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紅棗
長紅棗
鮮棗的維生素C的含量更是居水果之首,是山楂的6-8倍,彌猴桃的10倍,橘子的13倍,蘋果的70-100倍,梨的140倍,被譽為“百果王”、“活維生素丸”。而且鮮棗中還含有黃酮類物質,有利於維生素C的保存。
長紅棗有1300多年的大棗栽培歷史和傳統,早在隋唐時期就有栽培記載。據《博物志》中記載:“隋末,(公元615-618年)秦瓊東征至東海縣,攜帶棗苗植於此地而來,名為長紅棗”。山亭長紅棗的栽培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山東省林業志》中還記載:“宋時,山東棗樹栽培已相當盛行。”在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撰寫的《打棗譜》內有滕縣的“長紅棗敘述,表明在山東省棗中的優良品種——長紅棗,
長紅棗
店子長紅棗的特點是:果實個大,呈長柱型,色澤紅艷,特別甜、香、綿,營養豐富,平均單果重33.3克,大小較均勻。果皮較薄,果肉厚,赭紅色,色澤鮮艷。顏色特別紅艷鮮亮,是區別外地近似棗的較明顯的特徵之一。
棗果甘香綿與外地近似棗果形成了較明顯的口感區別,經驗顯示:店子長紅棗較外地近似棗含糖量高出10個百分點。
山亭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集中。全年平均氣溫13.2—14.4℃,極端最高氣溫39.6℃,極端最低氣溫-19.2℃;≥0℃以上的積溫4800―5200℃,無霜期200―210天
長紅棗
店子長紅棗生長對氣候條件的要求是在年生長期內需≥10℃的年有效積溫在3000℃以上;對高溫反應不敏感;冬季能忍耐一定低溫,但在—17℃以下時,則會出現凍害,造成植株死亡,故-17℃是店子長紅棗露地越冬的臨界溫度。店子長紅棗喜光,要求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以上,5-9月(開花至果實成熟採收)份的日照時數在800小時以上。店子長紅棗較抗旱,年降水量500-600毫米以上,保墒措施得力,不需灌水,即可正常生長。由於店子地區溫度、光照、雨量等氣候因素適宜,因而十分有利於店子長紅棗的生長。
店子長紅棗主產區地貌類型為低山丘陵。店子長紅棗栽植於向陽山坡中下部及山前平地,土壤質地為棕壤, PH值在6.5-7.1,所含的磷、鉀元素較多,經測定,土壤養分含量為有機質1.46%,氮含量0.08%,速效磷12mg/kg,速效鉀105.3mg/kg,鹼解氮88mg/kg,這種砂石山土壤特別利於棗果糖分等營養成分的積累。
店子長紅棗主產區位於丘陵地帶,地表水和地下水清潔,上游沒有任何污染源,經測試化驗,灌溉用水質量符合有機產品水質環境質量標準。
山亭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3%,是天然氧吧,無工業污染,且店子長紅棗主產區位於丘陵地帶,空氣質量達到了國家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發展的標準,為生產優質店子長紅棗提供了必要的環境條件。
1.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5℃,≥10℃積溫4586.6℃,年降水量在800~950mm,早春氣溫回升快,適宜店子長紅棗生長。
2、土壤條件土壤有機質含量在1.0%以上,土層在100cm以上,地下水位在1m以下,排水良好,土壤PH值6.8~7.1,總鹽量在0.2%以下。坡度低於15度,選擇背風向陽的半陽坡和山前平地。
3、苗木選擇應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高80cm、地徑1cm以上,根系良好的根生苗,或嫁接苗。
4、整地栽植按行株距挖深寬各0.8~1m的栽植穴,穴底填厚30cm左右的作物秸桿。挖出的表土與足量有機肥、磷肥、鉀肥混勻回填穴中。選擇苗高80~100cm,具較大側根3~5條,用水浸根后,分級栽植。店子長紅棗苗木的栽植一般在春季棗苗剛要萌芽時進行。
5、土肥水管理每年秋季果實採收后,深翻改土,多施有機肥≥30000公斤/畝,同時混入適量的氮、磷、鉀肥和生物菌肥,實行配方施用。所使用的肥料不應對果園環境和果實品質產生不良影響。果園灌水要注意配合棗樹的生長周期,以及根據土壤墒情而定,一般在萌芽前、謝花后、膨大期和越冬前等四個時期灌溉。定植后即根據栽培密度選定適宜樹形,同時根據幼樹期、初果期、盛果期、衰老期的不同確定修剪的重點。花期噴施3000倍液的硼砂硼砂,提高坐果率。在確保坐果的前提下,對花果較多的樹進行疏花疏果,提高坐果率和果實品質。按照留優去劣的原則,從樹上到樹下,由樹內到樹外,早疏為宜。在6~8月對棗頭進行摘心,提高坐果率和產量。
