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化鎮的結果 展開

大化鎮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下轄鎮

大化鎮位於仁壽縣城偏北方向7公里處。與珠加鄉,南與文林鎮,西與黑龍灘鎮清水鎮,北與古佛鄉、文宮鎮等為鄰,轄區面積68.6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90個村民小組,5個居民小組,總人口3.68萬人。

1996年1月撤鄉建鎮,同年10月被列為全省第四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5年5月與原松林鄉、原府君鄉合併。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大化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稱大化鄉,屬第二區管轄。
1949年,稱大化鄉,屬第一區管轄。
1951年,稱大化鄉,屬第七區管轄。
1955年10月,稱大化鄉,屬陵陽區管轄。
1958年10月,稱大化人民公社,屬陵陽區聯社管轄。
1985年,稱大化鄉,屬陵陽區管轄。
1996年1月,撤鄉建大化鎮。
2005年5月,撤銷原松林鄉、原府君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大化鎮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大化鎮地處仁壽縣城偏北,西距眉山40公里、北距成都68公里。東臨珠嘉鎮、南接懷仁街道、西靠黑龍灘鎮、北至文宮鎮。總面積68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徠勞動村簡介
大化鎮勞動村地處仁壽縣西北方向,距縣城7公里,距成都68公里,系丘陵地形,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達69%,農業資源較為豐富。村內水泥路、碎石路已通到各社,交通條件便利,基礎設施完善。
勞動村轄10個經濟社,全村面積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209畝。村內百姓以種養植業為主,主要涉及枇杷、棗子、白李子、香蔥、山羊、生豬等。2007年被列為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經過近幾年的建設,勞動村現已逐步打造成為集生態、休閑、觀光為一體的新型社會主義新農村。
紅塔村簡介
紅塔村位於大化鎮正北G213線旁,距大化場鎮3公里,距文宮場鎮5公里,由原來松林鄉的智勇村和紅塔村合併而成,東與古佛鄉響磺村相鄰,南與前進村相鄰,西面和北面北與正義村相鄰。
全村3.8平方公里,轄5個經濟社,共有常住人口2216人,常住戶564戶,耕地面積2681畝。村內有企業2家,以麻竹種植為主導產業,同時還有糧食種植和水產養殖支撐農戶經濟,村內山上種竹、竹下養雞、山下養魚,青山綠水、宜居宜游,是省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黎明村簡介
黎明村位於大化鎮北部,東與高橋村相鄰,西與明朗村相鄰,南與水利相鄰,北與文宮鎮高橋村相鄰,緊靠213國道線,交通便利。
全村面積3平方公里,轄區4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1248畝,總戶數389戶,總人口1068人。村內以種植糧食、枇杷為主,環境優美,風景秀麗。
龍門村簡介
龍門村位於大化鎮東北方向,由原來的春巔村和龍門村合併而成,正處於大化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東與華興社區相鄰,南與文林鎮祠堂村相鄰,西與勞動村相鄰,北與正義村相鄰。國道213線從村腹心地帶橫穿而過,離仁壽縣城區僅六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轄九個經濟社,共有常駐人口3175人,常駐戶口1004戶,總面積2785畝。村內共有工業企業3個,農業生產以種植糧食和蔬菜為主,主導產業以生豬養殖為主,是眉山市生豬養殖基地。
華興社區簡介
華興社區位於大化鎮鎮中心,東面和北面與龍門村相鄰,南與文林鎮的吊慶村相鄰,西與勞動村相鄰。
社區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378畝,總人口5311人,總戶數1820戶,常住人口3268人。轄區內有鎮級事業單位10、企業8個。佔地39畝的綜合市場內有580個經營攤位,供應著全鎮的農副產品和小商品交易,帶動周邊1800餘人就業。
