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和瘦子
契訶夫創作的短篇小說
《胖子和瘦子》是19世紀俄國作家安東尼·巴甫洛維奇·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胖子和瘦子是老朋友,很久以後的一次見面,起初兩個人還非常熱情的擁抱問好,但隨著瘦子知道胖子已經成了“三等文官”,立刻便改了稱呼,直接喊其為“大人”。
作家通過這兩副氣氛不同,基調不同,色彩不同的畫面,給讀者勾勒出一副惟妙惟肖的19世紀末期俄國社會的世俗圖,寫出了特定環境下特定人物的醜惡靈魂和卑穢心理。
瘦子帶著他的瘦妻子和眯著一隻眼睛的兒子,在火車站遇到多年不見的老朋友胖子。熱情擁抱,彼此親吻。瘦子不厭其煩地介紹自己的家庭、個人現在的情況。整個畫面中氣氛親切、熱烈而又和諧,基調明朗、清麗而迷人。
另一副畫面是,胖子說自己已經做到三等文官,並且有了兩個星章。這使剛當了科長不久的瘦子大吃一驚,十分地尷尬,十分地慚愧之後,又十分地佩服,十分地奉承,以至弄得胖子直噁心,只好扭頭伸手告別,在瘦子一家畢恭畢敬的目送下離去。
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初,是俄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時期。當時,革命處於低潮,醞釀著1905年俄國第一次革命,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俄國傳播,工人運動正在開展,為革命積蓄著力量。
19世紀80年代,俄國人民解放運動處於低潮,反革命勢力甚囂塵上。年輕的契訶夫對黑暗的現實社會深為不滿,但他並沒有積極參加革命鬥爭,反動的書刊檢查制度空前嚴格,庸俗無聊的幽默刊物風靡一時,因此在19世紀80年代中葉前,他以“安多沙·契洪特”為筆名寫下大量詼諧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說,但很多是無甚價值的笑料和趣事,這是由於他當時自己也被迫於生計的壓力,不過其中也有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繼承了俄羅斯文學的民主主義優良統,針砭當時社會的醜惡現象。他是一個有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所以他的創作一開始就表現了對“小人物”的同情和對反動落後勢力的批判。
契訶夫出身於貧寒家庭,在貴族階層佔據統治地位的沙皇俄國,他既沒有顯赫的出身,也沒有龐大的資產,處於備受剝削和壓迫的社會底層。當時的貴族與農奴主,過著驕奢淫逸、紙醉金迷的腐化生活,他們頤指氣使、一擲千金、花天酒地、揮霍無度。而勞動人民卻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悲慘生活。更為可恨的是那些小官吏小職員,他們為虎作悵,欺壓貧民,其殘暴比其主子有過之而無不及,給下層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契訶夫對這類現象深惡痛絕。
19世紀沙皇俄國的農奴制和官僚制度的腐敗與畸形社會中的畸形現象,小公務員的卑躬屈節和趨炎附勢現象體現在《胖子和瘦子》作品的創作中,當時等級制度森嚴的俄國,人的尊嚴被嚴重地踐踏。對於像瘦子這類的“小人物”,契訶夫不是可憐、同情,而是無情地解剖出他們那奴性的靈魂,把他們的醜態充分暴露,對他們更多的是諷刺、嘲笑。因為他們在上層統治者面前是卑躬屈膝,在老百姓面前卻盛氣凌人,瘦子的十足奴性和喪失的自尊心是沙皇俄國代表人物的典型形象。
“胖子”——米沙
“胖子”,三品文員,他是一位富有的、心滿意足的人。得過兩枚星章。“胖子”與“瘦子”,小時候是同學。“胖子”小時候的外號叫赫洛斯特拉托斯。
“瘦子”——波爾菲力
“瘦子”是一位事業不如意的八品文官,與同學“胖子”比起來,生活窘迫得很。 “瘦子”有一個長下巴的瘦女人——那是他妻子;還有一個眯起一隻眼睛的、高個子的男學生,那是他兒子。
《胖子和瘦子》的主題思想:榨出奴性靈魂的毒素。
契訶夫生活和創作的時代,農奴制的殘餘勢力依然存在,資本主義的毒素在全國蔓延,沙皇專制統治變本加厲,整個社會矛盾重重,在高壓的政策下,呈現出停滯不動的局面。由於長期以來的思想壓制,人們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奴性心理:自輕自賤、意識不到人的尊嚴,對權勢和金錢的頂禮膜拜。契訶夫一生最痛恨的便是庸俗和不知自尊的奴性。他一生嚮往自由,他心目中的自由是要擺脫市儈的、奴隸制的和私有制的一切習慣、情感、規矩和傳統,擺脫人們世代相傳,彷彿已經滲入血液里的一切。
《胖子和瘦子》作品,主要從弱者與強者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間的場面中來揭示出一種顯在的奴性心理。《胖子和瘦子》僅僅描繪了一對多年未見的老朋友在車站偶然相遇時的一幅畫面,就深刻地揭示出小人物奴性心理的根深蒂固。
