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燕昭王的結果 展開

燕昭王

戰國時燕國國君

燕昭王(前335年-前279年),姬姓,名職,薊都(今北京房山區)人。戰國時燕國第39任君主(公元前312年~公元前279年在位),燕王噲之子。

早年進入韓國為質。子之之亂平定后,由趙武靈王派送回國即位位王。即位之後,招賢納士,命令秦開大破東胡、朝鮮、真番,上將軍樂毅聯合五國攻破齊國,佔領齊國七十多城,使造就了燕國一時盛世。

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去世,謚號為昭,其子燕惠王即位。

人物關係


大事件

-0335

出生

公元前335年出生於燕國薊城(今北京房山)。

-0284

聯合抗齊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統兵出征。

-0279

逝世

公元前279年,昭王因病去世。

人物生平


內亂即位

前318年,燕王噲將君位“禪讓”給相國子之,並把三百石以上高官的璽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子之執掌了燕國軍政大權,但此舉引起了太子平等舊貴族的不服。
在子之為王的第三年(前314年),燕國國內大亂,將軍市被與太子平合謀攻打子之。齊宣王派使者對太子平說:“寡人聽說太子將要整治君臣上下的名義,顯明父子相承的地位,我齊國雖然不大,但願意聽候太子你的號令。”
不久齊宣王發兵,攻破燕國,燕王噲被殺,子之逃亡,被齊人抓住砍成肉醬(醢其身)。
後來,趙武靈王將燕王噲送在外國當人質的庶子公子職,從韓國護送回燕國即位,這就是燕昭王。即位后,勵精圖治,招攬人才,意圖振興傷痕纍纍的燕國。

招賢納士

燕昭王愛賢敬賢的名聲不脛而走,風傳天下,各國才士爭先恐後的奔赴燕國。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將劇辛從趙國來,謀士鄒衍從齊國來,屈庸從衛國來,樂毅從魏國來……真是人才濟濟。鄒衍是陰陽五行家,當時已名聞天下,他在齊國時就受到尊重;周遊魏國時,魏惠王親自跑到郊外去迎接;到趙國時,平原君側著身子走路來迎接他,並用衣袖替他拂去座席上的灰塵,畢恭畢敬。燕昭王迎接鄒衍時,比魏趙更為恭謹。他親自用衣袖裹著掃把,退著身子邊走邊掃,在前面清潔道路。入坐時昭王主動坐在弟子坐上,敬請鄒衍以師長身份給自己授業。昭王特意為鄒衍修建了一座碣石宮,供其居住講學。後人因此便用“擁慧先驅”和“碣石宮”這兩個詞語來比喻用優厚待遇尊禮賢才。昭王的這些做法應起了很大的反響,投奔燕國的士人更為踴躍。昭王大開國門,不拘一格地廣為接納,不惟歡迎知名學者,而且把那些有志滅亡齊國的,熟悉齊國險阻要塞和君臣關係的`善於用兵打仗的士人,盡數收留下來,並給與優厚的待遇,多方積蓄力量,以利興燕破齊。聚集於燕都輔助趙王振興燕國的眾多士人之中,最傑出的人物要數樂毅。樂毅是名將樂羊之後,才學出眾,深通兵法,曾被薦為趙國官吏,為了躲避趙國內亂,便到了魏國。他聽說燕昭王禮賢下士,隨生嚮往之心。正巧一次樂毅為魏出使燕國,昭王十分恭敬地客禮相待,樂毅頗受感動,決意留在燕國,昭王隨即任其為亞卿,委以國政和兵權。

改革內政

樂毅傾全力協助昭王改革內政、整頓軍隊。首先,針對燕國法度馳壞、官吏營私的嚴重局面,樂毅教昭王制定法律,嚴厲法制加強對官吏的審查和考核;其次,確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則,擯棄“親親”、“貴貴”的擇人傳統,廓清了由當權時拉幫結黨、濫用親信的劣跡,使燕國的吏治日趨清明;再次,建議昭王對那些遵守國家法度的順民,包括身份低下的貧民和一部分奴隸,都以一定製度予以獎勵,以安定社會秩序。在軍事上,樂毅著重進行戰法和紀律訓練,儘快提高燕軍的戰鬥力。昭王還注意吊死問孤,去慰撫那些有喪葬之憂的人家;對那些有生育之喜的夫婦,昭王也派人去祝賀,給予關懷。昭王與庶民百姓同甘苦,共命運,爭取全國各階層對自己統治的擁護。

