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金牡丹的結果 展開

金牡丹

植物

金牡丹樹姿較直立;茶園土層淺薄、肥力低,或採摘過度,茶樹容易早衰。

金牡丹是由福建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以鐵觀音為母本,黃棪為父本,採用雜交育種法育成。2001年被評為“九五”科技攻關一級優異種質,編號220,2003年通過福建品種審定,2010年通過國家鑒定,成為國家茶樹良種。該品種屬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早生種,二倍體,芽葉紫綠色,嫩梢肥壯,持嫩性強,雜種優勢強,扦插繁殖力強,成活率高,適應性強,適宜福建、廣東和廣西茶區推廣。

形態特徵


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早生種。芽葉生育力強,持嫩性強。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上旬中。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氨基酸3.9%、茶多酚34.9%、咖啡鹼4.4%,水浸出物45.2%。制烏龍茶品質優異,條索緊結重實,香氣馥郁幽長,滋味醇厚回甘,“韻”味顯,具鐵觀音的品質特徵,制優率特高。扦插繁殖力強,成活率高。

生長環境


抗旱、抗寒性與適應性強。在土層深厚、肥沃的園地種植。

分佈範圍


福建茶區及氣候條件相似的區域。

產量


產量較高,品比、福建省級區試平均產量比父母本增產10%至50% 以上。每667㎡產烏龍茶可達150kg。
育苗技術
地點選擇
水源灌溉方便,交通便利,海拔400~500m之間,年平均溫度21℃,相對濕度80%~90%,土壤以紅壤、黃紅壤為主,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
深翻
全園深翻20~30cm,並做成畦,畦寬1~1.4m,高15~20cm,畦溝寬40~60cm左右,苗床長度可依地形而定,同時分層施人基肥,一般每667m施腐熟農家肥1000~2000kg、磷肥20~30kg;要沿茶園的主支道及生產道修築縱橫交錯的排灌溝渠,以使茶園達到旱能澆、澇能排的要求。
鋪土
在苗床表面上鋪一層5~7cm的黃土。黃土應選紅黃壤,先將其表土扒開,挖出心土,並用1cm左右孔徑的篩子過篩。黃土要平鋪於苗床表面,並適當鎮壓,使苗床平整。苗床平整后,即可進行划行,在床面上劃出插穗行距的痕迹,以便扦插時按此痕迹整齊等距地扦插,行距約為8cm,株距約為2cm。
選穗
在春季生長的茶葉中,剪去頂芽,再留置7~15天,選取腋芽飽滿、黃綠帶紫變硬枝條作為母穗。插條最好及時剪穗扦插,如不及時扦插,亦可短期貯存,但要保持新鮮狀況,防止凋萎、發熱和壓碎葉片。遠途運輸插條,要妥善包裝,適時噴水,防止乾枯和悶熱,避免日光照射。
育苗
扦插前,應檢查苗床表土濕度,以手握能成團,鬆開即散開為好,如乾燥,須行洒水,使表土充分濕潤。扦插時,用母指和食指夾住插穗上端的腋芽和葉柄處,按划好的行株距痕迹,垂直插入苗床土中,一般將插穗短莖的2/3插入土中,葉芽和葉柄露出土面,株距合造保證葉不重疊,待一行插好后,用食指或中指,沿著插穗行,將插穗附近的泥土稍事擠壓,使插穗和泥土緊貼,固定於苗床。擠壓后的插穗,與床面稍微成傾斜,插穗上的葉片稍翹起,勿使葉片貼土。扦插時,要邊扦插,邊淋水。
搭蔭棚
當扦插完以後,即可搭蔭棚。我們選用平頂矮棚最簡便,適用範圍最好,棚高50cm左右。春季陽光不強烈,遮蔭可稀疏一些。通常遮光度60%~70%。當茶苗長至7~10cm時,茶苗枝葉木質化,根系開始健全,可選擇陰天逐步揭除遮蔭網。
灌溉
剛插入土中的插穗,上下端均受創傷,入土部分又淺,故保持經常濕潤極為重要。特別是剛插下的40~50天內,尤其要注意。從插後到發新根約3個月時間,要勤淋水,保持土壤持水量為60%~70%,早晨或傍晚灑1次水,過濕不髮根或爛根。但是,土壤水分過多,影響土壤通氣性,也不利於髮根長苗。當插穗髮根,並長出枝葉成苗時,澆水次數和澆水量相應減少。此時有條件的苗圃,可行溝灌。溝不要將苗床全部淹沒,浸水時間勿超過3~4小時。
施肥
扦插苗初步形成根系后,開始追肥。通常扦插3個月後,開始第1次追肥,每667m用尿素1.5~2kg加過磷酸鈣10kg,初期肥料濃度要淡,以後隨苗木長大,逐漸加濃。化肥摻水澆施,肥料濃度掌握在0.5%~1%。秋季茶苗長成,可於陰天直接撒施複合肥,每667m。每次用複合肥10~20kg。撒施后,適當噴水,將苗土積肥沖洗掉。

