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通寶
清代錢幣
咸豐通寶為清代錢幣之一,清文宗咸豐年間(1851年-1861年)鑄造。咸豐通寶錢徑2.2~2.6cm、重2.4~4.2g,其中大樣錢鮮見,而更多為私鑄劣質薄小錢,期間鵝眼錢重不足1g。背文滿文各寶局名,常見者大約20局左右,尤以“寶台”局“阿克蘇”局“寶通”局所鑄為稀少。傳世尚有“咸豐通寶”雕母數種,極為珍貴。
咸豐年間因政治腐敗,經濟危困,咸豐通寶鑄行未久即收到各種重寶、元寶大錢衝擊,通寶錢遂嚴重貶值,故製作簡陋,形制混雜;全國27局所鑄的小平錢,銅質、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略者多而精良者罕見。
“咸豐”是清文宗的年號,咸豐年間正值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高潮時期。此時民怨沸騰,清政府為了苟延殘喘,在錢幣鑄行上大做文章,將財政危機轉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繼推出“咸豐通寶”、“咸豐重寶”、“咸豐元寶”種類繁多的錢幣。
咸豐元年首先準備開鑄“咸豐通寶”制錢。由於鴉片戰爭、列強的掠奪和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發生,錢局鑄造制錢已很難正常進行,很多省錢局實際上處於停頓狀態,即使開鑄,也是偷工減料。因而造成咸豐通寶制錢精好者少,而粗製濫造的多,大都質劣而輕小,或造成鐵錢、鉛錢代替銅錢。咸豐元年時,規定錢重一錢二分,至第二年,變為一錢,但具體鑄行大多輕於規定重量。
面文“咸豐通寶”,大多楷書直讀,背左滿文“寶”,右滿文記局,計有:“寶泉、寶源、寶直、寶薊、寶德、寶河、寶濟、寶晉、寶陝、寶鞏、寶蘇、寶浙局、寶昌、寶福、寶台、寶武、寶南、寶廣、寶桂、寶川、寶雲、寶東、寶州、寶黔、寶伊、阿克蘇、喀什噶爾、葉兒羌、庫車”共29局。
咸豐通寶
咸豐通寶以小平錢為主,也有大錢,這裡之列部分少見、稀見者及其收藏價值,寶泉小平母錢,市場價格在3000元左右,戴書、楷書鐵母,價格在1萬元左右,寶源小平母錢、鐵母,市場價格在3000元左右,雕母罕見,地方局母錢價值一般高於中央局,另有地方局部頒樣錢,價格在6000元左右,寶福局當十至當百仍有稱通寶者,其中最珍稀的為咸豐通寶背大清壹百大錢,僅見,2009年嘉德秋拍成交價格196萬元,至今仍為清錢最高成交記錄,寶濟局小平稀見,價格在6000元左右,寶薊局小平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