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津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
1857年8月,普提雅廷由海路趕到天津白河口外,向清政府提出“復行商定(兩國)界址”等無理要求,被一一駁回。普提雅廷未遂所欲,徑行南下,開始與英國、法國及美國公使接近,密商聯合侵華之計,試圖藉助英法聯軍之力,向清政府施加壓力,達到與英、法、美共同的以及只涉及俄國一國的目的。同時,沙俄政府繼續標榜中立,以示與英、法有別。12月,英法聯軍攻佔廣州,乘勢北上。行前,普提雅廷與美、英、法公使密商,向中國發出與英、法、美三國內容相同的照會,要求立即指派全權大臣赴滬談判。同時,俄使鼓動英法聯軍從速北上,在最利於作戰的四、五月份(即雨季與夏季來臨前)進攻大沽口,並表示俄國對英、法向清政府提出的“代表一切共同利益的要求,願給予道義上的支持”。至於沙俄在照會附件中向中國提出的“分界”要求,普提雅廷對英、法、美三國公使始終秘而不宣。1858年4月,英法聯軍艦隊進抵白河口外,直接威脅京、津。清政府被迫派直隸總督譚廷襄為欽差大臣,負責交涉。普提雅廷一面代表本國政府與譚談判,一面以“調停人”身份活動,聲稱如中國答應俄方的各項要求,俄國願向中國提供槍械,派員教練,幫助清政府“抵禦”外來侵略和助剿太平天國運動。普提雅廷目的未達成,又向英、法獻策,慫恿聯軍攻打大沽。5月20日,大沽炮台陷落,北京震動。清廷驚慌失措,於29日另派大學士桂良、吏部尚書花沙納趕赴天津議和。英法兩國代表態度強橫,聲稱必須答應其全部要求,否則立即進軍京津。普提雅廷乘機要挾,表示如能速按俄國條款定議,即可代向英、法“說合”。清政府擔心英、法進攻京、津,被迫同意俄方條件。6月13日,俄國搶在美、英、法三國前面,同清政府簽訂了《天津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
一八五八年六月十三日,咸豐八年五月初三日,俄歷一八五八年六月一日,天津。
大清國大皇帝,大俄羅斯國大皇帝依木丕業拉托爾明定兩國和好之道及兩國利益之事另立章程十二條。
大清國大皇帝欽差東閣大學士總理刑部事務桂良、吏部尚書鑲藍旗漢軍都統花沙納為全權大臣;
大俄羅斯國大皇帝特簡承宣管帶東海官兵戰船副將軍御前大臣公普提雅廷為全權大臣;
兩國大臣各承君命,詳細會議,酌定十二條,永遵勿替。
第一條大清國大皇帝、大俄羅斯大皇帝今將從前和好之道復立和約,嗣後兩國臣民不相殘害,不相侵奪,永遠保護,以固和好。
第二條議將從前使臣進京之例,酌要改正。嗣後,兩國不必由薩那特衙門及理藩院行文,由俄國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或逕行大清之軍機大臣,或特派之大學士,往來照會,俱按平等。設有緊要公文遣使臣親送到京,交禮部轉達軍機處。至俄國之全權大臣與大清之大學士及沿海之督撫往來照會,均按平等。兩國封疆大臣及駐紮官員往來照會,亦按平等。俄國酌定駐紮中華海口之全權大臣與中國地方大員及京師大臣往來照會,均照從前各外國總例辦理。遇有要事,俄國使臣或由恰克圖進京故道,或由就近海口,預日行文,以便進京商辦。使臣及隨從人等迅速順路行走,沿途及京師公館派人妥為預備。以上費用均由俄國經理,中國毋庸預備。
第三條此後除兩國旱路於從前所定邊疆通商外,今議准由海路之上海、寧波、福州府、廈門、廣州府、台灣、瓊州府第七處海口通商。若別國再有在沿海增添口岸,准俄國一律照辦。
