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園鎮

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下轄鎮

棗園徠鎮位於鎮平縣西南部,距鎮平縣城25公里,東鄰賈宋鎮,南毗鄧州市趙集鄉,西依內鄉縣灌張鎮,北接曲屯鎮。曲賈路貫穿南北,棗韓路、八山線貫穿東西,交通便利。嚴陵河、黑河縱貫南北,地處壟崗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地形以平原為主,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境內有先主山一座,海拔334m,其硅石藏量較豐富。總面積65平方公里,占縣域面積的4.1%,1996年12月撤鄉建鎮,轄19個行政村,82個自然村,245個村民小組。全鎮有漢、回、蒙古等3個民族。全鎮總戶數9450戶,總人口37142人(2015),城鎮化率3.1%。民風淳樸,村風文明。土壤有黃棕壤、砂礓黑土兩個土類,土地總面積97500畝,其中耕地面積60300畝,農民人均1.6畝。是典型的農業大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煙葉、花生、小辣椒、玄參等。2013年,全鎮煙葉種植3000畝,產值900萬元。2012年,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近9000人。畜牧業以豬、羊、牛為主。全鎮中小學校20所,在校生2200餘人,初中1所,在校生近800人,全鎮村村通農村公路74公里,教育、衛生事業發展較快。

清康熙年間,棗園鎮境域分屬曲家屯和賈宋兩個地方;1996年12月,撤鄉建鎮;截至2018年末,棗園鎮有戶籍人口46092人;截至2020年6月,棗園鎮下轄1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棗園村府前街1號。

2011年,棗園鎮財政總收入58萬元,比上年增長26.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0.5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3.9萬元,增值稅18.4萬元,企業所得稅5萬元,個人所得稅3.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1%、14.3%、12.4%、0.7%。人均財政收入135元,比上年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6609元;2018年,棗園鎮有工業企業27個,規模以上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

