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規模經營
適度規模經營
適度規模經營是在一定的適合的環境和適合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各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金、設備、經營管理、信息等)的最優組合和有效運行,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因土地是農業生產不可替代的生產資料,故農業規模經營在很大程度上指土地規模經營。
在不同的 生產力發展水平下,農業規模經營的適應值不同,一定的規模經營產生一定的 規模效益。農業經營規模的擴大必須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生產率為目的,才能使農民經營種植業同經營其他行業獲得相當的平均利潤,從而穩定其務農積極性,才能增加農產品生產總量,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需要。許多國家在堅持家庭經營為主的條件下實現農業規模經營,並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農業勞動力的轉移是實現規模經營的前提,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普遍推廣應用是規模經營的物質基礎,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立是規模經營的重要保證條件。
規模經營的圖形說明
在市場經濟國家,農業經營規模的擴大一般是隨著 工業化和 城市化的進展而出現的。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開展農業規模經營需要具備以下主要條件:
農業勞動力順利轉移是農業規模經營的前提條件。只有轉移 勞動力並使其獲得相對穩定的 職業和 工作,農業勞動力人均負擔的耕地 面積才能增加,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才有可能;只有農業生產經營者的科技知識、管理能力等素質得到提高,農業規模經營的效益才能得到保證。
完善的土地流轉機制和農戶之間的利益協調機制,是農業規模經營的首要條件。農業規模經營往往以土地利用規模為主要的衡量標準,而在 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只有通過建立相應的土地流轉機制才能實現土地的流轉和集中。
農民眷念土地的傳統觀念逐步改變,並在農民中建立起必要的社會保障 制度。在我國,土地是農民的基本生活資料,具有社會保障的功能,一般來說,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越完善,農民對土地的依戀程度越低,農業實行規模經營的可能性越大。
完善的農業機械工業體系和物質技術裝備體系,能夠為農業經營規模提供必要的物質技術條件。農業物質裝備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求通過規模經營來實現其利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以少量的家庭勞動力從事規模經營成為可能。
較為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能為從事規模經營的單位和農戶提供所必須的物質技術條件和產前、產中、產後一系列的服務。一般來說,較大規模經營能否成功,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的社會化服務狀況。
規模經營的比例說明
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規範農地產權,建立和完善"自願、依法、有償"的土地流轉機制,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全方位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市場意識,完善農業勞動力轉移機制,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降低農民的戀土情結,重視擴大生產項目的經營規模。
農業產業規模經營就是在一定的區域,建立和完善種植結構,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品牌,確保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知名度,形成產業鏈,具有一定的 競爭能力。例如:農場、農莊式的生產經營模式。大規模使用現代化農機設備少量的僱員可以使農業產業化之路越走越寬,在經營中可不斷完善品牌、提高生產質量。規模經營同時又利於政府對農產品質量的監控和管理,做到令行禁止。使農業產業進入產品質量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的良性循環機制。
一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堅持並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切實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各項權利,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二是堅持尊重農民主體地位,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必須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是否流轉土地、開展何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要由農民作主。必須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中心,立足於優化配置土地資源,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三是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既要充分發揮政府調控引導作用,通過宣傳發動、典型示範、政策扶持,培育規模經營主體,推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發展;又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加快探索建立市場化的流轉機制、股份化的土地經營制度、合作化的經營組織形式和產業化的經營方式,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四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要從各地實際出發,允許多種組織形式並存、多種經營方式並存、多種投入主體並存、多種實踐路徑並存。
從面上來看,糧棉油大宗農產品生產,主要通過發展專業化服務,實現適度規模經營;蔬菜、園藝等高效種植業,主要通過專業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土地租賃等形式實現適度規模經營;畜牧、水產等特色養殖業,主要通過發展規模養殖與推進加工流通合作,實現適度規模經營。
一是與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相結合。鼓勵土地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適度集中,促進他們擴大經營規模,取得規模效益。要通過土地流轉,在確保流出土地的農民獲得承包土地合理收益的同時,實現充分就業,增加收入。
二是與優化農業產業布局相結合。統籌安排城鄉建設、產業發展、生活居住和生態保護等空間布局,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居住向城鎮和社區集中、農業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促進農業優勢主導產業集聚、集約、集中發展,打造優勢產業帶、產業群、產業區,提高規模化經營水平。
三是與發展高效農業相結合。加強土地整理和農業綜合開發,大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吸引規模經營主體投資農業,發展設施園藝、規模畜牧業和特色水產業,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
四是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相結合。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合理組織、分工協作和專業化生產,帶來了農戶和龍頭企業的規模經營,增加了內部規模經濟效益。要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業和現代流通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快培育壯大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更多的農戶進入基地生產,推動產業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