舉兵伐齊

昭王在樂毅等人的輔助下,兢兢業業地奮鬥了28載,不僅國家日漸殷富,積累了相當實力,而且培養了奮發圖強的民風。燕國上下同仇敵愾,舉兵伐齊的條件一天天趨於成熟。舉兵伐齊旗開得勝
正當昭王勵精圖治,燕國國勢蒸蒸日上之時,燕國的世敵齊國已達到了強盛的頂點。然而,齊國國君對內不恤民力,橫加賦斂;對外不斷用兵,惹得諸侯不滿。忍辱多年的燕昭王認為報仇雪恥的時機已到,決意舉兵伐齊。

分散齊國

齊國畢竟是東方大國,單靠燕國的力量是無法與之抗衡的,樂毅提出了“與天下共圖之”的戰略,得到了昭王的贊同。昭王與樂毅、鄒衍仔細分析了形勢,清醒地認識到,當時齊、秦、趙三強都在千方百計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宋國定陶是中原地區最繁榮的商業大都市,齊、秦、趙三國均想染指。一旦齊國滅掉宋國,就必然會加劇齊與秦、趙的矛盾,同時也會對韓、魏、楚諸國形成嚴重的威脅,引起這幾國的不安。昭王便定下誘齊滅宋、孤立齊國的方略。燕國表面上臣服於齊,使其對之放鬆戒備。其間兩次派蘇秦出使齊國,進行離間,唆使齊王輕率地決定西向攻秦,南向滅宋,昭王則趁此良機,遣使與魏、楚聯繫,並派樂毅赴趙,促使昭王勸說秦國伐齊。秦國本於齊國相約東、西稱王,共分天下;豈料齊竟毀約攻秦、滅宋,勢力侵入中原地區。為了出這口惡氣,欣然應允伐齊。這樣,就形成了各國從北、西、南三面對齊的包圍之勢。

聯合抗齊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統兵出征。此時,楚軍已駐軍於淮南,準備奪取齊國淮北之地;秦與趙、韓、魏也各派一名大將軍率軍向齊國進發。齊泯王開始並未料到燕國會聯合諸國攻齊,及至發覺燕軍已攻入齊國時,才倉促應戰。齊泯王盡起全國之兵,渡過濟水,西進拒敵。齊軍因連年征戰,士氣低落,加之齊泯王對作戰不利的士兵以挖祖墳、斬首級等殘忍手段相威脅,更使齊兵寒心。聯軍發起進攻,齊軍一觸即潰,連連敗北。齊軍主力被殲后,齊泯王率殘部狼狽逃竄,退回國都臨淄。昭王聞訊十分高興,親至濟西戰場勞軍,厚犒將士,封樂毅為昌國君。
燕昭王招賢納士圖
燕昭王招賢納士圖
樂毅厚賞秦、韓兩國軍隊后遣其歸國;然後命趙軍進攻河間,命魏軍轉向東南收取昔日宋國之地;自率燕軍直搗齊都。燕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一氣攻佔了臨淄。齊泯王被迫出逃,輾轉之莒(今山東莒縣)地固守,后被楚將淖齒所殺。樂毅志在滅齊,在佔領臨淄后採取了一系列鞏固和擴大戰果的措施。為了安撫齊民,樂毅在報請昭王同意后,著力整飭軍紀,嚴禁燕軍擄掠百姓。針對齊泯王的暴戾,樂毅宣布寬減齊民的賦稅,廢除苛法,恢復齊威王時代的一些合理法令。在臨淄郊外隆重祭祀齊桓公管仲,把100多個燕國的爵位賞賜給歸順的齊人,又在齊國分封了20多個享有燕國封邑的封君,籠絡了齊國的統治階級,基本穩定了對齊國的佔領,齊國上下都願歸順燕國。在軍事上,樂毅分兵5路繼續攻佔全國各地。於是,燕軍僅用了半年時間,就接連攻奪齊國70餘城,均闢為郡縣,僅剩下莒和即墨(今山東平度南)兩城未被攻下。
樂毅之所以能充分發揮其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是與昭王對他的絕對信任、堅定支持分不開的。當樂毅在齊國攻城略地時,昭王不加絲毫干預,讓樂毅放手大幹。當樂毅久克莒和即墨兩城不下,有人趁機進讒時,昭王一面痛斥其人,一面派使者對樂毅慰勉有加。昭王用賢不疑,換來部下赤誠相報。