歷史沿革


清康熙年間,棗園鎮境域分屬曲家屯和賈宋兩個地方。
光緒年間,分屬南路大王廟北路大王廟王廟西等地方。
民國十九年(1930年),為鎮平縣第五區棗園鎮。
民國三十年(1941年)10月,分別屬雅頌、晁陂、盧醫鎮、五權、法庄鄉所轄。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分屬賈宋區和盧醫廟區。
鎮政府駐地棗園街因歷史上盛產廣洋大棗而得名。1965年建棗園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12月建鎮。1997年,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蔣劉窪、溝王、綠化、塔梁、山南、東黃、山北張、下戶、棗園、楊家、老時營、陳崗、魚池馬、周崗、城隍廟、下辛營、爛銀張、崗李、大王廟19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棗園鎮地處鎮平縣西南部,東與賈宋鎮相連,南與鄧州市羅庄鎮接壤,西界內鄉縣灌漲鎮,北依曲屯鎮,鎮人民政府距鎮平縣城25千米,總面積62.0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棗園鎮地勢西高東低,大部分為丘陵地區,少部分為山區和平原地區,地處壟崗地帶,主要山脈有土谷山、踢腳山、先主山,先主山最高點,海拔334.3米。
氣候
棗園鎮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適宜,多年平均氣溫15℃,1月平均氣溫1.4℃,7月平均氣溫27.5℃,無霜期年平均23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01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709.6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9月,7月最多。
水文
棗園鎮境內主要河道有黑河,沿陵河2條,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黑河,從北至南流經境內老時營、下戶、楊家、棗園、東黃、大王廟、山南、塔梁,在塔梁村出境向南流入賈宋鎮,境內長12千米,沿陵河流經該鎮東南部,長約5千米,為棗園、賈宋兩個自然界河。
自然災害
棗園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旱災多發生在每年3—6月,洪澇多發生在7—9月,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10年7月,暴雨晝夜不停,全鎮200多間房屋倒塌,農作物被洪水淹沒,損失嚴重。
自然資源
棗園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硅石、水晶石、大理石等。
2011年,棗園鎮有耕地面積5.9萬畝。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棗園鎮位於鎮平縣西南部,距縣城25千米。東鄰賈宋鎮,南毗鄧州市,西接內鄉縣,北依曲屯鎮。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37142人(2015)。轄棗園、溝王、塔梁、綠化、山南、東黃、山北、下戶、老時營、陳崗、魚池馬、周崗、城隍廟、下辛營、上崗、爛銀張、大王廟、蔣劉窪、楊家19個行政村,87個自然村,258個村民小組。全鎮地勢西高東低,地形以平原為主,沿陵河、黑河流經鎮境。棗(園)賈(宋)、棗(園)曲(屯)公路過境。
[代碼]411324110:~200棗園村~201溝王村~202塔梁村~203綠化村~204山南村~205東黃村~206山北村~207下戶村~208老時營村~209陳崗村~210魚池馬村~211周崗村~212城隍廟村~213下辛營村~214上崗村~215爛銀張村~216大王廟村~217蔣劉窪村~218楊家村
2006年,轄棗園村、溝王村、塔梁村、綠化村、山南村、東黃村、山北村、下戶村、老時營村、陳崗村、魚池馬村、周崗村、城隍廟村、下辛營村、上崗村、爛銀張村、大王廟村、蔣劉窪村、楊家村19個村民委員會,87個自然村,250個村民小組,9385戶。居民有漢、回、蒙三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佔99%。
截至2011年末,棗園鎮下轄19個行政村:棗園村、陳崗村、老時營村、楊家村、魚池馬村、城隍廟村、周崗村、爛銀張村、上崗村、大王廟村、山南村、塔梁村、蔣劉窪村、溝王村、東黃村、下戶村、山北綠化村、辛營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棗園鎮下轄1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棗園村府前街1號。
棗園村溝王村塔梁村
綠化村山南村東黃村
山北村下戶村老時營村
陳崗村魚池馬村周崗村
城隍廟村辛營村上崗村
爛銀張村大王廟村蔣劉窪村
楊家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棗園鎮轄區總人口4335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24人,城鎮化率3.1%,另有流動人口6642人,總人口中,男性22301人,佔51.44;女性21055人,佔48.56%;14歲以下7929人,佔18.3%;15—64歲31721人,佔73.2%;65歲以上3706人,佔8.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3159人,佔99.5%;有回、蒙古2個少數民族,共197人,佔0.5%。
截至2017年,棗園鎮常住人口36124人。
截至2018年末,棗園鎮有戶籍人口4609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棗園鎮財政總收入58萬元,比上年增長26.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0.5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3.9萬元,增值稅18.4萬元,企業所得稅5萬元,個人所得稅3.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1%、14.3%、12.4%、0.7%。人均財政收入135元,比上年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6609元。
2018年,棗園鎮有工業企業27個,規模以上企業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
鄉鎮經濟
棗園鎮地勢西高東低,地形以平原為主,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沿陵河、黑河流經鎮境,有小型水庫7座,農業灌溉條件便利。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朝天椒、大豆、紅薯、芝麻等。煙葉和湖桑是農業兩大支柱產業,其中煙葉生產穩步發展,植煙水平連年提高,分別被市、縣評為“煙葉生產工作先進鄉鎮”。2003年已落實煙田面積5000畝,湖桑3000畝,朝天椒5000畝,黃姜3000畝,林果葯1500畝。
2002年棗園鎮各類鄉鎮企業、村辦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發展到1504家。鎮境西部的先主山上硅石、水晶石、大理石等藏量豐富,且品位高,是鐵合金的主要原料,現有企業3家,年開採量6萬噸,年利稅30萬元。礦石運銷武漢、丹江、三門峽、襄陽、西峽、淅川等地。
地毯生產是“一號工程”,現有機梁400餘架,從業人員1200餘人,年入庫產值400萬元左右,稅利70萬元左右。全年工農業總產值4.5億元,財政收入229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0元。
面對新世紀的發展機遇,鎮黨委政府決心帶領全鎮人民,堅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針,勵精圖治,與時俱進,促進棗園的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農業
2011年,棗園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人均1.56畝,農業總產值19708萬元,比上年增長0.1%,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30895噸,人均713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煙葉、花生、小辣椒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3650頭,年末存欄2450頭;羊飼養量2600隻,年末存欄1300隻;牛飼養量540頭,年末存欄470頭;家禽飼養量12萬羽,上市家禽1.7萬羽,生產肉類1129噸;畜牧業總產值0.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0.3%,累計造林1.5萬畝,其中防護林3200畝,經濟林12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0萬株,林木覆蓋率37%,大型農業機械250台(輛)。
工業
2011年,棗園鎮工業總產值506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6.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255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250萬元,比上年增長12%。
商貿
2011年末,棗園鎮有商業網點369個,職工1065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0.876億元,比上年增長8.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75億元,比上年增長9.3%。
金融
2011年末,棗園鎮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2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0.9053億元,比上年增長20.35%;人均儲蓄2090元;各項貸款餘額0.5346萬元,比上年增長11.3%。

