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凝

唐末五代蔡州人

匡凝字光儀,蔡州人也。父德諲。匡凝以父功為唐州刺史兼七州馬步軍都校。及德諲卒,匡凝自為襄州留後,朝廷即以旄鉞授之。作鎮數年,甚有威惠,累官至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匡凝氣貌甚偉,好自修飾,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鑒前後照之。對客之際,烏巾上微覺有塵,即令侍妓持紅拂以去之。人有誤犯其家諱者,往往遭其木楚,其方嚴也如是。光化初,匡凝以太祖①有清口之敗,密附於淮夷,太祖遣氏叔琮率師伐之。未幾,其泌州刺史趙璠越墉來降,隨州刺史趙匡璘臨陣就擒。俄而康懷英攻下鄧州,匡凝懼,遣使乞盟,太祖許之,自是附庸於太祖。及成汭敗於鄂州,匡凝表其弟匡明為荊南留後。是時唐室微弱,諸道常賦多不上供,惟匡凝昆仲雖強據江山,然盡忠帝室,貢賦不絕。太祖將期受禪,以匡凝兄弟並據藩鎮,乃遣使先諭旨焉。匡凝對使者流涕,答以受國恩深,豈敢隨時妄有他志。使者復命,太祖大怒。天祐二年秋七月,遣楊師厚率師討之。八月,太祖親領大軍南征。及師厚濟江,匡凝以兵數萬逆戰,大為師厚所敗。匡凝乃燔其舟,單舸急棹,沿漢而遁於金陵。后卒於淮南。 《新唐書》云:師厚由陰谷伐木為梁,匡凝以兵二萬瀕江戰,大敗,乃燔其舟,單舸夜奔揚州。行密見之,曰:“君在鎮,輕車重馬輸於賊,今敗,乃歸我邪!”《歐陽史》云:行密厚遇匡凝,其後行密死,楊渥稍不禮之。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顧渥曰:“勿多食,發小兒熱。”諸將以為慢,渥遣匡凝海陵,後為徐溫所殺。初,匡凝好聚書,及敗,楊師厚獲數千卷於第,悉以來獻。(選自《新五代史》卷十七,有刪節)

個人簡介


趙匡凝相貌雄奇,性情嚴謹,喜歡修飾外表,頗知詩書,其父德諲早年追隨蔡州節度使秦宗權,被任命為申州刺史。唐末時,黃巢起義,天下大亂,秦宗權趁機招兵買馬,圖謀割據,橫行於中原,以趙德諲為山南東道節度使。宣武節度使朱全忠率兵攻擊蔡州,秦宗權屢敗,趙德諲見勢不妙,乃以山南東道七州之地降於朱全忠,被任命為行營副都統,河陽、保義、義昌三道行軍司馬。
趙德諲死後,趙匡凝接任。當時,荊南節度使成汭戰死,朗州刺史雷彥恭襲取荊南,趙匡凝遣其弟趙匡明率兵驅逐了雷彥恭,已經掌握朝廷大權的朱全忠於是任命趙匡凝為荊襄節度使,以趙匡明為荊南留後。這一時期,唐朝政權衰微,各地籓鎮不再聽命,只有趙匡凝兄弟貢賦不絕。
後來,朱全忠攻擊兗州,節度使朱瑾求救於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李克用派遣大將史儼等人率兵數千來援,朱瑾還是守不住兗州,與史儼等人投奔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李克用遣使假道於趙匡凝,想接回史儼等人,但其使者被截獲,朱全忠大怒,命大將氏叔琮、康懷英等人攻擊趙匡凝,氏叔琮攻克泌、隨二州,康懷英則佔領了鄧州,趙匡凝大懼,講求和解,朱全忠才罷手。
朱全忠急於代唐自立,殺了唐昭宗,趙匡凝對使者流涕答曰:“受唐恩深,不敢妄有佗志。”朱全忠知道趙匡凝兄弟和自己並非一條心,於是派遣大將楊師厚來攻,趙匡凝戰敗,以輕舟奔於楊行密。由於趙匡凝為人忠義,楊行密對他也很敬重,厚遇之,但趙匡凝自恃年高,對楊行密的兒子楊渥並不禮貌,楊渥舉行宴會時,喜歡吃青梅,趙匡凝對他說:“勿多食,發小兒熱。”淮南諸將認為這對楊渥是一種侮辱,楊渥也大怒,將其遷往海陵,大將徐溫掌握吳國政權后,趙匡凝意欲有所作為,被殺。

藏書故實


五代後唐藏書家。字光儀。蔡州(今河南汝陽)人。粱太祖封他為荊襄節度使。太祖欲殺昭宗,以謀取而代之,又怕他不從。太祖派楊師厚攻之,匡凝戰敗后,奔於楊行密,楊行密以厚禮相待,後為徐溫所殺。為人氣貌偉嚴,頗好學問,藏書數千卷。楊師厚擊敗他時,於府第中獲書數千卷獻給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