躋身七雄

在伐齊戰爭取得決定勝利的同時,昭王派燕將秦開襲破東胡,迫使東胡從燕國東北部後退千餘里,燕國領土向東北擴展到遼東一帶。燕還向南進軍,攻佔了中山國許多地方。昭王終使燕國躋身於列強之列,步入黃金時代。
公元前279年,昭王因病去世。
燕昭王把握了復興燕國主要在於羅致人才這個關鍵因素,屈身禮士,用人不疑,終於使多年來孜孜以求的報仇雪恥願望得以實現,使燕國發展到鼎盛時期,他自己也躋身於戰國七雄重要國君的行列。

為政舉措


政治

郭隗獻計
燕昭王立志使燕國強大起來,下決心物色治國的人才,可是沒找到合適的人。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見識,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親自登門拜訪郭隗,對郭隗說:“齊國趁我們國家內亂侵略我們,這個恥辱我是忘不了的。但是如今燕國國力弱小,還不能報這個仇。要是有個賢人來幫助我報仇雪恥,我寧願伺候他。您能不能推薦這樣的人才呢?”
燕昭王塑像
燕昭王塑像
郭隗摸了摸自己的鬍子,沉思了一下說:“要推薦現成的人才,我也說不上,請允許我先說個故事吧。”接著,他就說了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國君,最愛千里馬。他派人到處尋找,找了三年都沒找到。有個侍臣打聽到遠處某個地方有一匹名貴的千里馬,就跟國君說,只要給他一千兩金子,准能把千里馬買回來。那個國君挺高興,就派侍臣帶了一千兩金子去買。沒料到侍臣到了那裡,千里馬已經害病死了。侍臣想,空著雙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帶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馬骨買了回來。
侍臣把馬骨獻給國君,國君大發雷霆,說:“我要你買的是活馬,誰叫你花了錢把沒用的馬骨買回來?”侍臣不慌不忙地說:“人家聽說你肯花錢買死馬,還怕沒有人把活馬送上來?”
國君將信將疑,也不再責備侍臣。這個消息一傳開,大家都認為那位國君真愛惜千里馬。不出一年,果然從四面八方送來了好幾匹千里馬。
郭隗說完這個故事,說:“大王一定要徵求賢才,就不妨把我當馬骨來試一試吧。”
燕昭王聽了大受啟發,回去以後,馬上派人造了一座很精緻的房子給郭隗住,還拜郭隗做老師。各國有才幹的人聽到燕昭王這樣真心實意招請人才,紛紛趕到燕國來求見。其中最出名的是魏國人樂毅。燕昭王拜樂毅為亞卿,請他整頓國政,訓練兵馬,燕國果然一天天強大起來。
重用樂毅
這時候,燕昭王看到齊愍王驕橫自大,不得人心,就對樂毅說:“如今齊王無道,正是我們雪恥的時候,我打算髮動全國人馬去打齊國,你看怎麼樣?”
樂毅說:“齊國地廣人多,靠我們一個國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齊國,一定要跟別的國家聯合起來。”
燕昭王就派樂毅到趙國跟趙惠文王接上了頭,另派人跟韓、魏兩國取得聯絡,還叫趙國去聯絡秦國。這些國家看不慣齊國的霸道,都願意跟燕國一起發兵。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兵馬,浩浩蕩蕩殺奔齊國。
齊愍王聽說五國聯軍打過來,也著了慌,把全國兵馬集中起來抵抗聯軍,在濟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於樂毅善於指揮,五國人馬士氣旺盛,把齊國軍隊打得一敗塗地,齊愍王逃回臨淄去了。
