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絲排叉
薑絲排叉
薑絲排叉,又叫薑汁排叉、姜酥排叉、蜜排叉。它不但是北京傳統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個品種。茶菜是滿族、回族禮儀性食品。滿族人在設席宴客時,習慣用茶及茶食為先,然後才是冷葷、熱菜、甜食、湯等,一定按順序上。回族人不飲酒,但為了禮節,多以茶代酒,因而茶菜是必不可少的。“南來順”的薑絲排叉1997年被評為“北京名小吃”和“中華名小吃”。
薑絲排叉
據《天橋小吃》作者張次溪先生說:“舊天橋有專門賣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紙包裝,加上紅商標,時過年送禮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對這種小炸食前人還有詩稱讚說:“全憑手藝制將來,具體面微哄小孩。錦匣蒲包裝飾好,玲瓏巧小見奇才。”過去天橋賣這類小炸食的還要吆喝:“買一包,饒一包,江西臘來,臘秦椒。大爺吃了會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腳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樣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聽到了,多喜歡去買!
鮮姜去皮剁成細粥,麵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粥,一起放入盆中,用涼水和成麵糰。將麵糰壓成薄片,然後在薄片上撒上細澱粉,疊起合成,用刀切成寬2厘米、長5厘米的排叉條,將兩小片疊到一起,中間順切三刀,散開成單片套翻在一起,用溫油炸。
將炸好的排叉過蜜,過蜜的方法是用鮮姜去皮切細絲,用水把薑絲熬開后撈出薑絲,放入白糖,開鍋後放飴糖、桂花,繼續熬開后移小火上,將炸好的排叉入薑汁熬出桂花飴糖中過蜜。
過蜜后的排叉成淺黃色,有酥、甜、香的特點,食用時有姜味。
還有一種帶鹹味的排叉,原料為麵粉、蘇打和鹽,也用油炸,做法與薑絲排叉一樣,不同的是它不過蜜,有酥、脆、味微鹹的特點,愛喝酒的人常以咸排叉當下酒菜用。
在製作“薑絲排叉”中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炸排叉”,“排叉”炸的好不好,直接影響著這一道食品的風味。
原料:麵粉200克、薑絲適量、雞蛋1隻、黑芝麻5克、鹽2克、白糖10克、清水少許、食用油適量。
製作:
1、取面盆一個,將麵粉、雞蛋、白糖、薑絲、清水攪拌均勻。
2、入黑芝麻后將麵粉揉上勁,製成麵糰備用。
3、將將和了薑絲的麵皮擀得薄薄的(盡量薄一些)備用。
4、用刀將面片切成長15厘米寬7厘米左右的菱形條。
5、將面片的一端從劃開的地方穿出來后把整個面片扭成花型備用。
6、鍋中做油,7成熱時入處理好的面片炸成金黃色撈出控油后即可食用。
1、要用旺火來炸,這樣才能達到酥脆的口感。
2、炸排叉時要注意火候。一旦變成金黃色就要馬上撈出,否則易糊。
主料
麵粉250g、糖120g、麥芽糖250g
輔料
油適量、生薑100g
1.用泡姜的水,約一至兩個小時。
2. 面要和硬一點,1斤面加入4兩生薑水,面和好后蓋上保鮮膜餳上30分鐘。
3. 面餳好后準備擀麵,為防止面粘案板,先在案上撒些澱粉,將麵糰擀成大麵皮。
4. 把擀好的面去邊角,然後切成6厘米寬的長條,要同樣寬,切好后2個面片疊在一起碼整齊,在每小塊兒疊起的那一端切三刀,中間一刀要長一些。
5. 翻排叉, 2片面片疊在一起,把面片的一端從左邊的刀口穿過拉好。
6. 把面片的另一端從右邊的刀口穿過拉好。
7. 粘連的部分盡量翻起來,整理好排叉。
8.炸排叉:做油鍋,倒入適量油,油五成熱時,排叉下鍋, 用小火,炸成淡黃色,撈出控油。
9. 坐煮鍋,放入適量水與薑絲一起煮,把姜味煮出來后,將薑絲撈出。
10. 鍋中放入白糖,待白糖化開,再放入麥芽糖,攪拌均勻。
11. 糖汁熬開后,用筷子夾起排叉,依次裹糖。
12. 把粘好糖的排叉放在篩網上控一會。
13. 待糖冷卻,就可以碼盤了。
薑絲排叉
排叉
薑絲排叉散發濃郁迷人花香的桂花,能舒緩緊張情緒,經常飲用,可凈化身心、平衡神經系統,達到提神的作用。
姜具有抗癌、清熱解毒、祛風散寒、潤脾醒胃、增進食慾及減肥之功效。
至於蜜汁有補脾胃、潤腸、潤肺、解毒等功效;
1、潤滑胃腸、改善便秘
2、消炎止痛、潤肺止咳
3、營養心肌、改善代謝
4、幫助睡眠、鎮靜心神
由於薑絲排叉風味獨特,香脆怡人,難免讓人止不了口,越吃越多,因為這是一油炸食品,難免容易上火,所以盡量不要在短時間內吃太多,引起上火。不過食后可以喝少許涼茶達到降火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