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糊工程
裱糊工程
裱糊工程是在建築物內牆和頂棚表面粘貼紙張、塑料牆紙、玻璃纖維牆布、錦緞等製品的施工。作用是美化環境、滿足使用要求,並對牆體、頂棚起一定保護作用。裱糊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在唐代裝潢裱褙已形成專項工藝;宋代以後不少建築物已用裱糊取代粉刷。至明、清兩代更有了新的發展,由紙裱發展到綾絹裱。50年代人民大會堂等建築曾採用綿緞裱糊牆面,金碧輝煌、雅緻大方。1973年生產了紙基塗塑牆紙,首次在北京飯店擴建工程中應用。至70年代末,塑料複合牆紙、玻璃纖維牆布等開始陸續出現,品種逐漸增多,裱糊施工有了新的發展。
裱糊工程的主要材料有壁紙(或牆布)和膠黏劑。
(1)壁紙和牆布
玻璃纖維牆布是以玻璃纖維織成的坯布為基層,再以聚丙烯酸甲乙酯以及增稠劑和顏料等塗布面層進行印花壓紋等工藝製成。
石英纖維壁布是利用天然石英纖維紡紗織成.無毒無害、抗靜電、耐腐、透氣,是一種高級牆布。
無紡牆布是採用棉、麻等天然纖維或滌綸等合成纖維,經多道工序並印刷彩色花紋的一種高級裝飾牆布。
(2)膠黏劑
裱糊工程的膠粘劑應按壁紙和牆紙的類型選配,應具有防腐、防霉和耐久等性能。
裱糊工程是室內施工的最後一道工序,應在頂棚、門窗、地面、電氣、設備等施工完成後進行。其施工工序為:基層處理→彈線→裁紙→悶水→刷膠→粘貼→清理修整。
(1)基層處理
對基層的基本要求是清潔、平整、乾燥(含水率小於5%)、垂直方正。基層表面應滿刮膩子一遍,干後用砂紙打磨,氣孔、麻點及凹凸不平處要用膩子填平;在石膏板基層接縫處和不同材料基層交接處應採用穿孔紙帶黏糊,用以防止裱糊后的牆紙被拉裂;經處理合格的底層上再抹上一層底膠。
(2)彈線
根據房間大小、門窗位置、壁紙寬度和花紋圖案等進行彈線;從牆的陰角開始,以壁紙寬度為準彈出垂直線作為裱糊的基準線。
(3)裁紙
按牆面尺寸和牆紙規格規劃裁紙。牆紙有花紋圖案時,應考慮花紋圖案的搭配;用於牆面上的牆紙應預留20~30mm的余量;裁好的牆紙應當編號,以便按順序粘貼。
(4)悶水
紙質壁紙和塑料壁紙具有濕脹干縮的特性,在上牆前應先將牆紙在水槽內浸泡3~5min,取出后抖去明水,靜置約10min使紙充分吸濕膨脹,然後進行背面刷膠與粘貼;或在牆紙背面刷清水一道,靜置吸濕。
(5)刷膠
普通壁紙應在基層表面刷膠;塑料壁紙應在基層表面和壁紙背面刷膠;玻璃纖維布和無紡布不需悶水且只在基層表面刷膠。刷膠應薄而均勻,不得漏刷,牆面刷膠時,其寬度應比牆紙寬20~30mm,陰角和陽角處應增刷1~2遍。
(6)粘貼
牆紙的粘貼應先貼長牆面,后貼短牆面;每個牆面從顯眼的陽角開始,將窄條留在不顯眼的陰角處;每個牆面貼第一條時要掛垂直線,每貼一條紙時均應對花、對紋拼接;陽角轉角處不留拼縫,包角要嚴實;當陰角不垂直時不作對接縫而改為搭接縫,搭接在前一條牆的外面;牆紙粘貼后若發現空鼓,可用針刺放氣,再用注射針擠進膠黏劑,用刮板刮平壓實。
(7)清理修整
裱糊完成後要進行清理修整,擦去擠出的膠液,割去底部、頂部和搭縫處的多餘部分,要求修整后不留痕迹。
(1)基層要求
基層必須乾燥,以防止因基層乾燥收縮將牆紙拉裂;基層應平整,陰陽角應垂直方正。
(2)牆紙品種
牆紙應無斑點,無霉變,圖樣立體感強,顏色圖案應符合設計要求。
(3)外觀質量
裱糊應無空鼓、無氣泡,不得翹邊、張嘴、皺摺,色澤應均勻一致,拼接的各幅之間不留縫;拼接處的圖案、花紋應吻合,應無斑污、斜視無膠痕;不得有脫層等缺陷。
(4)施工氣候
裱糊時的空氣濕度應低於85%,溫度不應有激烈變化;潮濕季節竣工后驗收前,白天應開窗通風,夜晚要關窗以防潮氣侵入。
(1)裱糊工程的驗收要求。
1)裱糊工程完工並乾燥后,方可驗收。
2)驗收的數量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過道按10延長米,大間可按兩軸線為1間)抽查10%,但不得少於3間。
3)驗收時,應檢查材料品種、顏色、圖案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2)裱糊工程的驗收標準。
1)壁紙、牆布必須粘貼牢固,表面色澤一致,不得有氣泡、空鼓、裂縫、翹邊、皺摺和斑污,斜視時無膠痕。
2)表面平整、無波紋起伏。壁紙、牆布與掛鏡線、貼臉板和踢腳板緊接,不得有縫隙。
3)各幅拼接橫平豎直,拼接處花紋、圖案吻合,不離縫,不搭接,距牆面1.5m處正視,不顯拼縫。
4)陰陽轉角垂直。稜角分明,陰角處搭接順光,陽角處無接縫。
5)壁紙、牆布邊緣平直整齊,不得有紙毛、飛刺。
6)不得有漏貼、補貼和脫層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