趙、韓、秦、魏的將士打了勝仗,各自佔領了齊國的幾座城,不想再打下去了。只有樂毅不肯罷休,他親自率領燕國軍隊,長驅直入,一直打下了齊國都城臨淄。齊愍王不得不出走,最後在莒城被人殺死。
燕昭王認為樂毅立了大功,親自到濟水邊勞軍,論功行賞,封樂毅為昌國君。
秦開卻胡
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曾有一次大規模的成功擴張行動,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便是秦開卻東胡取遼東的戰功。歷史資料有二:
“燕有賢將秦開,為質於胡,胡甚信之。歸而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餘里,與荊軻刺秦王秦舞陽者,開之孫也。”《史記.匈奴列傳》
“后子孫稍驕虐,國人離志,燕乃遣將秦開攻其西方,取地二千餘里,至滿番汗為界,朝鮮遂弱”《三國志。東夷傳》注引《魏略》
史料沒有指出具體年代,今人多以秦開破東胡為燕昭王時事。卻可大致推出。燕昭王為全力謀齊,乃以燕國貴胄(包括秦開)入質東胡以求穩定後方。至燕武成王時,深悉東胡虛實的秦開回國。武成王乃以秦開統大軍北擊東胡,大獲全勝,東胡向北退卻逃遁,燕國北境大展,號稱拓地“千餘里”。燕軍又乘勝東擊遼水一帶的朝鮮,奪取了遼東的廣大地區,極邊甚至伸過今鴨綠江以南。“直至滿番汗為界”。秦開之功,堪與樂毅媲美。
秦開就是在東胡的一次掠奪中被強勢的胡人作為人質走進東胡的。也許是北方游牧民族所處地理位置的差異,沒有多少糧食可以果腹,更沒有中原精細的衣飾可以安逸,他們有的只是一望無際的白雲和地上奔走無常的牛羊。為了生存,他們南下。依仗著自己強壯的體魄,騷擾中原,橫行鄉里,燒殺搶掠,燕地邊城的居民只能背井離鄉,丟下身後曾經的故鄉。秦開就這樣背景下走進東胡的。一次販馬途中,蓄謀已久的秦開脫離了隊伍,恰巧燕國的隊伍巡防經過。回國后,秦開被任命為大將,開始了他訓練兵士生涯。此時燕國國君為歷史上有名的燕昭王(還有一說,說秦開卻胡的年代在武成王)隨著昭王勵精圖治,燕國國力已經逐漸強盛,眼看東北邊境人民遭難,他下定決心徹底平定邊患。對於帶兵打仗的人選,他思考了很長時間,最後決定將率軍驅胡重任交給在東胡做過人質的秦開。秦開是燕國名將,非常富於作戰經驗,久經沙場,百戰百勝,並對東胡的情況十分熟悉,公元前283年秦開率軍迎戰東胡,燕軍自西向東,由媯水流域(今延慶境內)向密雲地區的漁水(今白河)、鮑丘水(今潮河)流域推進,一路斬關奪隘,馬踏平川,東胡軍雖奮力抵抗,卻無法阻擋燕軍凌厲的攻勢,只得一路退卻,燕軍乘勝追擊,接連收復失地。在連連勝利之下,燕軍士氣更加旺盛,一鼓作氣向東北追殲東胡。抵抗無用,一直退卻到千餘裡外的今西遼河上游。此時的秦開站在燕北邊地,謀划安定策略。效法趙國,動員軍民大修障塞,於是長達兩千多公里的燕國北長城如今依舊存於今天的建平北部,不過只是其中的一段,不過只是如今風雨的侵蝕,殘存破敗,卻也依稀可辨燕為鞏固新區,也效趙之所為,動員軍民大修障塞,是為長達兩千多公里的燕國北長城。後來,燕又在廣袤的新領土上陸續設立了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諸郡,燕在幅員上一躍超過趙齊越三國,僅次於秦楚,在列國中位居第三。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祖父燕易王燕國第37位國君。
父親燕王噲燕國第38位國君。
兒子燕惠王燕國第40位國君。
孫子燕武成王燕國第41位國君。
曾孫燕孝王燕國第42位國君。
玄孫燕王喜燕國第43位國君。

