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秋(拼音:qiū)是漢語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秋的古字形像蟋蟀或蝗蟲,甲骨文中假借為“秋季”。從天文曆法上說,秋是一年四季中夏后冬前的季節。秋天是個谷熟、收成之季,所以“秋”又被引申出收穫、豐收之義。上古時期作物一般是一年一熟,所以“秋“又被引申為年代,經深層引申,它還可持指某一時期、某一時刻。秋天之後就是萬物肅殺的冬天,所以它也暗含著“蕭瑟”之義,所以“秋”還可表示悲愁。古時與律令刑獄有關的事,也可稱為“秋”。如刑部別稱“秋曹”。

秋徠(繁體)原是“鞧”的異體字。後來用於指一種傳統體育遊戲——鞦韆。它原和“秋”是不同的字,漢字簡化時被簡化成“秋”。

文字溯源


秋在甲骨文中寫作,有的甲骨文的秋字,在下面加了一把“火”(圖2)。有人認為甲骨文的“秋”像一隻蟋蟀,在中國的北方,蟋蟀一般在八月成蟲,九月份十分活躍,算是秋天的代表性昆蟲,而且“秋”字的讀音也與蟋蟀的鳴叫聲很相似,因此古人把蟋蟀鳴叫的季節叫做“秋”。從火,表示秋季收割后要燒荒以備播種。也有人認為,它像一隻蝗蟲,蝗蟲也是經常活動於秋季的昆蟲。在中國的歷史上,蝗災是收穫前常常遇到的天然農業災害。蝗蟲有趨光性,所以每當蝗災來臨時農民們就燃起大火,讓蝗蟲自往投撲光亮而死,因此古文“秋”從火。由此可見,其造字本義應該是用火焚地以殺滅害蟲。蝗蟲活動於秋季,因此人們用蝗蟲的形象代指秋季。
秋
籀文(圖4)的“秋”字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加上了一個“禾”字而成,更突出了秋季是禾穀成熟的季節,但是其中的昆蟲形訛變成了“龜”形。由於這三個獨立字形組合而成的字形又過於複雜,因而小篆(圖8)又省略了“龜”,使其字形為“秌”。有的又添加了“日”旁,表示與時間有關(圖6、7)。隸書(圖9-10)出現了左“禾”右“火”的“秋”字,並沿用至現代。“秋”字從甲骨文到小篆,以至楷書,其構形幾經變遷,雖然表義各有側重,但始終都是圍繞著秋天的特徵來刻意對秋天進行描繪的。
秋(繁體)是形聲字,“革”為形旁,意指這個字的本義與皮革有關;“秋”為聲旁,表示音讀。“秋(繁體)”原是“鞧”的異體字。後來簡化為“秋”,但是僅用於“鞦韆”一詞。

字形書法


秋

基本釋義


秋 qiū ㄑㄧㄡˉ
● ● 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a.指秋收、秋耕、秋播;b.指三年)。~高氣爽。 
● ● 莊稼成熟的時期:麥~。 
● ● 指一年:千~萬代。 
● ● 指某個時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 ● 姓。 
● ● 一種運動和遊戲用具稱“鞦韆”。

韻書集成


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上古音shɯw
廣韻平聲下平十八尤開口呼次清七由切tsʰju
集韻平聲下平十八尤開口呼次清雌由切tsʰiəu
韻略平聲此由切
增韻平聲此由切
中原音韻陰平尤侯齊齒呼次清tsʼiəu
中州音韻平聲尤侯粗囚切
洪武正韻平聲十九尤次清此由切ts‘iou
(以上參考資料: )