6、病蟲害防治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為基礎,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做好病蟲害預測預報和藥效試驗,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有效控制病蟲危害。農藥的使用,堅持推行“綠色標準”,杜絕使用高殘留,高毒性的農藥。店子長紅棗很少出現瘋病,制干,一旦出現,一般採用剩下致命環剝的方法進行處理,非常有效。
7、果實採收鮮食在果皮色轉紅后採收,以保持水多肉脆。曬乾在果皮呈深紫紅色,果面稍現皺縮時採收。
新品種(系)---長紅棗選1號
長紅棗又名躺棗,是一個優良的地方傳統栽培品種,主要分佈於山東、河北等省,在山東省棗莊市自然分佈較多,為當地棗樹主栽品種。該品種耐乾旱、瘠薄,適應性強,在平地、山坡均可栽培。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多採用根櫱繁殖和實生繁殖,形成了當地長紅棗眾多的品系。
以至在栽培中品種雜,良莠不齊,嚴重影響著該品種的進一步發展,為保護和開發這一品種,從1996年從長紅棗的優選工作,選出了4個優良單株,經過多年栽培觀察,又從中選育出"長紅棗選1號",通過採集優選母樹的接穗,嫁接繁殖苗木進行品種對比試驗,從單株產量、果實大小、維生素c含量、含糖量、含酸量、可食率等進行觀察,確定了"長紅棗選1號"這一優系。
二、主要性狀 植物學特徵:樹體高大,樹冠呈自然半圓形,樹姿半開張,乾性較強。主幹黑褐色,棗頭枝紅褐色,皮孔大而稀,灰色。棗股黑灰色,小,短圓錐形,通常抽生棗吊2-5個。花較密,每一花序有單花1-4朵。葉片深綠色,中大,橢圓形,屬於完全葉類型。生物學特性:樹勢強健,棗頭枝萌發力強,當年結實能力較強。進入結果期早,豐產性強,產量穩定。7年生單株產鮮棗30kg。在魯南地區4月中旬發芽,5月中旬開花,6月上旬盛花期,9月中旬果實成熟,10月中旬落葉。果實經濟性狀:果實中大,果個較整齊,長圓柱形,平均單果重13.4g,最大果重29g。果面較光滑,皮薄,赭紅色,果點不明顯。肉厚,白綠色,汁多味甜,鮮棗含可溶性固形物31.3%,鮮棗含糖量29.8%,干棗含糖量75%,含酸1.2%,每百克果肉中含Vc492g,可食率96.3%,品質上等,適於鮮食和加工。耐貯運,較抗裂果。抗逆性:長紅棗選1號抗旱耐瘠薄,耐寒性強,抗病蟲害能力強,尤其抗棗瘋病的危害。
三、栽培技術 栽植密度:山地建園可適度密植,栽植株距2m,行距3-4m,平原地及肥沃的山腳坡地建議栽植株距3m,行距4m。適宜樹形為主幹疏層形。土肥水管理:采果后即可施用基肥,以雞、羊、豬糞等土雜肥為主,每667平方米施用土雜肥4000kg左右,同時摻入40-60kg硫酸鉀複合肥,方法是全園撒施,而後進行全園耕翻,深度20cm左右,將肥料翻入土中,施后視土壤墒情酌情澆透水1次。追肥可在萌芽前、開花前、果實膨大期進行。追肥應該盡量少用或不用純氮肥,一般株施硫酸鉀複合肥0.5kg左右或果樹專用肥1kg左右。除此以外,要在生長季節葉面噴肥:花前噴施500倍植物營養素和300倍尿素混合液,噴施前要將兩種肥料一起放在非金屬容器中浸泡2小時以上,以充分發揮肥效;坐果后間隔7-10天噴施1次,濃度和方法同前。澆水要與施肥相結合,可視土壤墒情與樹體需要在萌芽期、開花期、棗果膨大期和土壤封漿前酌情進行。整形修剪:長紅棗選1號主幹疏層形的整形方法是前四年為主幹延長期,每年冬季留頂部6-7條二次枝作為輔養枝,其餘枝自下而上逐枝修剪。5-6年為一、二層枝培養期,選留離地面1.5m以上的二次枝3條作為第一層主枝,在其上80cm的中央領導枝上選2-3條作為第二層主枝;7-8年為第三、四層主枝培養期,層間距60cm;8年以後為自然形成期,形成了完整的主幹疏層形。在整形過程中營養枝一律摘心,控制其生長,並注意側枝的培養。進入結果期的棗樹,應注意及時疏除競爭枝、細弱枝、交叉枝、重疊枝、枯死枝等枝條,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樹冠高度超過整形要求時,應及早對主幹、主枝回縮,以防止上強下弱,結果部位外移;結果枝組結果能力下降時,可從基部選留適當的棗頭重新培養,也可重短截主枝,刺激隱芽萌發棗頭,進而培養新的主枝或結果枝組。病蟲防治:棗樹萌芽前噴施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5-6月份,間隔7-10天噴施1次2000倍滅幼脲三號,防治棗癭蚊及其它鱗翅目昆蟲;8月份以後,間隔7-10天連續噴施2次粉銹寧1000-1500倍液,防治棗鏽病。
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棗果含有多種維生素,特別富含人體必須的多種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