軼事典故


喜好道法

燕昭王者,噲王(明許自昌刻本——以後簡稱許刻本——噲王作王噲)之子也。及即位,好神仙之道。仙人甘需臣事之,為王述昆台登真之事,去嗜欲,撤聲色,無思無為,可以致道。王行之既久,谷將子乘虛而集,告於王曰:“西王母將降,觀爾之所修,示爾以靈玄之要。”后一年,王母果至。與王游燧林之下,說炎皇鑽火之術。然綠桂膏以照夜,忽有飛蛾銜火,集王之宮。得圓丘砂珠,(砂珠原作硃砂。據明抄本、陳校本改。)結而為佩。王登捱(明抄本捱作掘。本書卷四零二引拾遺記作握。)日之台,得神鳥所銜洞光之珠,以消煩暑。自是王母三降於燕宮,而昭王狥於攻取,不能遵甘需澄靜之旨,王母亦不復至。甘需白:“王母所設之饌,非人世所有,玉酒金醴,後期萬祀,王既嘗之,自當得道矣。但在虛疑純白。保其遐齡耳。”甘需亦升天而去。三十三年,王無疾而殂,形骨柔軟,香氣盈庭。子惠王立矣。(出《仙傳拾遺》)
【譯文】燕昭王是噲王的兒子,即位以後,非常愛好修鍊成仙的道術。他朝中有個叫甘需的大臣就是個仙人,常給燕昭王講述登昆崙山修道的事,告訴他只要去掉心中的私慾,不接觸女色和遊樂,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清心寡欲,就可以得道。燕昭王照甘需的要求實行了很久。有一次仙人谷將子駕雲來到燕昭王宮中對他說,“西王母將要降臨,她要看看你修道的情況,指點你修鍊的訣竅。”過了一年,西王母果然降臨,和燕昭王一起在燧林遊玩,告訴他炎帝鑽木取火的方法。到了夜間,就點燃起桂樹的膏脂照明,這時突然有很多飛蛾口銜著火聚集到燕昭王宮中,火球變成了圓丘形的砂珠,燕昭王就把它們串成了玉佩。燕昭王登上離太陽最近的一座高台上,得到了神鳥銜來的一顆寶珠,這寶珠能使人避開太陽的炎熱。後來西王母又三次降臨燕昭王的宮中。而燕昭王忙於攻城略地,處理國事,沒有遵照甘需當初說的話去靜心修鍊,王母就再也沒來過。甘需說:“西王母所設的酒宴,不是人世間的東西,那些玉酒金液,都是需要萬年的時間釀製用來供神仙享用的,燕昭王既然吃了,自然就得道了,只要虛心高潔的靜修,自然會保持長生的。”後來甘需也升天而去,三十三年後,燕昭王無病而死。他死後身體骨骼十分柔軟,身上散發出的香氣溢滿於宮中。燕昭王死後,他的兒子惠王做了國君。

鞭打太子

一天,燕國王宮裡的內侍和衛兵都在交頭接耳的議論,燕昭王為何一反常態,竟怒氣洶洶地把太子打了二十大板。原來太子受了大夫騎劫的挑唆,向昭王進讒言,說大將樂毅費了三年工夫還打不下齊國的莒城和即墨兩個地方,是樂毅陰謀以恩德感化兩地的齊國百姓,等齊民真歸順了,樂毅便可當上齊王。昭王始終認為樂毅是知己,一聽此話便蹦了起來,給太子一頓好揍,指著太子的鼻子罵他是個忘恩負義的畜牲,說:“先王的仇是誰給咱們報的?樂毅的功勞簡直沒法說,咱們把它當作恩人還不夠尊敬,你們還要說他的壞話!就是他真做了齊王,也是應該的。”
昭王責打了太子后,立即派使者拿節杖去見樂毅,立樂毅為齊王。樂毅十分感動,對天起誓,情願死也不接受封王的命令。此後,樂毅更加盡心儘力地為燕國效勞。
在中國歷史上,大張旗鼓的招賢納士之舉,莫過於燕昭王高築黃金台。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過一首五言詩頌揚這千古佳話:“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台。據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

