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咸豐元寶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
- 清末錢幣
咸豐元寶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據資料記載: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發展迅猛,並在江蘇南京建都,此時清政府賴以鑄錢之用的滇銅(雲南省出產的銅料),因道路阻斷而無法運進北京。一方面是鎮壓起義急需大量的軍餉開銷,一方面是鑄錢的原材料告缺,給清政府造成了嚴重的財政困難,最終迫使清政府自咸豐三年開始發行紙幣和改鑄大錢來彌補財政虧空。
咸豐元寶寶泉局當百
咸豐元寶種類較多,這裡僅舉部分稀見品和名譽品,寶泉克勤郡王捐銅所鑄當二百、當三百,均為試樣,罕見,寶鞏當五百、當千較罕見,市場價格在10~20萬元,寶河當五百、當千亦較罕見,價格在15~20萬元,寶薊當百為當百中最稀見者,市場價格在8萬元左右,寶蘇當五百、當千均屬僅見,其中當五百目前下落不明,寶伊當五百、當千均罕見,寶迪當八十亦稀見,市場價格在6萬元左右。
咸豐元寶當千雕花
咸豐元寶
咸豐皇帝於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奏摺上親自硃筆批示:“所奏不為無見,然小錢大錢,制雖異,用實同,現鑄小錢,銅尚不足,何況大錢乎!汝知一未知二也。至器用多銅,原干例禁,本年曾經降旨。況古制亦非盡善,舉一事必欲復古,試問井田,封建尚可復乎?此摺著戶部存記,若有可行時,不妨採擇入奏。欽此。”
咸豐通寶
此後,清朝政府中的有關部門主管,如御史蔡紹洛、刑部尚書周祖培、大理寺卿恆春、戶部尚書孫瑞珍、巡防大臣綿愉、管理戶部事務祁雋藻等,均先後向朝廷力陳鑄造大錢的利處。然而,以戶部左侍郎王茂蔭為首的反對派,包括左庶子龐鍾璐、御史蔡征藩等一批官吏,竭力反對鑄造大錢。咸豐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天國起義軍佔領江寧(今南京),並將南京改為天京,革命勢力遍及長江流域各省,戰局的急劇發展,使得當時市場銀貴錢賤,貨幣信用發生嚴重危機,國家財政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據《光緒順天府志》記載:“咸豐三年,軍旅數起,餉需支絀,東南道路梗阻,滇銅不至,刑部尚書周祖培、大理寺卿恆春、御史蔡紹洛等先後條陳錢法,請改鑄大錢,以充度支。”在這種情況之下咸豐大錢終於應運而生。
咸豐大錢
咸豐四年(1854年)三月,戶部又先後鑄造當一、當五、當十等三種鐵錢與鉛錢。當時戶部除了下設寶泉、寶源兩個鑄錢局外,清廷又特別准許克勤郡王慶惠、文端設立一個錢局,專門鑄造咸豐當百以上的大錢。馬定祥先生主編《咸豐泉匯》一書,收錄有克勤郡王鑄造的當五十至當千型咸豐大錢56種。鮑康《大錢圖錄》刊載有咸豐當十以上大錢54枚,其中克勤郡王所鑄大錢4種。克勤郡王所鑄的大錢大都帶有星月紋標記,張炯伯《咸豐大錢考》載:“勤郡王意欲另設專局鼓鑄大錢未准,故沿用寶泉字樣,特加星月標記,以示區別耳。”
先是道光中葉,銀外泄而貴,朝野皆欲行大錢以救之。廣西巡撫梁章鉅疏言其利。文宗即位,四川學政何紹基力請行大錢以復古救時。上意初不謂然,卒與官票、寶鈔行焉。鈔嘗行於順治八年,歲造十二萬八千有奇。十年而罷。嘉慶間,侍講學士蔡之定請行鈔。咸豐二年,福建巡撫王懿德亦以為請。廷議以窒礙難行,卻之。是時銀虧錢匱重,而軍需河餉糜帑二千數百萬,籌國計者,率以行官票請。次年,命戶部集議。惠親等請飭部製造錢鈔與銀票相輔并行。票鈔制以皮紙,額題“戶部官票”,左滿、右漢,皆雙行,中標二兩平足色銀若干兩,下曰“戶部奏行官票”。凡原將官票兌換銀錢者,與銀一律,並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項。偽造者依律治罪。邊文龍。鈔額題“大清寶鈔”,漢字平列,中標準足制錢若干文,旁八字為“天下通寶,平準出入”,下曰“此鈔即代制錢行用,並准按成交納地丁錢糧一切稅課捐項,京、外各庫一概收解”。邊文如票。大錢當千至當十,凡五等,重自二兩遞減至四錢四分。當千、當五百,凈銅鑄造,色紫;當百、當五十、當十,銅鉛配鑄,色黃。百以上文曰“咸豐元寶”,以下曰“重寶”,幕滿文局名。四年,以乏銅,兼鑄當五鐵錢及制錢。已而更鑄鉛制錢。乾隆間,京局用銅,滇、洋兼資,后專行滇運。時以道梗銅滯,故權宜出此。定議票銀一兩抵制錢二千,鈔二千抵銀一兩,票鈔亦準是互相抵,民間完納丁糧稅課及一切官款,亦准五成,京、外應放庫款如之。大錢上下通行如票鈔,抵銀如制錢之數,輸官以三成,鐵錢通用如大錢。阻撓罪以違制,偽造鈔票斬監候,私鑄加嚴。通飭京、外設置官錢局。尋以直省延不奉行,嗣後議於各府置鈔局,發大錢於行店,俾錢鈔通融互易以便民,丁糧搭收票鈔,零星小戶銀鈔尾零,搭交銅鐵大錢,皆先從直隸、山東實行。官吏折勒骫法,商民交易不平價,從嚴處治。七年,令順天直隸各屬錢糧,自本年上忙始,以實銀四成、寶鈔三成、當十銅鐵大錢三成搭交,一切用項,亦按成搭放。尋從戶部議,自本年下忙始,直隸照銀七票三徵收,大錢三成即納在鈔票三成內,交票交錢聽便。
鹿角料咸豐元寶當百
宮中賞玩錢鹿角料咸豐元寶當百,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