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夜
夜晚的五個時段
五夜即五更,古代民間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一夜分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也可指戊夜,即第五更。
《文選·陸倕<新刻漏銘>》:“六日不辨,五夜不分。”李善注引衛宏《漢舊儀》:“晝夜漏起,省中用火,中黃門持五夜。五夜者,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也。”
唐王建《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之五:“仰頭五夜風中立,從未圓時直到圓。”《花月痕》第四一回:“五夜迢迢睡不成,燈昏被冷若為情。”
初更時分。
《東觀漢記·明帝紀》:“甲夜讀眾書,乙更盡乃寐。”
《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於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胡三省註:“甲夜,初夜也。”參見“五夜”。
二更時候,約為夜間十時。
《後漢書·百官志三》“左右丞”劉昭注引蔡質《漢儀》:“凡中宮漏夜盡,鼓鳴則起,鐘鳴則息,衛士甲乙徼相傳。甲夜畢,傳乙夜,相傳盡五更。”
《舊唐書·李百葯傳》:“雜以文詠,間以玄言,乙夜忘疲,中宵不寐。”
清趙翼《邸抄》詩之二:“由來乙夜觀今古,總作旋樞布政優。”
三更時候,為晚上十一時至翌日凌晨一時。
《南史·梁紀中》:“祀南郊……先是一日丙夜,南郊令解滌之等到郊所履行,忽聞異香三隨風至。”
清昭連《嘯亭續錄·鮑雙五侍郎》:“余邸既遭回祿,公每勸宜急修葺,以存國體,至丙夜修書,洋洋數千語以責之。”
四更時,即凌晨一時至三時。
《新唐書·天文志二》:“﹝太和﹞九年六月丁酉,自昏至丁夜,流星二十餘,縱橫出沒,多近天漢。”
《資治通鑒·魏邵陵厲公嘉平元年》“自甲夜至五鼓”元胡三省註:“夜有五更:一更為甲夜,二更為乙夜,三更為丙夜,四更為丁夜,五更為戊夜。”
清王晫《今世說·文學》:“﹝包飲和﹞每丁夜渡江。”
指五更的時候。
《梁書·武帝紀下》:“雖萬機多務,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戊夜。”
《新唐書·奸臣傳下·崔胤》:“與飲,命宮人為舞劍曲,戊夜乃出。”
五行家五色線五星聚五老榜 五省 五玉 五日子 五銖服 五花爨弄
五籍 五遁 五猶五大洋五雷正法五塵五行相勝五城御史司坊五正
四分五剖三百五篇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二五耦二五眼 逗五逗六 一百五日
龍飛九五三差五錯目迷五色直百五銖尺五三令五申后五日 化色五倉
十光五色攢三聚五不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