高築黃金台

燕昭王為了廣招天下有才之士來幫助他興國復仇。他就詢問了大臣郭隗。
郭隗說出了自己的打算:“大王您如果真想招賢納才,不妨就從我身上做起,讓天下人都看到,像我這樣不才的人尚且受到您如此的尊重,何況那些德才大大超過我的人呢?這樣國內外的賢才就會不遠千里向我國聚集了。”
燕昭王按照郭隗的主意,蓋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選擇了一個吉祥的日子,舉行隆重的儀式,恭恭敬敬地把郭隗請到新宮殿里去住。燕王每天都要像學生請教老師那樣前去探望。昭王還在沂水之濱,修築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徠天下賢士。台上放置了幾千兩黃金,作為贈送給賢士的進見禮。這座高台便是著名的“黃金台”。

史籍記載


戰國策
《史記.燕召公世家》
《史記.趙世家》

後世紀念


陵墓

薊縣說
黃金台
黃金台
在史學界,春秋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燕昭王的墓葬究竟在哪裡,一直沒有定論,成為千年未解之謎。如今,薊縣史志人員在史志編修過程中發現,薊縣府君山下原來一直被認為是唐末學者竇禹均墓的大型封土堆就應當是戰國燕國燕昭王的冢墓。
據史料記載,燕昭王是春秋戰國時較有作為的君王之一。當強齊虎視、燕國國勢衰微之時,他奮發圖強,卑身事賢,重用蘇秦、樂毅,終於振興了燕國,使燕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據《中國通史》記載,燕昭王卒於公元前279年,他的兒子惠王繼位。但他的冢墓的確切位置卻鮮為人知。後來許多史志研究人員進行考察,也一直沒有結論。
薊縣史志辦趙學海主任說,自己在薊縣史志編修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史料,認為薊縣府君山下白馬泉村北的一個巨大的封土堆就應當是燕昭王墓。據他介紹,這個大型封土堆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唐末學者竇禹均的墓,並因此將這裡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但通過史料分析,這種說法很難成立。
據明嘉靖三年《薊州志》和《遵化縣誌》記載,竇禹均墓在縣城東南七十里,應當是如今的薊縣西龍虎峪鎮境內,如今這一說法已得到證實。那麼府君山下這個過去一直被認為是竇禹均墓的方圓120平方米、高五米的大型封土堆又是誰的墓呢?《九州記》雲,古漁陽有無終山,山上有昭王冢……《水經》載:“燕昭王葬於無終山中。”而無終山在戰國時就是指薊縣一帶的山脈,其中包括如今的府君山。清智朴《盤山志》載,燕昭王墓在盤山千像寺東十里。據此尋找,這個大型封土堆正好符合史料指述,應當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燕昭王的墓葬。
另外,從墓的結構看,墓道向西,是從西側打山洞進去,在東側建墓。這是漢代以前王侯貴族典型的墓葬結構。戰國時,燕昭王在位28年,是燕國最強盛時期,只有他才能有這樣的地位和功績築如此雄偉的大墓。
遵化說
遵化市舊志書均記載:城東南30公里的無終山下有燕昭王墳墓。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司馬遷:“召公奭可謂仁矣!甘棠且思之,況其人乎?燕(北)[外]迫蠻貉,內措齊、晉,崎嶇彊國之閑,最為弱小,幾滅者數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歲,於姬姓獨后亡,豈非召公之烈邪?”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代類型、名稱飾演者
2015年電視劇《羋月傳秦浩博飾
2017年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孫榮
2019年劇情式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王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