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溫

失溫

一般來說,失溫是指人體熱量流失大於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併產生一系列寒顫、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症。這裡所謂的人體核心區主要是指大腦和軀幹內的心、肺等維持生命的主要器官,這一概念是相對於人體四肢和表層皮膚而言的。

失溫簡介


人體熱量流失大於熱量補給,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併產生寒顫、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症。

失溫原因


溫度、濕度、風力是導致失溫最常見的直接原因。三要素當中只要有兩個因素出現狀況就有可能會出現問題。

狀況


輕度失溫

(Mild Hypothermia)
核心溫度在37~35.55度。
體征:不能控制得發抖,不能做複雜的動作,例如攀冰或滑雪,但能夠走路及說話。外圍血管收縮。其中:在37~36度時,體征正常,可能開始發抖,在36~35度時,會感到冷,抖動可輕可重,手開始發僵。不能用手做複雜的工作。

中度失溫

(Moderate Hypothermia)
核心溫度在35~33.88度。
體征:意識茫然,動作協調性開始喪失,尤其是手部,例如不能夠拉拉鏈。原因是外圍的血流量不足。說話含糊,劇烈的抖動,行為失常,例如,開始脫衣服,但自己不覺得冷。會出現激烈的抖動,肌肉不協調開始明顯,動作慢且看上去費勁,腳下開始磕磕絆絆,開始迷糊,也可表現為警覺。

重度失溫

(Severe Hypothermia)
核心溫度在33.88~30度。
這個溫度將是致命的。在33.88~32.22度時,會出現持續性的劇烈抖動,說話困難,思維遲鈍並開始健忘,明顯的活動能力衰退,不能夠使用雙手,走路經常絆倒,情緒沮喪,低落、間歇性的發抖。在32.22~30度之間時,外露的皮膚呈藍紫色,並且腫脹,肌肉協調非常差,不能行走,思維混亂,但是也可能保持一個姿勢並看起來有清醒的跡象。抖動停止,先是劇烈抖動,然後暫停,之後繼續循環。暫停的時間會逐漸加長直到抖動完全停止。因為燃燒肌肉中糖原產生的熱量不能抵抗核心溫度的持續降低,人體停止了抖動來儲存糖原。倒地,不能夠繼續行走,蜷縮成一團以保存體溫,肌肉逐漸僵硬。由於外圍血流量被限制,及乳酸和二氧化碳的累積,皮膚髮白,瞳孔擴張,脈搏速度變慢。在體溫31度左右人體開始進入冬眠狀態,關閉幾乎所有外圍血液循環,並且降低呼吸和脈搏頻率。
最後,死亡。在30度時人體進入一種看起來像是已經死亡,但其實還活著的狀態。在30度~27.77度時,肌肉僵硬,半昏迷,昏迷,脈搏與呼吸頻率變慢,可能有心臟纖顫。在27.77~25.55度之間時,失去意識,心跳和呼吸反覆無常且非常淺,脈搏可能觸摸不到,任何突然的衝擊都可能引起心室顫動並導致死亡。到了25.55~24度時,將出現肺水腫,心臟及呼吸衰竭。但很可能在達到這個溫度之前就已經死亡了。

失溫凍傷

失溫和凍傷是冬季戶外活動最常見的危險之一。這兩個概念在醫學上是既相關又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失溫是指人體熱量流失大於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併產生一些列寒顫、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而凍傷是指人體表面因接觸寒冷空氣、液體、物體而造成的肢體和表皮組織麻木、水皰和壞死的病症。為了對失溫和凍傷的致病機理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人體的熱量代謝和調節機能。人體的理想溫度是37度(攝氏,下同),在40.5度以上時,身體中的生物酶會失效,導致人體的化學反應難以進行,會導致死亡。而在37度以下時,化學反應會減慢,進而抑制人體機能,當體溫(指身體核心區溫度)低於30度時,死亡幾乎無可避免。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裡提出的體溫概念是指人體的核心區溫度,而不是體表溫度,往往存在體表溫度低於30度甚至凍結而人卻仍然存活的情況。

注意事項


為什麼夏季也會出現失溫死亡現象?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熱原體,隨時隨地和外界進行熱傳遞作用,其中溫度、濕度和風力影響是導致失溫的最常見因素。
即便在夏季,也會有早晚溫差,由於馬拉松運動會造成人體流汗濕度加大,再加上風力加大,也極容易出現熱量迅速流失,造成失溫現象,更不用說遇到了惡劣極端天氣。
如何預防失溫?
1.注意內衣的選擇。戶外出行的人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防雨防雪,只顧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溫風險。要選擇快乾排汗的內衣,切忌棉質內衣。棉織品很吸汗,不容易導出從而引起失溫。
2.注意衣物的增減。在高寒地區徒步出發前將保暖衣物放在隨身攜帶的包里,出發時穿著薄快乾T恤或加一件透氣好的外套。每到一個休息點就立馬取
出保暖衣物穿上,避免著涼和失溫。
3.注意保暖防護。如果遇上寒冷天氣出行,應做好相應的防風防護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風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圍脖、防風衣、厚襪子、防風面罩等都是大風寒冷天氣出行的必備物品。
4.及時補充體能。不要讓自己體能透支,防止脫水,避免過度出汗和疲勞。備好食物和熱飲,隨時補充身體的熱量。

失溫自救


應該做
換乾衣服並擋住風寒吹襲;
吃點流質食物、含糖食物;
熱水袋包在手套或襪子里,放在腋窩、頸部和腹溝處;
必要時身體溫熱者可用隔離物以身體直接接觸方式導熱;
重度失溫患者脈搏和心跳停止時,採用心肺復甦急救。
切忌做
給失溫患者飲酒;
把外界輔助熱源用於四肢;
採用滾燙的輔助熱源;
嚴重失溫時回暖過快;
搬動重度失溫患者時動作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