胖子和瘦子在相遇的前幾分鐘里彼此自然地流露出友誼的真情,兩人坦誠相見。但是瘦子得知老朋友己是遠遠高過自己的三品文官時,他的臉色突然發白,呆若木雞,一會兒便露出了餡媚的笑臉,不由自主地藏起了真情。儘管胖子並不希望他如此,他依然不由自主地露出奴性的嘴臉。沙俄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大人物”身上特有的那種嚴厲、威懾的態度使下屬形成唯唯諾諾、餡媚取寵、卑躬屈節的積習。它已經深深地烙在下等小官吏的身上,成為對“大人物”態度的一種不自覺的條件反射。契訶夫就是通過這樣一件極平凡的小事鞭撻了病態社會及“大人物”的可惡,對他們的奴性給予了嘲笑,字裡行間流露出他對俄羅斯官場社會等級制度所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畸形、病態關係的痛恨和對於喪失人類尊嚴的“小人物”的憐憫。
“空白”藝術
契訶夫的小說不遵循結構上的完整,不去執著交待事件的來龍去脈,而是打破了傳統小說的封閉結構,在文章的開篇和結尾呈現一種結構性的空白與省略。這種結構性的空白放到整個框架結構上就突破了文章的封閉系統,形成一個半封閉的空間。
半山腰式:契訶夫小說的開頭,突破了傳統小說結構的封閉系統,選擇在事件的中途開始展現其風貌,就好像爬山爬到半山腰,然後帶領讀者前瞻後顧地領略大山的整體面貌一樣。這種方法,用作者自己的話說,就是“一個故事撕開兩半,丟掉開頭的一半,從故事的中間寫起”。而這“半山腰”的落腳點的選擇,契訶夫處理得很好,留下了令人尋味的空白。
在《胖子和瘦子》中,文本一開頭寫到“在尼古拉耶夫火車站,兩個朋友相遇了。”在這裡,故事背景被一筆帶過——在火車站兩個朋友相遇了。簡單的開頭,連時間也沒有,而是直接展開故事,以最快的速度逼近衝突的核心、情節的波瀾。可是這種常識性的空白,卻一點也不妨礙讀者在腦海中形成一幅熙熙攘攘的火車站畫面。火車站這一司空見慣的現實生活場地,輕而易舉地俘虜了讀者的心,把文本與讀者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文章接著的一句是“一個胖子,一個瘦子。”
於是文章的主人公出現了,沒有名字,也沒有具體的外貌形象,只有兩個大概的輪廓——一個胖人和一個瘦人。這樣的開頭,看似平淡無奇,契訶夫確是找准了一個精到的切入點作者不是按事件的原始順序,先寫一個油光滿面的胖子怎麼樣氣派地出現在火車站,然後一個精瘦乾癟的瘦子怎樣拖家帶口地蠕動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然後再寫兩個人忽然相遇並認出了對方……。而是利用篇幅結構上的錯位,打亂或隱沒了故事的時間順序,這種表達方式也就是經典敘事學中對時間進行重新安排並任意重組拼貼的敘述手法。這樣做,不但可以節省文章的篇幅,更是增強了文章的衝擊力,找准了切入點,然後契訶夫就會開始帶領讀者溜達整個故事了。在《胖子和瘦子》文本中,作者雖然沒有具體展開主人公的外貌性格等,卻接著以大筆墨寫了“胖子剛在車站裡吃晚飯,嘴唇油光光的,彷彿熟透的櫻桃。他嘴裡冒出赫列斯頭酒和橙子花的氣味。瘦子剛下車,那些手提箱、包裹和紙板盒壓得他背也彎了。他冒出西火腿和咖啡渣的氣味。”
乍看起來,似乎這段話沒有什麼特別的味道,平常的描述罷了。可是讀完文本,回頭細細品味,真的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寫作功底。描寫胖子的油光光的嘴唇,還有瘦子的咖啡渣等,與他們各自在下文中作者交待的身份相呼應,是作為下文點明他們的社會地位的前奏而出現的。在文章的開始,這些看似無關緊要隨心所欲的描寫,恰恰是體現作者寫作力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短篇小說中,要有選擇的描述,著墨既要簡潔又要一語中地。哪裡需要留出空白,哪裡需要埋下伏筆,都需要精密的安排和細密的研究。契訶夫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做倒了巔峰,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不著痕迹的渾然天成。
這類文章開篇的結構性空白比較明顯,屬於文章結構上的“省略式”空白,讀者可以輕鬆地領略故事風貌的同時,還可以自由的從一開始就投入再創造的體驗。
戲劇體和戲劇化的敘事結構
契訶夫早期小說最常用的文體就是對話體和戲劇體。小說的主幹部分是由人物的對話構成。對話成為情節發生和性格發展的動力,對話就是敘事的一種主要手段。
契訶夫小說與戲劇的緊密聯繫,主要表現在小說情節和敘事結構上的戲劇化。契訶夫發表於1883年的《胖子和瘦子》小說,用“一場小戲”,暗示作品蘊含著戲劇性的情節。主人公被置身於尷尬境地,為了擺脫這種境地,他作出種種掙扎,由此生髮出種種富於戲劇效果的情節來。