英雄村簡介
英雄村位於大化鎮西北部,由原來的廟子村、杷樹村和英雄村合併而成,東與青杠村相鄰,南與寒保村、曹河村相鄰,西與清水鎮的大坡村相鄰,北與文宮鎮的安順村相鄰。
全村轄7個社,共有常住人口1073,常住戶口328戶。農業以種植枇杷、棗子為主,特色產業為山羊養殖。村內空氣清新,風景秀麗。
水利新村簡介
水利村位於大化鎮正北G213線旁,距大化鎮6公里,東與古佛鄉響簧村連接,南與明朗村連接,西與黎明村連接,北與高橋村連接。
全村3個經濟社,261戶,1008人,耕地面積1368畝。2010年依託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投資9000餘萬元,建成256戶具有川西民居風格的別墅式新居。2011年底,該村百姓全部搬遷入住。產業主要涉及生豬養殖、水產健康養殖、甲魚養殖、蔬菜種植和枇杷種植等。村內道路、水利、環境設施齊備,自來水、照明電、天然氣、寬頻、電視、電話“六通”到戶,同時配套修建了“1+6”公共服務中心,是一個集休閑、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現代新型農村社區”。
正義村簡介
正義村位於仁壽縣大化鎮北部,由原來松林鄉的挺進村、府君鄉的老橋村和大化鄉的正義村三村合併而成。東與紅塔村、前進村相鄰,南與龍門村相鄰,西與漕河村相鄰,北與明朗村相鄰,交通便利,國道213線從南到北穿過。
全村共轄12個經濟社,共有常住人口4312人,常住戶口1488戶,全村總面積574公頃,合約8600畝。以種植糧食、枇杷、麻竹為主。現已種植糧食3000畝,枇杷3000畝,麻竹2000畝,種植風景樹400畝。村內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是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生態村。
青杠村簡介
青杠村位於大化鎮西北部,東與明朗村相鄰,南與漕河村相鄰,西與英雄村相鄰,北與文宮鎮的花林村相鄰。
全村轄4個經濟社,共有常住人口1675人,常住戶口410戶,外來人口128人,全村以水產養殖和糧食種植為主,村內基礎設施完善,空氣清新,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是融人文和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天然氧吧。
曹河村簡介
曹河村位於大化鎮西北部,由原來的曹河村、杏家村和花顏村合併而成,東與正義村相鄰,南與勞動村相鄰,西與英雄村相鄰,北與青杠村相鄰。
全村轄10個社,共有常住人口3546人,常住戶口1156戶,外來人口500人。村內共有加工型企業4家,產品主要涉及日常工作用品方面。全村總面積680公頃,約10200畝。以種植糧食、水果為主,環境優美,交通便利。
明朗村簡介
明朗村位於大化鎮北部,是著名書畫家石魯、馮建吳的故居所在地。由原來的金星村與明朗村合併而成,東與古佛鄉響簧村相鄰,南與正義村相鄰,西與曹河村相鄰,北與黎明村相鄰,交通便利,國道213縱穿而過,三繞高速橫穿明朗村。
全村面積5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2415畝、總人口2817人、常住戶1021戶。全村以種植糧食、枇杷為主。村內環境優美,是在建的省級環境優美示範村莊。
寒保村簡介
寒保村位於大化鎮西北部,由原來的風格村與寒保村合併而成,東與勞動村相鄰,南與曹河村相鄰,西與英雄村和清水鎮紅沙村相鄰,北與黑龍灘鎮泉加村相鄰,整村是丘林山區,有一條老成山公路從村東邊穿過。
全村有6個社,常住人口1078人,其中常住戶354戶。全村總面積900畝,糧食耕地面積1528畝,退耕還林638畝,外來人口經營農業用地390畝。全村以種糧食為主,由於受地理位置和環境等因素的制約,成為仁壽縣典型貧困村,被全縣列入雙掛鉤試點項目整體撤遷村。
前進村簡介
前進村位於大化鎮東部,由原天廟村與前進村合併而成,東與古佛鄉池家村相鄰,南與下壩村相鄰,西與龍門村、正義村相鄰,北與紅塔村相鄰。西南部與龍門村、正義村交界處有一條小河環繞。
全村轄6個社,共有人口2173人,常住戶588戶。全村總面積338公頃,約5070公頃。村內有現代化養鴨場一個,休閑農家2個,以種植糧食、麻竹、枇杷為主,養殖業以養魚為主,還種植花卉苗木共250餘畝。青山綠水、游魚花卉交相輝映,是一個休閑避暑的天然生態村。
下壩村簡介
下壩位於大化鎮南北部,東與珠加鄉木朋村相鄰,南與珠加鄉東堰村相鄰,西與文林鎮利林村相鄰,北與前進村相鄰。
全村面積3.5平方公里,轄6個社,常住人口2072人,常住戶680戶,共有耕地面積140公頃,約2100畝。以種植糧食、枇杷、桃子等為主,環境優美,風景秀麗,是春季賞桃花的好去處。