栽培技術


深翻改土
金牡丹
金牡丹
新茶園建園或舊茶園改造時,應全園深翻,深墾50cm以上,挖種茶溝深、寬各40cm,pH低於4.0的酸性土壤,可施用白雲石粉、石灰等物質調節pH到4.5~5.5,pH高於6.0,則使用生理酸性肥料調節pH,山頂茶園土壤淺薄,肥力低,更應深挖重肥,改良土壤。
重施有機肥
雜交種金牡丹雜種優勢強。產量超過父母本。需肥量大,耐肥,因此,以有機肥和礦物源肥料為基肥,種植前開溝深施。每667m施漚堆發酵過的餅肥0.5t或廄肥2.5t左右。結合施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50kg左右,與土壤拌和混合,施肥深度30cm左右。
建立排灌系統
水分影響茶樹的成活、生長發育和產量與品質,乾旱季節應注意茶園的灌溉。補充水分,茶園梯層內側設橫溝蓄水,山頂、園邊、路邊、陡坡荒地設置蓄水池。建立以蓄為主的排灌系統。有條件的茶區鋪設噴灌或滴灌設備。實施節水灌溉。
植樹種草
在茶園四周、空隙地、山頂、風口、路邊、梯壁、陡坡荒地植樹種草,種草與種植綠肥作物相結合。防止水土流失。調節茶園小氣候,豐富生物多樣性,改善茶園生態環境。山頂與風口茶園風蝕、雨蝕程度嚴重,應種植、培育大樹,且適度密植,以減輕風蝕、雨蝕危害。
規範化種植
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茶園的海拔高度,選擇宜栽天氣種茶,以提高成活率。宜在雨季或下雨前種植。不宜在霜凍期或炎熱晴天種植。福建茶區一般在春節前後種植為宜,海拔600m以上的高海拔茶區春季種植為好,且應注意預防晚霜凍害。金牡丹樹姿直立,應縮小行距,增加種植密度。採用雙條列雙株種植,大行距150cm。條距30cm,穴距30cm。穴與穴成三角形。每穴種1~2株。每667m一般種植5000~5500株。種植時茶苗根頸處離土表3cm左右,根系離基肥5cm~10cm。種后務必踩緊壓實,讓根系與土壤緊密粘結。如遇連續數天高溫晴天,或者種植在沙質土壤茶園,種后需灌水、遮陽。
鋪草覆蓋
鋪草覆蓋茶園幼年期茶樹生長狀況顯著優於未鋪草覆蓋茶園。鋪草覆蓋是十分經濟、有效、實用的技術措施,能防止土壤沖刷流失,保蓄水分,穩定溫度。冬暖夏涼,增加有機質,減少雜草生長。幼年期茶園可以採用茅草、蘆葦、稻草等沒有受污染的乾草覆蓋,全園鋪或在茶行鋪草,需鋪密。如長出少量雜草,用手拔。
肥水管理
金牡丹雜種優勢強,芽葉生育力旺,嫩梢肥壯。耐肥性強。.種植后應加強茶園肥水管理,促進速生快長,施肥少量勤施,有機液肥為主。化肥少施,N、P、K肥配合施,施后應蓋土,高溫乾旱季節應澆水灌溉,雨季應排除茶園積水。
樹冠培育
種植后即進行第一次定型修剪,離地18cm~20cm高,第二次定剪高度33cm~35cm,第三次定剪高度48cm~50cm,當樹高達60cm左右,以打頂采代替第四次定剪,兩年內定剪3~4次。每次定剪前可結合打頂採摘,剪后封園留養,培養“矮、壯、密”樹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