文化


● 地名由來
棗園鎮,東漢末年,因此地棗樹成林得名。

交通


棗園鎮有縣鄉(鎮)級公路2條,總長16千米。

社會


教育徠事業
2011年末,棗園鎮有幼兒園(所)15所,在園幼兒1100人,專任教師50人;小學20所,在校生2183人,專任教師17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32人,專任教師7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棗園鎮有各類科技人才30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500人,經營管理人才300人,技能人才400人,農村實用人才800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棗園鎮有文化站1個,農村書屋19個,藏書65000冊;電影放映點19個,年放映228場次,觀眾達4萬人次,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30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嗩吶隊2個、鑼鼓隊3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棗園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個,其中衛生院1家,村衛生室19個;病床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9張;固定資產總值1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9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1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9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250人次住院手術265台次,出院病人0.3萬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0.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54%,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3356人,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0.5/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棗園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7戶,人數107人,支出21.5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57戶,人數1705人,支出147.3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5人,支出5.6萬元,比上年增長17.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03人,支出30.4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醫療救助12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0人次,共支出2.4萬元,比上年增長2.3%;農村臨時救濟116人次,支出14萬元,比上年增長1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2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94.2萬元。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棗園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9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0.3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0.15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48萬件,征訂報紙3000份、期刊500冊,業務收入2.4萬元,電信企業1家,固定電話用戶1400戶;行動電話用戶0.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為64%,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寬頻接入用戶280戶,比上年增加12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30萬元。
給排水
2011年末,棗園鎮鎮區有自來水站1座,鋪設幹線水管17.2千米。
供電
2011年末,棗園鎮鎮區擁有主變壓器63台,總容量4490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65.62千米,用電負荷1200千瓦。供電可靠率99.9%。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棗園鎮鎮區有綠化覆蓋率27%。
道路
2011年末,棗園鎮鎮區有道路總長度4千米,人均擁有道路長度3.02米;橋樑19座。
鄉鎮建設
近年來,鎮區建設累計投資400萬元,2002年底已完成近3.5公里的街道油路硬化和綠化任務,且配套設施齊全,修復排水道8000米,自來水供水量40萬噸,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3%以上。開通程式控制電話1500門,通訊十分便利,全年用電量達255萬度。1998年以來,鎮政府多方籌資近千萬元,在鎮區東部建成一個新開發區,建成商業門面房200餘間,可容納商戶100餘戶,各種配套設施齊全,水電便利,環境優美,形成鎮平西南部最大的農副產品集貿市場,上市農副產品達10餘種,年交易額3000萬元以上。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按照“招商引資項目興鎮、煙葉支柱特色立鎮”為兩大發展戰略,以“在穩定中求發展,以發展促穩定”為主線,著力育強煙葉產業,傾力改善民生,加快集鎮建設和社區建設,努力建設實力棗園、美麗棗園、幸福棗園總體工作思路,鎮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團結和帶領全鎮廣大幹部群眾,團結務實,拼搏進取,實現了全鎮政治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連續六年被南陽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信訪工作“四無”鄉鎮、市、縣煙葉生產先進鄉鎮。曾獲得全省黨建工作先進單位、南陽市“二星級集鎮”、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