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島瑤台
蓬島瑤台
徠蓬島瑤台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
建於1725年(雍正三年)前後,時稱蓬萊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島瑤台。在福海中央作方丈、蓬萊、瀛洲大小三島,島上建築為仙山樓閣之狀。園盛時,福海端午龍舟競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觀閱,皇太后及后妃內眷則在蓬島瑤台欣賞。
蓬島瑤台結構和布局根據古代畫家李思訓的“仙山樓閣”畫設計;宮門3間,正殿7間,殿前東 列暢襟樓,西列神洲三島,東偏殿為隨安室,西偏殿為日日平安報好音;東南面有一渡橋,可通東島,島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橋,可通北島,島上建殿宇3間。
蓬島瑤台中的大島象徵著“蓬萊”神山,在蓬島瑤台大島的西北和東南的小島則象徵著“方丈”和“瀛洲”另外兩座神山,東南島上還建有一座六方亭,島上堆有大量山石,還有許多御刻石,這些石頭中有部分至今還保留著。
根據清朝的皇家密檔記載,從福海的各個角落觀察蓬島瑤台,都無法觀察到這座美輪美奐的島嶼宮殿,尤其是在薄霧在福海上升起的時候,蓬島瑤台更是有如神話傳說中的仙境一般虛無縹緲,更給這群宮殿增添了一絲神秘的感覺。現代的學者通過研究與測量發現,福海的邊長為600米,而人的眼睛所能看到的極限距離是200米,而蓬島瑤台正好位於福海的正中央,與福海沿岸的距離都超過了200米,也就是這一特殊的視覺現象,讓沿岸的人無法觀察到這座帝王宮殿,使得這處景點充滿了魅力。
福海在當時每年的端午節都會舉行龍舟競渡,皇帝與皇太後分別在望瀛洲和蓬島瑤台觀賞龍舟競渡,在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乾隆皇帝曾特許葡萄牙使臣觀看了競渡。每年七月十五中元節福海還是放河燈的地方,蓬島瑤台的碼頭就是皇帝放河燈的主要地點。
在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佔圓明園時,因當時園內沒有可供使用的船隻,蓬島瑤台未被毀壞,但到了1870年蓬島瑤台卻發生一場意外火災,由於此時岸邊仍然沒有可用船隻,蓬島瑤台最終被焚毀。
1860年圓明園罹劫時,蓬島瑤台殿宇因在島上倖免於難,1870年(同治九年)毀於火。
1985年清整補砌蓬島瑤台三島基址、駁岸和疊石,並修復東島“瀛海仙山”六方亭、西島庭院和東西曲橋。
秦朝以來的神話
蓬島瑤台復原圖
古代中國的傳說
蓬島瑤台復原圖
開天闢地,然天地無色,杳無生機,伏羲女媧居其中,甚閑,伏羲怒,劈手於大地之上划溝壑,乃成江河,奔流向東,成東海。堆溝壑之土成五嶽七山,天地之間便有山川河流,日月星晨,若出其中。
蓬島瑤台復原圖
日月更迭,斗轉星移,歲萬載,塵世間人鬼妖甚囂,不平,言:吾等皆女媧所造,為何獨仙者居於天上,不生不死而吾等卻要飽受輪迴之苦?天界日久,亦有沉淪者,枉為仙,仙言:人間若有德善之人,可尋至蓬萊,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此語既出,在人間便引起軒然大波,人、鬼、妖無不勵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證大道。正所謂是:人間有仙境,得道在蓬萊。是也。
戰國時期的發展
戰國時期,都想統一中國,戰事不停,人們生命沒有保障,渴望有一個超塵脫俗的仙境,既能遠離戰火之害,又可修身養性,延年益壽,便在神話幻想的啟發下,想象出一個仙界。秦、漢統一以後,最高統治者為了能永遠享受舒適的生活,更希望長命,最好是不死,於是從上至下掀起了狂熱的神仙信仰。由巫士轉變而來的方士們,其中一部分當時對文化很有貢獻的知識分子,也有一部分為了一己的名利,不惜去迎合最高統治者,大肆宣傳傳聞中的海上蓬萊、方丈、瀛洲,這便是東方的“三仙山”,也有“五神山之說”,總稱為東方的蓬萊仙境。戰國末的齊威王、齊宣王與燕昭王,以及秦始皇、漢武帝都曾勞民傷財地派人去尋找蓬萊仙境,但沒有一個人真正到達過,不是三神山隱於水下,便是因大風所阻,半途而返。可見所謂仙山,實在很虛無繚紗,是那部分方士們的瞎編。
蓬島瑤台復原圖