《胖子和瘦子》描寫兩個少年時代的朋友偶然在火車站相遇,幾十年不見,二人親切地互相擁抱,感到意外地高興。可是當瘦子了解到胖子已是三品文官,而自己還是八品文官時,“瘦子突然臉色變白,呆若木雞,他的皮箱、包裹和硬紙盒也都收縮起來,好像現出皺紋來了。”接著,瘦子立即改變了稱呼,稱胖子為“大人”、“您老”,顯露出一副阿諛諂媚的奴才相。
這個極富戲劇性的場面,生動地刻劃出俄國官場的等級森嚴以及小人物習慣性的低三下四。在戲劇性的背後,包含著人生的況味。
對比手法
為了充分體現小人物的“善變性”,契訶夫在著名短篇小說《胖子和瘦子》中大量使用了對比的藝術手法。文本在結構上以瘦子得知胖子的真實身份為界分成兩個部分。在前半部分中,瘦子和胖子的對白,尤其是瘦子的人物語言充滿了親切感。小說開篇描述的是瘦子和胖子這兩個童年時的朋友在火車站上偶然相遇的情景。從瘦子的語言中,可以看出他的驚喜和興奮,瘦子使用的大多是簡單的疑問句和感嘆句,如:真是沒有想到!真是喜出望外!”“發財了吧?結婚了吧?”等等,這些句式具有明顯的口語特徵。
與胖子的意外相逢,勾起了瘦子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此時瘦子與胖子是在平等的心態下進行對話的。然而,當瘦子得知胖子“已經做到三品文官,而且有了兩個星章”的時候,他倆之間已不再是平等的交流,瘦子語言中原有的親切感蕩然無存,他的“善變性”便充分地體現了出來。此時瘦子語言中表示敬意的語言成分突然增多:“‘我’,大人,非常愉快!您,可以說是‘我’兒時的朋友,忽然間成了達官貴人!嘻嘻!”
“請上帝寬恕‘我’……您老怎麼能這樣說呢……”此處的詞語和語氣詞,顯示出瘦子對上司的敬重之意。在瘦子的人物語言中,通過前後的對比我們發現有三處雖然表述對象相同,但表達形式卻有了明顯的變化。首先,瘦子對胖子的稱呼發生了變化。剛見面時,瘦子驚呼道:“米沙!小時候的朋友!”“‘我’親愛的!”。當他得知胖子已是三品文官時,便改稱為“大人”。第二人稱代詞也由“你”“是你呀,天哪!哎,你怎麼樣?”改用“您”,“請上帝寬恕‘我’……您老怎麼能這樣說呢……。”在瘦子這位八品芝麻官看來,既然胖子已是三品文官,即便他是自己兒時的好友,那也應該遵循官場上的禮儀,以“大人”和“您”相稱。這充分體現出小官吏的奴性心理,而且這種心理已非他人所施,恰恰就是小人物自我奴役的結果。
其次,瘦子的笑聲從“哈哈”(хо-хо)轉變為“嘻嘻”(хи-хи)。在俄語中хо-хо常常表示由衷的笑,而俄語хи-хи則表示不自然的,虛情假意的笑。
在該小說前後兩部分中,瘦子的人物語言,無論是用詞、說話的口氣,還是笑聲都表現出極大的差異,他的言談在文本前後判若兩人,一個善變的、奴性十足的小官吏形象就這樣活脫脫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對比手法的運用是《胖子和瘦子》該小說主要的修辭特色。這一手法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胖子和瘦子這兩個不同人物之間的對比,《胖子和瘦子》的篇名本身就已經說明了這一點。二是指瘦子在作品前後的言行對比,以此揭露小官吏、小人物的奴性心理和善變特徵。
——王加興(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qì)訶(hē)夫(俄文: 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國作家,劇作家。
胖子和瘦子作者
1879年進入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后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並開始文學創作。1880年至1884年,發表了300多篇文章,其中包括《變色龍》《外科手術》等。 1890年4月至12月,體弱的契訶夫不辭長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庫頁島遊歷,對那裡的所有居民“將近10000個囚徒和移民”逐一進行調查。庫頁島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覺悟和創作意境,使他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1890年至1900年,契訶夫曾去米蘭、威尼斯、維也納和巴黎等地療養和遊覽。從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購置的莫斯科省謝爾普霍夫縣的梅里霍沃莊園並轉向戲劇創作。1898年,身患嚴重肺結核病的契訶夫遷居雅爾塔。1904年7月2日契訶夫因肺病惡化而辭世。最終,他的遺體運回莫斯科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