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鎮

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赤水河畔的古鎮

大同古鎮位於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赤水河畔,貴州省遵義市明末、清初的川黔邊境內由旱路而來的各種土特產、生熟藥材均在此交貨轉,木材竹筏浮江東北重鎮。

丙安古鎮18公里,古街、古碼頭、古井裡,是一個經歷昔日的繁榮而衰敗了的碼頭。

歷史沿革


景區簡介

大同古鎮
大同古鎮
大同古鎮位於赤水市城區西部水陸交通便利,經赤水河入長江可到重慶、武漢、上海。自古商市繁華,軍爭兵燹,濃郁的耕讀文化,淳厚的鄉民性情,各地商人捐資修建的會館,保留至今的豪宅大院、望族祠堂,以及沿襲的一套祭祀類建築,確與山、水、林構成和諧、美麗的自然人文生態環境,反映出自給自足小農經濟時代的歷史風貌。

景色特點

大同古鎮
大同古鎮
大同古鎮現存建築建於明末、清初,由古街、古碼頭、古井、古街房、古民居、古廟宇、古會館、古碑、古牌坊等組成,大多依山而建,前殿、正殿、後殿、吊腳樓、岩穴等建築錯落有致,雕樑畫棟;古墓、古碑、古牌坊則結構嚴謹,繪畫雕刻、書法文字一應俱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被西方人稱為“石頭寫成的歷史”。古鎮房屋以街道為建築的縱軸線和橫軸線串架接廬緊連延續,相向一字排開。建築材料採用木材、杉皮、小青瓦、丹霞石,楠竹等多種自然和人力加工的材料,由形體、質地、色彩、不規則對稱等項構成古鎮建築藝術的形式美,在黃金分割、體的尺度、透視的誇張、色彩的協調與互補的序列組合中的敞閉、韻律、穿插等,都存在著傳統建築的一定的客觀法則,充分發揮出古代建築藝術的表現力和藝術綜合能力。

文化


古鎮滄桑

大同是一個經歷昔日的繁榮而衰敗了的碼頭。這個頗具特色的古鎮是70年前此地繁榮的頂點。半山腰的鎮子下,沿河用紅石砌成的碼頭很有規模,當時碼頭上常常停泊著載滿貨物的商船。這些船多從下游運來布匹、花紗以及川黔兩地所需洋廣雜貨,以及川黔邊境內由旱路而來的各種土特產、生熟藥材均在此交貨轉運。木材竹筏浮江而下時,半個河面都是楠竹。從碼頭的規模就可以想見當時大同鎮的繁榮,小鎮漸漸成了鹽商、貨船補充供給、修理船帆的停靠點。正因如此,大同最出名的就是鐵匠鋪,舊船上用的鐵釘、鐵梢之類的小鐵具成了大同主要的工業品。最繁榮時,不到300戶人家的小鎮上,開了六七十家打鐵鋪子,家家生意紅火。
大同古鎮
大同古鎮
如今一切都成過去,旱路修通,貨物改道,遺留下來的碼頭石階零亂不堪,現在早已不見停泊的商船,只有母親帶著幼兒在夕陽罩著的河邊戲水,才不致使這個寬敞的碼頭寂寞。
大同古鎮
大同古鎮
鐵匠鋪也隨著商船的遠去衰敗下來。風箱已不用人拉了,打鐵的漢子赤著胳膊揮汗如雨,打的不再只是船上用的小鐵具,只在叮叮噹噹的聲音中,還依稀留有老輩人講的那份熱鬧,仍能翻動古鎮已遠去的繁榮。
大同古鎮
大同古鎮
不管是老場市還是古鎮,都曾經經歷過繁華,今天雲捲雲舒、花開花落似乎距古鎮人很遠。坐在門檻邊看書的老者和在街邊戲耍的頑童一樣從容,那些原汁原味的歷史風貌,吸引了人們去追尋、體驗,感受早已逝去的生活風情。青磚、拱門、石板街,不同朝代在此演繹不同的故事。如今城裡人的時裝店、家用電器店也在古鎮上開著,不多,卻也傳遞著現實社會的氣息,古鎮少女的高跟鞋也裊裊婷婷地踏過青石台階。在赤水看過瀑布、丹霞、桫欏、竹海,再走走古鎮古街。

交通


大同古鎮位於赤水市區往四洞溝景區的大同河畔,公路從古鎮上方百米處通過,市區客運站有面的可達。在古鎮,上、下碼頭及古鎮中均有乾淨別緻的客棧。

旅遊


最佳旅遊季節

4月至10月

建議遊玩天數

半天

風俗習慣

大同古鎮
大同古鎮
貴州少數民族的節日有1000多個,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吹蘆笙、擊銅鼓、鬥牛、賽馬、斗雀、摔跤、賽龍舟、玩龍燈、演戲等等,主要的民族節日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歌節;彝族火把節水族端節;瑤族盤古王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