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寺

江蘇省姜堰市凈土寺

凈土寺地處婁庄綠化區煙墨公園西南側,寺廟佔地面積1.6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有近300年歷史。

簡介


在姜堰區婁庄鎮樹人西路上,有一片氣勢恢弘的仿古建築群。這裡,就是有近300年歷史的凈土寺。
凈土寺地處婁庄綠化區煙墨公園西南側,環境幽雅。煙墨公園內古木參天,亭台樓閣,曲徑迴廊,奇花異草,令人目不暇接,與凈土寺渾然一體。寺南,廣場上假山迭起,綠草如茵。寺后,小橋流水,碧波蕩漾。每年三月,千株桃花競放,使人彷彿置身世外桃源。
古時,從白米到海安青墩有一條南北大道,穿東陽村而過。古凈土寺就在這條大道西側不遠處。

歷史


清乾隆初年,蘇州富商王開傑舉家來此創業。王開傑是個很有頭腦的商人,深知“要得富、先修路”。他獨資建造了東陽村大橋、青墩大石橋,使當時白米至沙崗一線交通十分便利。王開傑也因此博得了“大善人”、“活菩薩”的稱號,生意越做越大。但有一件事總是令王開傑耿耿於懷,他年過三十,雖有一妻一妾,卻膝下無子。有一次,王開傑回蘇州向義青禪師告知心中的煩惱。義青為佛教大德高僧,曹洞宗門派的祖師之一,對推動蘇北地區的佛教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義青禪師對王開傑說:“施主,你只需在東陽庄建一座寺廟,菩薩就會保佑你子孫滿堂了。”回到東陽庄后,王開傑決定出巨資修建寺廟。
在東陽庄大橋南面,臨街西側購地十餘畝,建起了山門殿、大雄寶殿以及十幾間廂房。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寺廟落成。王開傑率領家人及當地僧侶數十人乘大船去蘇州恭請義青禪師來此擔任方丈。老和尚來到這裡,時值盛夏,見到百姓夾道歡迎他,心中十分感動,進廟后,他揮筆寫下了“水鄉澤園多凈土,蛙聲蟬鳴盡禪機”的條幅,並將此廟定名為凈土寺。
後來,王開傑喜得四男三女。當地百姓都覺得凈土寺的菩薩靈,上廟進香的人日益增多。王開傑也因為子孫較多,成了婁庄鎮赫赫有名的王氏家族。他的兒孫們在東陽庄河西又建起了莊院,蓋起了房屋,成了後來的小樓庄。
由於凈土寺地處三縣(海安、姜堰、東台)交界,水陸交通便利,一年四季,香客不斷。香火甚旺之時,方圓三里都能聽到晨鐘暮鼓聲和僧人吟誦經文之聲。凈土寺的香火延續了近二百年,其間高僧輩出,不少從這裡出家的小沙彌後來成了名剎的方丈。抗日戰爭期間,為避戰禍,僧人紛紛外出,寺院從此衰落。新中國成立后,最後一代住持悉明和尚去了鎮江竹林寺,廟中只留洞明、愛明二僧看家護院。“文革”期間,寺廟遭到嚴重破壞,佛像、典籍被付之一炬。上世紀80年代,東陽村將廟宇全部拆除,改建成村辦廠、大隊部。至此,古凈土寺蕩然無存。不久,當地一位名叫嚴靠山的居士在古凈土寺遺址上自費建一小廟,擺設香案,供奉佛像。
1997年,應當地僧俗的要求,經省政府批准,婁庄鎮政府決定重建凈土寺。考慮到原址偏僻,交通不便,遂移址建在婁庄鎮樹人西路。消息傳出,很快得到海內外各方資助。婁庄鎮先後投資500餘萬元,按照當年建築風格重建凈土寺。寺廟奠基時,熱鬧非凡,盛況空前。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明陽長老、揚州大明寺能修方丈、凈土寺原住持時任常熟市佛教協會會長的悉明法師都抱病前來參加盛典。
2000年,應當地僧俗及各界著名人士之請求,在上海玉佛寺供職多年的學賢法師來凈土寺擔任住持。2001年,學賢法師拜謁中國佛協第一副會長凈慧長老,在河北省柏林禪院接受法卷,成為佛教臨濟宗第四十九代傳人。2002年4月,凈土寺被公布為姜堰市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春,學賢法師舉行了隆重的升座儀式。參加儀式的除中國佛協和兄弟省、市佛協的有關負責人,各大寺院的大德高僧外,還有新加坡、美國等地的華人信徒、地方領導及僧俗數千人。

現狀


如今,凈土寺已頗具規模。寺廟佔地面積1.6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高大的山門殿門楣上有著名書法家、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手書的“凈土寺”三個鎦金大字。走近寺內,香煙繚繞,梵音不絕。弘法樓飛檐翹角,觀音殿熠熠生輝,大雄寶殿莊嚴雄偉。東西兩排廂房約四十餘間,既有僧侶的宿舍,也有佛事活動的場所。
寺內珍藏文物30多件,其中有清乾隆石刻、石雕、蘇綉以及字畫等。中國佛協第一副會長凈慧長老帶全國十多位知名高僧常來凈土寺傳經。凈土寺還保持著與新加坡、中國台灣等海內外佛教界的聯繫。每年有來自上海、南京等地上萬人次的信教群眾來凈土寺參加佛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