詳細釋義


秌、穐 qiū
〈名〉
● ● (象形。甲骨文字形為蟋蟀形,蟲以鳴秋,藉以表達「秋天」的概念。另一寫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穀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義:收成,成熟的莊稼)
● ● 同本義 [harvest;mature]
秋,禾穀熟也。——《說文》
秋為白藏。又,秋為收成。——《爾雅》
秋者,少陰之選也。——《春秋繁露•官制象無篇》
百穀名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孟夏為秋。——《月令章句》
處處田疇盡有秋。——宋·范成大《顏橋道中》
收過了秋,天氣一涼,病就重起來。——趙樹理《福貴》
● ● 又如:麥秋(收割麥子的時候);秋麥(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穀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莊稼);秋苗(也稱秋稅。官府徵收的秋熟穀物賦稅);秋實(秋季成熟的穀物及果實);秋登(秋季穀物成熟)
● ● 秋季 [autumn]。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這三個月
秋以為期。——《詩·衛風·氓》
發跡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韓愈《送惠師》
● ● 又如:秋場(秋試。明清科舉考試製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舉行鄉試,中試者為舉人);秋獮冬狩(秋天打獵稱「秋獮」,冬天打獵叫「冬狩」);秋糧(秋季徵收的田賦);秋薦(秋場);秋零(秋氣肅殺,景物凋零);秋葉(秋天的落葉);秋嚴(秋氣肅殺);秋黃(草木至秋而枯黃,亦指秋天枯黃的草木)
● ● 年 [year]
上與梁王燕飲,嘗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后將傳於王。」——《史記》
● ● 指某一時期、某一時刻 [period of time]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
效徠命之秋。——《史記•魏公子列傳》
不問之秋。——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 ● 又如:千秋(很長久的時間);秋丁(舊時農曆八月第一個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 ● 姓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七上】【禾部】七由切(qiū)
禾穀孰也。從禾,?省聲。
?,籀文不省。
禾穀孰也。
段註:其時萬物皆老,而莫貴於禾穀,故從禾。言禾復言谷者,晐百穀也。《禮記》曰:西方者秋。秋之為言揫也。
從禾,?省聲。
段註:七由切。三部。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部】秋·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4
古文:?、?、龝、?
《唐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竝音鰌。金行之時。《爾雅·釋天》:秋為白藏。註:氣白而收藏也。《釋名》:秋,就也,言萬物就成也。
又繒也,繒迫品物使時成也。
又《說文》:禾穀熟也。《禮·月令》:孟夏麥秋至。陳澔曰:秋者,百穀成熟之期,此於時雖夏,於麥則秋,故云麥秋。《書·盤庚》:乃亦有秋。
又《禮·鄉飮酒義》:西方者秋。秋,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註:愁讀為揫,斂也。察嚴殺之貌。《春秋·繁露》:秋之言猶湫也。湫者,憂悲狀也。
又九月為三秋。《詩·王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又四秋。《管子·輕重乙篇》:歲有四秋,而分有四時。故曰:農事且作,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此謂春之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謂夏之秋。大秋成,五穀之所會,此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績緝縷之所作,此謂冬之秋。
又《廣韻·藻》:竹秋,三月也。蘭秋,七月也。
又秋秋,馬騰驤貌。《前漢·禮樂志》:飛龍秋遊上天。
又揚雄《羽獵賦》:秋秋蹌蹌入西園。《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註:秋秋,猶蹌蹌。謂舞也。
又春秋,魯史名。
又大長秋,皇后官名。《前漢·百官表》:景帝更將行為大長秋。師古註:將行,秦官名。秋者,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
又姓。
又七遙切,音鍫。揚雄賦:秋秋蹌蹌。蕭該讀。
又《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音若簫。秋與簫為韻。
又楚俱切,音蒭。《水南翰記》:北方老嫗八九十歲,齒落更生者,能於夜出,食人嬰兒,名秋姑。秋讀如蒭酒之蒭。
【戌集中】【革部】秋·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9
《廣韻》七由切。《集韻》雌由切,竝音秋。《玉篇》車秋也。《廣韻》本作鞧。
又作緧、?。
又鞦韆,繩戲也。《古今藝術圖》:鞦韆,北方戲,以習輕趫者。本作鞦韆。。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秋清‘、秋卿、秋曦、秋假、秋潦

相關成語

秋草人情、秋秋翐翐、秋風落葉、秋風團扇、秋毫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