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3條詞條名為李德才的結果 展開
李德才
江西萍鄉籍大校、老紅軍
李德才(1904年-1960年),男,1904年5月出生,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參加過5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
剛參加紅軍,身材高大魁梧的李德才被安排在重機槍班,雖然文化程度低,但是李德才謙虛好學,掌握了機槍設計技巧,並有極好的設計天賦。主射擊手在戰場犧牲后,他臨危不懼,奮勇殺敵,成為機槍射手。當強渡大渡河的勇士們出發后,他和戰友們以集中輕重火力壓制敵人,只要李德才的機槍發出怒吼,敵人都會啞火。最大程度掩護了戰友的衝鋒。也因為機槍神射手的美譽和剛正不阿,快人快語的個性,李德才在紅軍隊伍里出了名。同時,李德才還被善意戲稱“土佬李德才”。原來,在一次反圍剿作戰後,紅軍繳獲國軍德式裝備。從傳統中式服裝到嘗試新奇的德式軍服,李德才把軍褲前後穿反,部隊首長黃公略給他指出后,他還認為反穿的開檔處是屙屎的設計。惹得黃公略大笑,戲稱其“土佬”。這也成為直爽敢言的李德才在革命隊伍里的一段軼事。
抗日戰爭時期,李德才曾任晉察冀軍區冀中10分區75團團長等職,參加過平型關大戰、南波關大戰、黃土嶺大戰和百團大戰。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晉察冀軍區17旅旅長、解放軍20兵團68軍二0三師副師長,參加過清風戰役、張家口戰役和太原戰役。
新中國成立后,1951年5月,任志願軍68軍二0三師副師長,率部參加金城反擊戰,創奇襲白虎團戰例。
1952年回國后,任河北省保定軍分區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
1960年6月25日病逝,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1935年春,紅1團隨部隊轉戰貴州、四川及雲南邊界地區,兩渡烏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於5月24日到達大渡河渡口安順場。為擺脫蔣介石數十萬大軍追擊,紅1團按中央軍委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強渡大渡河。大渡河地勢險峻,水流湍激,水涼刺骨。太平天國石達開20萬人馬即在此強渡失敗,全軍覆沒。蔣介石亦妄圖藉此天險和重兵防衛,讓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紅1團團長楊得志經反覆考慮,決定將強渡大渡河任務交給一營,一營營長孫繼先又將任務交給二連,挑選以連長熊尚林為首的17勇士組成渡河奮勇隊。熊尚林是江西紅軍,高安市黃沙崗鎮牛路熊村人。5月25日吃過早飯,17名勇士每人身背一把大刀、一支衝鋒槍、一支短槍和五六顆手榴彈來到河邊,如弓在弦,等待出發命令。當時只有一隻繳獲的渡船,船小,一次容不下17位勇士。團長楊得志決定分兩次強渡,第一船由連長熊尚林帶領,第二船由營長孫繼先帶領。9時,楊得志一聲令下,熊尚林率第一批8名勇士迅速登上渡船,他的江西老鄉、重機槍手李德才趕過來緊緊握著他的手說:“你放心,有老李這挺機槍掩護你們,你們就放心地渡河吧!”熊尚林堅定地點頭說:“老李,你也放心,只要我不死在河裡,就是抓住對岸一塊石頭,順著石頭縫我也能上去。咱們過河再見!”說完,他指揮渡船向對岸駛去。這個重機槍手,就是萍鄉蘆溪縣宣風鎮老紅軍李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