東方仙境興起之後,逐漸取代了西方崑崙,成為長盛不衰的仙人家鄉。民間一提仙境,多知蓬萊,鮮提崑崙。漢代帝王中的仙迷武帝,專門在皇宮的甘泉宮造了一座人工的太液池,上面便有傳聞的蓬萊等仙山,耗資甚巨。
皇家園林的建造
蓬島瑤台復原圖
福海之中的蓬萊瑤台,取材於神話中的蓬萊仙島,原名蓬萊洲。相傳,秦始皇曾派遣一個名叫徐福的人,率領千餘名童男童女,出海東渡,去替他尋仙境、求仙藥,以企長生不老。這當然只能是“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而雍正皇帝則讓工匠在圓明園的東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島,象徵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仙山”,島上建有殿閣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樓十二”,並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東湖命名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還建有十多處園林佳景。福海,東西、南北各寬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約35公頃,相當於北海公園的水面。這裡水面開闊,景色秀麗,每於端午佳節,在此舉行大型龍舟競渡活動。七月十五日夜,清帝於此觀賞河燈。冬日結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賞游。福海實際上是圓明園的水上娛樂中心。
如我(王致誠)前面所說,每處幽谷都有供遊樂燕居的殿宇。與整個宮苑的宏大規模相比,每個殿宇顯得小巧玲瓏。然而,整座宮苑可把歐洲最顯赫的君主及其宮廷全都容納得下。有多處殿宇系用雪松建成,雪松來自距此地五百法里以外的地方,其運輸費用相當可觀。您猜猜看,園內究竟能有多少處宮殿呢?有二百處之多,還要加上二百處太監的住所,因為每處宮殿都由太監們照看;他們的住所就在左近,不過幾步之遙,但由於簡陋,都用一堵牆或是一座假山隔離開來。
蓬島瑤台復原圖
我在上面談到,運河都匯合或注入各池塘和湖海中。其中確有一處較大的湖泊,半徑為半法里,遂以“海”名之,系園內最佳景緻。環海四周,疏密有致地分佈著一處處宮殿或院落,它們被我上面提及的一條條河渠或一座座假山彼此分隔開來。
然而,真正的寶貝是一座小島,或者說是一處陡峭的巨岩,它位於福海中央,高出水面約一丈許。島上建有一座小巧別緻的宮殿。那殿雖小,卻有一百餘間廳室。它有四個立面,精緻美麗之程度,我根本無法形容。那裡堪為觀景絕佳去處。從島上放眼四望,可見岸邊疏密錯落的重重宮闕,那延伸至岸邊座座假山,那流入海中或從海中流出的條條河渠,那建在河渠入海口或出海口的座座橋樑,以及那裝點橋樑的處處小亭或拱門。而這福海,景色美不勝收。其岸邊更是變化萬千,無一處與另一處相雷同。這裡是方石砌就的整齊堤岸,與長廊、小徑和道路相連;那裡是岩石堆疊的嶙峋高崖,極盡人之想象之能事。要麼是漂亮的高台,台上建有宮室,可由兩側拾級而上;而在高台的另一側,更有樓台亭榭,層層疊疊,呈半圓形,漸次展開。又有一片花林竟艷,映入眼帘;稍遠處,則有一荒僻樹叢,像是只有人跡罕至的深山裡方能見到的景緻。有高大挺拔、堪作棟樑的喬木,有來自異國的樹木;有的以灼灼繁花見長,有的以累累果實取勝。
蓬島瑤台復原圖
皇上或皇后、嬪妃和宮女以及太監日常起居處,由一群殿堂、庭院、花園組成,渾然一體,氣派非凡。一言以蔽之,這是一座城池,至少與多爾城的面積相差無幾;而其它各處殿宇,不過是遊玩、飲宴和宵夜的場所。
電影《圓明園》—夕陽下的蓬島瑤台
來自《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的乾隆御詩:
蓬島瑤台
海中作大小三島,仿李思訓畫意,為仙山樓閣之狀。岧岧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樓十二也。真妄一如,小大一如,能知此是三壺方丈,便可半升鐺內煮江山。
名葩綽約草葳蕤,隱映仙家白玉墀。
天上畫圖懸日月,水中樓閣浸琉璃。
鷺拳凈沼波翻雪,燕賀新巢棟有芝。
海外方蓬原宇內,祖龍鞭石竟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