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革命烈士

張昕,山東利津人,革命烈士。原名張雲祥,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曾用名張文華、張雨村。利津縣城區西南街人,山東平原鄉師畢業。

個人簡介


張昕(1914-—1968),原名張雲祥,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曾用名張文華、張雨村。利津縣城區西南街人,山東平原鄉師畢業。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6月參加新四軍。歷任省委組織部秘書、汝南中心區委書記、新蔡縣委書記、新四軍五師政治部民運科長、西南軍區直屬政治部副主任、西南軍區後勤生產部和財務部副政委、總後武漢後勤學校政治委員、長春獸醫大學政治委員等職。

主要事迹


張昕幼年家境貧寒。9歲入學,發奮讀書,先後畢業於縣城書院街小學、利津師範講習所。1935年經親朋資助,考入山東平原第五鄉村師範。在校期間,他在共產黨員李竹如、馬霄鵬老師的教育影響下,積極參加支援綏遠抗戰募捐運動,參加馬霄鵬領導的讀書會及抗日民先隊的組織和活動。
1937年蘆溝橋事變后,張昕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活動。是年冬,在河南南陽組織抗日武裝。1939年他任汝南中心區委書記和新蔡地下縣委書記時,以家庭教師作掩護,發展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開闢敵後根據地,同日偽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
1946年,新四軍部隊在宣化店地區突遭國民黨軍隊重兵圍困,張昕參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圍”。他帶領部分突圍人員,翻越山高人稀的地區,徒步跋涉,晝夜兼程,粉碎了敵人的沿途追擊和堵截,保護了部隊,準時到達陝南旅部,受到部隊黨委的的表彰。不久,他又奉命同陳震率一個營在鄂豫陝邊區的鎮安鄖西、洵陽一帶,創建革命根據地。張昕任黨委副書記兼三縣辦事處主任。其間,他組織發展500多人的地方武裝,建立30餘個新區政權,壯大了革命力量。
張昕在十年戎馬生涯中,歷盡艱險,轉戰南北。在武裝鬥爭的戰場上和白色恐怖的地下鬥爭中,堅貞不渝,無私無畏,為祖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建國后,張昕在軍隊工作中,奮發圖強,好學上進,聯繫群眾,為人師表,在幹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聲望。他患有嚴重的胃病,但日夜操勞,不知疲倦的學習和工作,跑遍了設在江津,成都和雲南軍需工廠,為作好軍隊的後勤工作貢獻了力量。
多年來,張昕孜孜不倦地學習理馬列主義論和文化專業知識。身居要職,工作繁忙,他還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業餘學習,堅持寫讀書心得體會,從不間斷。1962年,他在總後武漢後勤學校任政委時,親自組織政治教育,親自任課,並總結經驗在全軍推廣。《解放軍報》曾多次予以報道。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死黨邱會作一夥對張昕捏造罪狀、私立專案、非法關押、刑訊逼供。面對反動勢力的淫威,他堅持真理,寧死不屈,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浩然正氣。1968年5月15日張昕被迫害致死,終年54歲。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后,總後勤部黨委批准為張昕平反昭雪,定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