣內曲,中部楔狀,下部耳形,基部爪狀,鱗背密生短絨毛;苞鱗短小;種子近三角狀,種翅寬大,較種子為長,連同種子長2.2-3.7厘米。
垂直分佈高度為海拔1300~3300米。喜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的暖溫帶至中亞熱帶氣候,在中國長江中下游一帶生長最好。抗寒性較強,大苗可耐-25℃的短期低溫,但在濕熱氣候條件下,往往生長不良。較喜光,幼年稍耐庇蔭。大樹要求充足的上方光照,否則生長不良或枯萎。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土、微鹼性土均能適應,深厚肥沃疏鬆的土壤最適宜其生長,亦可適應黏重的黃土和瘠薄幹旱地。耐乾旱,不耐水濕。淺根性,抗風力差。對二氧化硫抗性較弱,空氣中的高濃度二氧化硫往往會造成植株死亡,尤其是4~5月間發新葉時更易造成傷害。
分佈於黎巴嫩,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土耳其。
一般用播種和扦插繁殖。播種可於3月中下旬進行,播種量為75千克/公頃。也可提早播種,以增加幼苗抗病能力。選擇排水、通氣良好的砂質壤土作為苗床。播種前,用冷水浸種1~2天,晾乾后即可播種,3~5天後開始萌動,可持續1個月左右,發芽率達90%。幼苗期需注意遮蔭,並防治猝倒病和地老虎的危害。一年生苗可達30~40厘米高,翌年春季即可移植。扦插繁殖在春、夏兩季均可進行。春季宜在3月20日前,夏季以7月下旬為佳。春季,剪取幼齡母樹的一年生粗壯枝條,用生根粉或多或500毫克/升萘乙酸處理,能促進生根。然後將其插於透氣良好的砂壤土中,充分澆水,搭雙層蔭棚遮蔭。夏季宜選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為插穗。在管理上除加強遮蔭外,還要加蓋塑料薄膜以保持濕度。插后30~50天,可形成愈傷組織,這時可以用0.2%尿素和0.1%的磷酸的二氫鉀溶液,進行根外施肥。
繁殖苗留床1~2年後,即可移植。移植可於2~3月份進行。植株需帶土球,並立支杆。株行距從50厘米至200厘米,逐步加大。生長期追肥2~3次,一般不必整形和修枝,只需疏除病枯枝和樹冠緊密處的陰生弱枝即可。
黎巴嫩雪松樹榦粗壯挺直,樹冠呈三角形塔狀,顯得秀麗、剛勁、莊嚴、肅穆,象徵著純潔和永生。久經殖民統治壓迫的人民,視雪松為偶像,這反映了黎巴嫩人民挺拔強勁的民族精神,他們堅韌不拔,勇敢善斗,不畏強暴。
黎巴嫩是地中海東岸的一個山國。在古代,黎巴嫩在當地語言里是白色或山的意思,因為這裡多山並終年積雪。黎巴嫩的雪松就集中分佈在海拔一千到二千米的山區,那裡多霧,空氣新鮮,土質良好,雨量適中,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很適合雪松的生長。所以古埃及人把黎巴嫩山區稱為“雪松高原”。在首都貝魯特附近,有一座雪松公園,位於海拔二千多米的山頂,園內有幾百棵雪松,其中數十棵有六千多歲樹齡,據說它們與《聖經》同時誕生。《聖經》中把雪松稱為“植物之王”,古代腓尼基人傳說雪松是上帝所栽,故稱它為“上帝之樹”或“神樹”。
註:黎巴嫩雪松圖冊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