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五錢

徽宗大觀年間鑄造的錢幣

折五錢指一枚值五文、摺合五個平錢使用的錢。一般徑 3.2 ~ 3.6 厘米,輕重不一。如南宋嘉定、元代至五以及明代洪武錢中,均有折五錢。亦有稱“當五錢”者。

歷史回顧


徽宗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1110年)所鑄行的大觀通寶錢,計有小平、折二、折三、當五、折十等數十種版式。但唯折五大觀錢式卻文獻記載不明,著墨不多,歷代錢幣學著作只言及北宋大觀年間蔡京更鑄當五夾錫錢。據章如愚《群書考索續集》卷六十之財用門記載:“徽宗大觀元年詔,河北昨鑄夾錫當五錢,其樣制大小類當十銅錢,若或行用,奸民趨利,染為銅色,私作當十,難以驗察,宜改鑄當二。自今可令計備物料,廣鑄當二,以足一路之費。”對這一史料所記,復旦大學葉世昌教授分析后認為:“河北所鑄當五夾錫錢大小如當十錢,如果以銅為主要原料,就不可能鑄得那樣大了。正因為是鐵錢,所以即使大小如當十錢,仍擬作當五用。”他說:“改鑄為當二后,錢形也不見得縮小很多。”這一結論旁證於一段史料,既《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二八大觀二年八月庚辰:大觀二年河北西路提點刑獄許良肱、張叔元,轉運判官張翚各降一官,罪名就是未能禁止‘本路小民以葯染擦夾錫錢如銅色,與當十錢混淆’。既然當二夾錫錢仍能同當十錢混淆,而且混淆時要用藥染擦為銅色,也可見是鐵錢而非銅錢。

分析

(1)、大觀當五錢乃夾錫鐵錢。否則,不會再被“小民染為銅色”; (2)、大觀當五錢樣制大小類當十銅錢。否則,當不可能“與當十錢混淆”,被“私作當十”,而“難以驗察”。

總結

折五錢
折五錢
從上述史料分析推論,筆者認為大致可以引出這樣幾條基本的認識: (一)、北宋大觀初年 鑄行過大觀折五錢(二)、折五大觀是被作為夾錫錢 式鑄造的(三)、大觀當五錢是北宋河北路鑄錢司鑄行(四)、折五大觀類同於大觀當十錢,其大小樣制無顯著的差別(五)、大觀當五的鑄行時間不長,可以說鏇鑄即停,便改鑄當二(六)、折五大觀錢的鑄行時間約在大觀元年初的一段極短的時間(七)、大觀當五錢的鑄行與北宋奸相蔡京推行夾錫錢制度有關(八)、折五大觀並非與折十大觀搭配鑄行,但與折十大觀的開鑄時間較近

外形樣子


著名的錢幣學家彭信威教授曾提到:“史書說當五(大觀)是夾錫鐵錢。可是夾錫鐵錢是什麽樣子,歷來的錢幣學家和收藏家都說不出來。而銅錢中卻有一種比折三厚重的,一般人都把它看作當五錢。這種錢數目必較少,也許是初鑄的折三錢。”大家知道,彭信威教授生前在有收藏界“半壁江山”的上海與當時的泉界名流羅伯昭、鄭家相、張迥伯、馬定祥、沈子槎、郭若愚等來往較密,但亦沒曾確識過大觀折五錢,並對坊間的流行說法提出了質疑和看法。錢幣大師馬定祥先生在批註丁福葆著〈歷代古錢圖說〉時言及曾經手二品折五大觀錢,但只說是官爐錢,並未註明銅鐵錢,更無圖片數據傳於後世。查近幾十年來所出之諸錢譜均是人云亦云,相互翻錄,並無實質性的創見。馬老前輩乃泉界的泰山北斗,泉德泉識,無人能及。他一生四海搜羅,廣見博識,卻只過手二品大觀折五錢,可見當五大觀豈是時下諸錢譜所標註之品、之級、之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