第四條嗣後,陸路前定通商處所商人數目及所帶貨物並本銀多寡,不必示以限制。海路通商章程,將所帶貨物呈單備查,拋錨寄碇一律給價,照定例上納稅課等事,俄國商船均照外國與中華通商總例辦理。如帶有違禁貨物,即將該商船所有貨物概行查抄入官。
第五條俄國在中國通商海口設立領事官。為查各海口駐紮商船居住規矩,再派兵船在彼停泊,以資護持。領事官與地方官有事相會并行文之例,蓋天主堂、住房並收存貨物房間,俄國與中國會置議買地畝及領事官責任應辦之事,皆照中國與外國所立通商總例辦理。
第六條俄國兵、商船隻如有在中國沿海地方損壞者,地方官立將被難之人及載物船隻救護,所救護之人及所有物件,儘力設法送至附近俄國通商海口,或與俄國素好國之領事官所駐紮海口,或順便咨送到邊,其救護之公費,均由俄國賠還。俄國兵、貨船隻在中國沿海地方,遇有修理損壞及取甜水、買食物者,准進中國附近未開之海口,按市價公平買取,該地方官不可攔阻。
第七條通商處所俄國與中國所屬之人若有事故,中國官員須與俄國領事官員,或與代辦俄國事務之人會同辦理。
第八條天主教原為行善,嗣後中國於安分傳教之人,當一體矜恤保護,不可欺侮凌虐,亦不可於安分之人禁其傳習。若俄國人有由通商處所進內地傳教者,領事官與內地沿邊地方官按照定額查驗執照,果系良民,即行畫押放行,以便稽查。
第九條中國與俄國將從前未經定明邊界,由兩國派出信任大員秉公查勘,務將邊界清理補入此次和約之內。邊界既定之後,登入地冊,繪為地圖,立定憑據,俾兩國永無此疆彼界之爭。
第十條俄國人習學中國漢、滿文義居住京城者,酌改先時定限,不拘年份。如有事故,立即呈明行文本國核准后,隨辦事官員逕回本國,再派人來京接替。所有駐京俄國之人一切費用,統由俄國付給,中國毋庸出此項費用。駐京之人及恰克圖或各海口往來京城送遞公文各項人等路費,亦由俄國付給。中國地方官於伊等往來之時程途一切事務,務宜妥速辦理。
第十一條為整理俄國與中國往來行文及京城駐居俄國人之事宜,京城、恰克圖二處遇有往來公文,均由台站迅速行走,除途間有故不計外,以半月為限,不得遲延耽誤,信函一併附寄。再運送應用物件,每屆三個月一次,一年之間分為四次,照指明地方投遞,勿致舛錯。所有驛站費用,由俄國同中國各出一半,以免偏枯。
第十二條日後大清國若有重待外國通商等事,凡有利益之處,毋庸再議,即與俄國一律辦理施行。
以上十二條,自此次議定后,將所定和約繕寫二份。大清國聖主皇帝裁定,大俄羅斯國聖主皇帝裁定之後,將諭旨定立和書,限一年之內兩國換交於京,永遠遵守,兩無違背。今將兩國和書用俄羅斯並清、漢字體抄寫,專以清文為主。由二國欽差大臣手書畫押,鈐用印信,換交可也,所議條款望照中國清文辦理。
大清國欽差全權大臣大學士桂良
大清國欽差全權大臣尚書花沙納
大俄羅斯國欽差全權大臣普提雅廷
咸豐八年五月初三日
一千八百五十八年伊雲月初一日
附註
本條約見《咸豐條約》,卷3,頁15-19。俄文本及法文譯本見《俄外部:俄華條約集》,頁123-130;兩種滿文本均見同書,頁131-152。
本條約於一八五八年六月二十三日在天津交換批准。
中俄天津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是一個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不平等條約。通過該約,沙俄取得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后力圖取得的沿海通商權利,並憑藉最惠國待遇條款,一舉取得了英、法、美等國日後在中國可能獲得的侵略權益。同時,該約為沙俄以勘界為名進一步割佔中國領土埋下了伏筆。
中俄天津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