人口民族


2019年末,大化鎮11963戶,總人口3.67萬人。

經濟


大化鎮是農業大鎮,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年內降雨量充沛,適合種植各種農作物,果林及畜牧業的發展。
大化鎮[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下轄鎮]
大化鎮[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下轄鎮]
每年種植優質水稻1.183萬餘畝,小麥6750餘畝,全年糧食總產量720萬公斤。油菜1100餘畝,新鮮蔬菜475畝。枇杷9000餘畝,盛產450餘萬斤。柚子600畝,盛產90萬公斤,棗梨1500餘畝,盛產225萬公斤,養魚280畝,盛產鮮魚1.2萬公斤,生豬出欄2.4萬頭,山羊出欄3萬隻,專重戶635戶,有特色農業園區一處----智勇村。
智勇村:距國道213線2.2公里,全村7個經濟社,1100人,耕地1100畝。2001年栽植麻竹400畝,已規模發展到800畝,年產竹筍4批,全村年收麻竹筍40萬斤,產值60萬元,年收成品竹80萬斤,產值8萬元,已申報“麻竹無公害產品”。
2006年預引進資金2000萬元,修建養殖、複合肥生產,農業觀光企業和麻竹初加工企業。
大化鎮工業發展日新月異,轄區內有天然的大青石材和頁岩資源,政府招商引資力度強勁,現生產企業21個,規模企業6個,在建企業6個,2005年工業產值達到1.8億,增加值4900萬元,上繳稅金190萬元,初步形成以:
亞興卓達陶瓷纖維有限公司,宏盛獸藥科技有限公司,天山源油業有限公司,玉林米業有限公司,度身服飾有限公司,神威科技飼料有限公司等為主體的以食品、建材、化工,飼料等為主體的工業園區,上年度已躋身於全市工業經濟發展前三十強內,全縣工業經濟發展前十強內。

綜述

2019年,大化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510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6317元,鄉鎮工業增加值18615萬元,鄉鎮第三產業增加值20071萬元,特色主導產業增加值1538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額55403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370萬元,財政收入18647.6萬元。

第一產業

大化鎮境內有耕地面積25531畝,種養殖業形成以枇杷、麻竹、生豬、肉兔、山羊為主的支柱產業,龍門生豬、塘生甲魚、正美牧業、竹海漁村已形成規模。

第三產業

大化鎮境內天府遠成(國際)智慧物流城,形成智慧物流中心、保稅物流中心、西南交易結算中心、川南冷鏈物流中心、天府新區城市配送中心、川南零擔快運分撥中心、醫藥倉儲中心為一體的物流產業。
大化鎮位於仁壽縣城偏北方向7公里處。東臨珠加鄉,南接文林鎮,西靠黑龍灘鎮,北至文宮鎮,面積68.8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90個村民小組,5個居民小組,總人口3.68萬人,現有耕地面積24798畝。國道213線縱貫全鎮6個村(社區)達5公里,西距眉山40公里,北距成都68公里,具有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
大化,原名“大花市”,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長安畫派創始人石魯、著名書法家馮建吳的故鄉。三十年代初,曾是中國共產黨“彭仁華”特區的主要活動據點。1996年1月實現了撤鄉建鎮,同年10月被列為全省第四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特別是2005年5月與原松林鄉、原府君鄉合併后,新的大化鎮從此步入了一個加快發展的新時期。
大化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境內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目前,種養殖業形成了以枇杷、麻竹、生豬、肉兔、山羊為主的支柱產業;2003年以來,強力實施“工業強鎮、招商強鎮”戰略,規模工業企業從無到有,目前已形成飼料、食品、塑料三個主導產業,成為全縣、全市的工業重點鄉鎮;鎮政府所在地是仁壽至成都的第一集鎮,南靠縣城,北倚成都,商賈雲集,市場活躍,通過近年來的經營城鎮和快速發展,縣城“衛星鎮”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在全鎮人民共同努力下,各村社公路交通網路已經形成,90%以上的村通上了水泥路。輸電線路縱橫交錯,閉路電視基本覆蓋全鎮,電話通到農家小院,教育、衛生硬體達標,公益設施日益完善,社會事業穩步發展。

