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潭印月

圓明園景觀

三潭印月與西湖三潭印月同名,是圓明園仿建西湖十景之一。此景建於乾隆初年,在方壺勝境西河池水讓仿西湖豎立三座磚塔,磚塔高2.4米。在三塔西為青石疊成的二仙洞,洞口上有活水滴落形成兩個小水簾洞,在三塔東建有跨河敞榭,敞榭掛乾隆御書“三潭印月”黑漆金字匾,傍晚皇帝可在敞榭內欣賞三潭印月的景觀。在敞榭東建有單孔石拱橋,乾隆賜名“涌金橋”。

三潭印月雖以西湖三潭印月同名,但除水中三座燈塔外與西湖並沒有太大相同之處,圓明園三潭印月顯得更加小巧玲瓏,此景北、西、南被土山圍住,東為跨水敞榭。

文物景觀


三潭印月位於福海北面,方壺勝境的西面。
當划著小舟從“方壺勝境”穿過涌金橋,立即進入一個幽深寧靜長方形的小湖之中,這就是仿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而建的“三潭印月”。雖然這兒沒有西湖三潭印月那樣豐富的景觀,但卻也是個使人流連忘返意趣無窮的園中之園。
重檐四方亭 復原圖
重檐四方亭 復原圖
小湖四周被青山包圍,只有東南角有一個水口與“方壺勝境”的湖面相通。每當春季來臨,周圍山上山下綠樹生煙,野花爛漫,雀鳥啁啾,湖邊柳絲倒垂隨風飄拂,輕巧綺麗的亭 26廊從南岸逶迤深入水面,連接成跨水的廊橋。人從南岸到北岸要穿行於這彎彎曲曲或在陸地或在水中的亭廊之中,增加了不少情趣。湖中一段廊橋中間有一雙重檐的方亭立於湖心。廊亭建在湖中貼近水面,探身俯看盡情欣賞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游來游去,此時也許會聯想起戰國時期思想家莊子和惠子在水池邊那段知道不知道魚兒快樂的有趣的辯論。
這兒湖中也有仿西湖而建的三座小塔。西湖三潭印月的三個石塔,亭亭玉立於波光瀲灧的湖面之上。石塔高 2 米,中部塔身為球形中空,球面上排列有 5 個小圓孔。塔頂為葫蘆形,造型優美。每當月色之夜,特別是中秋之夜,如果泛舟湖上,可以看到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奇異景色。倘若在塔內點上蠟燭,洞口蒙上薄紙,燭光透過薄紙映入湖中,宛如一個個小月亮,隨著輕波蕩漾在水中晃動,金波閃爍,讓人著迷。待到皓月中天時,月光、燈光、湖光交相輝映;月影、塔影、雲影融成一片,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
圓明園的“三潭印月”的湖面當然無法與西湖相比,但卻有西湖“三潭印月”的意趣。
三個石塔和重檐四方亭 復原圖
三個石塔和重檐四方亭 復原圖
這兒也有三個小塔鼎足而立於小湖水面之上。月色之夜,也能看到月光映潭。從“蓬島瑤台”乘著小舟,穿過廣闊的福海,進入“方壺勝境”,在月色朦朧之中欣賞過瓊樓玉宇之後,穿過“涌金橋”進入一個幽深的小湖,月光下隱隱綽綽看見曲折的廊橋跨於湖水之上,小船從橋亭下穿過欣賞“三潭印月”的奇異景色也是意趣無窮的。

文物現狀


英法聯軍焚毀圓明園后,三潭印月及涌金橋因為是石制材料所以沒有被毀,1900年被土匪毀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