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棗園鎮的結果 展開
棗園鎮
陝西延安市寶塔區轄鎮
棗園鎮位於寶塔區西部。東臨延河水,南接萬花山鄉,西連安塞縣,北依河庄坪鎮。全鎮總面積112平方千米,農業人口8703人(2007年)。轄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棗園村,距市區7.5千米。
G65包茂高速、S303、S206公路過境。
1972年設棗園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16.8平方千米,人口0.7萬人,轄石佛溝、下小砭溝、鄧家溝、楊崖、侯家河、西廟溝、莫家灣、裴庄、廟咀溝、延店子、韓家溝、酸剌溝、沙馬坪、上砭溝、川口、溫家溝、張天河、劉家溝、棗園20個行政村。1998年,棗園鄉改為棗園鎮。
位於延安城西北7.5公里處,屬延安市寶塔區城郊鎮之一。全鎮轄20個行 政村,33個自然村,41個村民小組,有2134戶8225人。2004年全鎮經濟總收入4000萬元,農民人均經濟收入2530元;糧食總產300萬公斤。全鎮流域總面積112平方公里,現有耕地203萬畝,經濟林1.62萬畝,生態林7.88萬畝,草場面積2萬畝。有冬暖式日光節能蔬菜大棚1020座,弓棚550座,其中能源再造“多位一體”蔬菜大棚50座,反季節水果大棚86座,漁塘200畝。同時,棗園鎮還是有名的紅色聖地,鎮政府駐地距當年中共中央駐地棗園僅幾百米。
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棗園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延園舊址、《為人民服務》講話台等革命舊址和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在境內。
棗園又名延園,這裡花草繁多,風景優美,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舊址有小
禮堂一座,是中央書記處的會議室兼俱樂部與餐廳;平房三座,是作戰研究室、休息室和機要辦公室;窯洞20餘孔,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劉少奇等領導人的辦公室和寢室。毛澤東同志的舊居位於兩排石窯洞五個院落的中間,東西兩部分別時朱德舊居和周恩來舊居。在這裡,中共中央繼續領導了延安整風運動,籌備了黨的七大,領導全國人民奪取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迎接解放戰爭的到來。
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嶺遷駐此地。1943年,在解放區軍民大生產運動中,棗園舉行軍民紡線比賽,周恩來和任弼時都被評為“紡線能手”。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在棗園后溝的西山腳下,出席了張思德烈士追悼大會,親筆題寫輓詞:“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並發表了《為人民服務》的重要講話。1944年11月,毛澤東在這裡接見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私人代表後任美駐華大使赫爾利,並進行了兩天兩夜的會談,簽署了關於成立聯合政府中共給國民政府的五點建議。12月,又在居地會客會見了包瑞德,對國民黨的三點建議給予有力批駁。1945年8月,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談判,由劉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職務,主持中央工作。9月15日,劉少奇召集朱德、彭德懷、任弼時、陳雲、葉劍英等領導同志開會討論東北問題,決定成立以彭真為書記的中共中央東北局,派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彭真、陳雲、高崗、張聞天和四分之一以上的正式和候補中央委員,率領兩萬幹部和十萬大軍挺進東北。9月19日,劉少奇、朱德經請示毛澤東主席,起草了《關於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的黨內指示,有力地支援了重慶的談判鬥爭,對縮短戰線,集中兵力,發展和鞏固東北根據地起了重要作用。1947年2月,經葉劍英介紹,劉少奇和王光美在此地結婚。1947年中共中央撤離延安后,國民黨軍隊對延安進行了毀滅性破壞,棗園也遭到嚴重損壞。1953年後,人民政府開始陸續依照原貌維修。
當地大力發展主導產業 在棗園即為林果業,棚栽業,草畜業;林果業是棗園鎮開發的龍頭產業,一直佔據鎮政府及當地農民收入的大部分,2005年,為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更好地發展鎮里經濟,鎮政府定下具體目標:要在果樹管理上大下工夫,下苦工夫;“四項”技術普及率要達到95%,果實套袋計劃增加1000萬個,保證果品產量達到800萬公斤,優質果達到60%,提高果品商品率。增加果品市場競爭力,創名牌,搶市場,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在棚栽業方面,大棚蔬菜發展的思路是“穩定大棚,發展弓棚,開發山地瓜菜”,大力推廣“新,奇,優”蔬菜種植和反季節大棚水果栽培,在新建弓棚500個的同時,改造現有舊棚90個,促使棗園鎮棚栽業向科學化,規範化,市場化方向發展;對草畜業,全鎮草畜業的發展重點就是以牛代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