重點企業

誠信經營獎
玉林米業總投資560萬元,年產值3000萬元,實現利稅1000萬元,解決剩餘勞動力40餘人。榮獲大化鎮2005年“誠信經營獎”。
創新理念獎
度身服飾總投資500萬元,年產值1000萬元,年利稅80萬元。榮獲大化鎮2005年“創新理念獎”。
優秀企業獎
宏盛獸藥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3200萬元,年產值3000萬元,年利稅50萬元。榮獲大化鎮2005年“優秀企業獎”。
納稅先進獎
亞興卓達陶瓷纖維有限公司總投資3200萬元,年銷售收入9000萬元,利稅1300萬元,創匯4000萬元,是我鎮的龍頭企業。榮獲大化鎮2005年“納稅先進獎”。
天山源油業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2800萬元,年銷售收入4000萬元,利稅500萬元。
科學管理獎
神威飼料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500萬元,年產值1000萬元,年利稅30萬元。榮獲大化鎮2005年“科學管理獎”。

文化


地名由來

大化鎮,因原名“大花市”改稱而來。

交通


高速公路

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公路編號為SA3,經過蒲江、彭山、仁壽、簡陽金堂中江、旌陽、什邡彭州、都江堰、大邑邛崍,再接蒲江縣,簡浦段2017年12月28日順利通車。在大化鎮境內6公里。

道路

天府仁壽大道:起於成都天府大道南延線雙流區和仁壽縣交界處,經仁壽縣視高街道、大化鎮、文林街道,止於仁壽縣仁沐新高速滿井收費站,全長38.6公里,雙向8車道,輔道4車道。在大化鎮境內7公里。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大化鎮有初中2所:大化鎮初級中學校、大化鎮府君初級中學校;小學1所:大化鎮中心小學。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末,大化鎮有衛生院1所:大化鎮衛生院。

基礎設施

大化鎮境內實施水利新村綜合體建設、寒保村勞動村土地“雙掛鉤”;輸電線路縱橫交錯,閉路電視基本覆蓋全鎮,電話通到農家小院;全域安全飲水2732戶;村社道路硬化實現100%。
大化鎮
大化鎮
大化鎮2005年底已實現公路、電話、有線電視三通工程。已開通3200餘戶程式控制電話,3500餘戶安裝有線電視,鎮內有通信基站4座,有19個村建為國家遠程教育示範村,全鎮有商貿和個體工商戶180餘戶,農貿市場2個,街道11條,中小學8所,幼兒園6所,在校學生4000餘人,有衛生院、郵電所、電管所各3個,可供水500m3的自來水廠1個,體育廣場1個,近700平方米,全鎮、村通水泥路15公里,碎石路35公里,擬建水泥路20公里,政府新街開發兩條,街寬20米。場鎮設施建設基本完善,人民生活富足安康。

代表人物


石魯(1919年12月13日—1982年8月25日),原名馮亞珩,四川省仁壽縣人,長安畫派創始人。1936年畢業於成都東方美術專科學校,1938年肄業於四川華西大學文學院歷史社會學系。1938年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49年後歷任西北美術工作者協會副主任、《西北畫報》社社長、中國美術家協會陝西分會主席、陝西國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協常務理事等。1959年,石魯創作了《轉戰陝北》,奠定了他在美術界的地位。
馮建吳(1910年—1989年),四川仁壽人,字太虞,號別游。1926年至1929年先後就讀於四川美專、中華藝術大學,畢業於昌明藝專。1956年起於四川美術學院任教授,是四川美院中國畫教學體系的建立者之一。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當選美協四川分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書協四川分會副主席、四川省詩書畫院副院長、重慶國畫院副院長、成都畫院顧問。原四川省政協第四、五屆常委。作品《海心亭》《古銀杏》《大寧河》等藏於中國美術館。曾為聯合國中國廳繪製《峨眉天下秀》,為人民大會堂四川廳繪《峨嶺朝暉》,2010年作品《海心亭》入選“百年中國畫展”。

獲得榮譽


1996年10月,大化鎮被列為全省第四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2020年7月29日,大化鎮獲評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