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
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
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以興學助教,扶貧濟困,授人以漁,奉獻愛心,回報和造福社會,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美好為宗旨,致力於資助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短期技能培訓等教育事業,擴大弱勢群體受教育機會,提高其人文與科學素質;資助貧困地區、貧困村改善民生、發展生產;資助博物館、展覽館等精神文明傳承項目;資助緊急災害救助以及災后恢復與重建等領域。
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的註冊原始基金為人民幣1000萬元,來源於清遠假日半島碧桂園置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捐贈。
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是一個偏執行性基金會,主要工作是執行捐贈者碧桂園要求的慈善項目,基金會工作人員大部分編製在企業,專職從事基金會慈善項目。歷年來,湧現出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碧桂園樹山村綠色產業扶貧項目、送技術技能下鄉培訓項目等優秀慈善項目。基金會始終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充分發揮自身靈活高效的特點,為中國夢凝聚創新力量,為中國公益事業盡一份綿力。
中文名
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
組織性質
非公募基金會
成立日期
2013年10月14日
登記部門
廣東省民政廳
目錄
1 建設宗旨
2 業務範圍
3 收入來源
4 教育扶貧創新
▪ 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
▪ 國華紀念中學
▪ 仲明大學生助學金
▪ 國良職業培訓學校
▪ 汶川桑坪中學異地複課
▪ 中大惠妍人才基金、國華傑出學者獎
▪ 送技術技能下鄉
5 新村建設扶貧
▪ 樹山村綠色產業扶貧
▪ 花都梯面綠色產業扶貧
▪ 懷集綠色產業扶貧
▪ 生水塘新村扶貧
▪ 潭洞新聯新村扶貧
6 其他慈善項目
▪ 馬邊甘洛對口扶貧
▪ “1+1伴你同行”精準扶貧項目
建設宗旨
興學助教,扶貧濟困,授人以漁,奉獻愛心,回報和造福社會,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
業務範圍
本基金會公益活動的業務範圍。
(一)資助高中教育、職業教育、短期技能培訓等教育事業,擴大貧困人群受教育機會,提高其人文與科學素質;
(二)資助貧困地區、貧困村改善民生、發展生產;
(三)資助博物館、展覽館等精神文明傳承項目;
(四)資助緊急災害救助以及災后恢復與重建。
收入來源
本基金會為非公募基金會,本基金會的收入來源於:
(一)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先生、副主席楊惠妍女士的自願捐贈;
(二)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的自願捐贈;
(三)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自願捐贈;
(四)基金會其他合法收入。
教育扶貧創新
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
2013年,楊國強、楊惠妍出資約3.5億元創辦了全國唯一全免費的大專院校——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位於清遠市清城區,佔地300畝。2014年9月28日正式開學,目前已有660餘名貧困學生就讀。
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
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
楊國強在立校緣起中說:“我出生在農村,也曾很貧困。開始工作時做了泥瓦匠,一門手藝改變了我的生活……感謝國家改革開放和社會的佑助,讓我有機會為社會建造廣廈千萬間,亦可以力所能及地幫助有需要的人。”楊國強希望,通過創辦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一方面系統地培養精技善用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精英人才,服務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另一方面,以學院的精英式培養、高層次就業來改變社會對高職的看法,從而讓更多學子喜歡讀高職,進而改良中國的高等教育結構。
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
13年來,國華中學共接收了2356名處於輟學邊緣的學生,並將他們都培養成高材生。立校至今,學校一直保持極高的本科升學率,2013年到2015年,該校的重本率超95%,是廣東省重點本科上線率最高的高中。迄今,學校已投入資金3.8億元,培養學生2365人。現在,每年支出超過4000萬。
仲明大學生助學金
1997年4月21日,碧桂園集團主席楊國強先生主動來到羊城晚報,提出每年捐資100萬元創立了仲明大學生助學金,這筆助學金將資助廣州地區和廣東省內山區高校品學兼優的貧困大學生。“仲明”是楊國強先生母親的名字,他用母親的名字來命名這份獨特的助學金,寄託了他對母愛的感恩與懷念。童年時的楊國強家境貧寒,全靠政府給予的7元助學金才重拾書包上學堂。感念於此,當他事業初有所成時,便懷著“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心愿,個人出資設立了仲明助學金。同時也是為了保密起見,楊國強先生將這筆助學金委託羊城晚報社代為管理和發放。從1997年起每年捐資100萬元,到2006年增至每年200萬元,至今累計捐資超過2500萬元,廣東高校先後有8598名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學子獲得資助。
仲明助學金面向廣東省19所高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資助,其中包括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暨南大學、廣州美術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藥學院、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廣州大學、嘉應學院、韶關學院、韓山師範學院、肇慶學院等高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
國良職業培訓學校
2007年,在總參軍務部支持下,楊國強出資5500萬元創辦了全免費的國良職業培訓學校,並為安徽省“雨露計劃”捐資2500萬,系統培訓貧困退伍軍人,使之成為技能型產業工人。學員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等費用均由楊國強和楊惠妍承擔。
楊國強說:“軍人對保衛國家有貢獻,他們為國付出了那麼多,如果因缺乏就業技能而重返農村過貧困的生活,心中很是不忍。所以個人出資,興建了這所退役士兵全免費職業培訓學校,幫助他們掌握技能,實現就業,得到不錯的收入,這就給他們的家庭帶去了希望。通過培訓,既提高了退役軍人的收入,也有利於軍隊建設,更好的保衛國家,會是一個利國、利民、利軍的多贏局面。”
截止至今,楊國強已經出資1.2億,資助了14342名退役軍人接受職業培訓,並走上工作崗位。
汶川桑坪中學異地複課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0級地震,汶川殤,舉國痛。汶川縣絕大部分學校在地震中損毀,全縣有14200名學生需異地安置複課。
在得知汶川學生急需向外地轉移的消息后,6 月1日,楊國強先生致函廣東省委,希望接收 2000 名災區學生實現異地複課。廣東省委省政府對此事高度重視,立即與四川省民政廳、教育廳積極聯繫,經過一番協調,雙方就複課方案達成了一致。
自7月1日起,桑坪中學1500多名師生分兩批抵達廣東碧桂園,分別在廣州鳳凰城中英文學校和江門五邑碧桂園學校複課。碧桂園集團全力承擔複課期間師生們的學習以及生活費用,包括來往的路費和相關後勤服務費用。
汶川桑坪中學1500多名師生的大轉移,是中國首例初中整體搬遷異地複課,也是災後人數最多的一次異地複課。2008 年 12 月 5 日,楊國強先生及楊惠妍女士獲得 2008 年度中華慈善獎特別貢獻獎。2009 年 7 月,楊國強先生及“汶川桑坪中學異地複課項目”分別獲得“中華慈善突出貢獻人物獎”和“中華慈善突出貢獻項目獎”。
中大惠妍人才基金、國華傑出學者獎
2015 年,楊國強和女兒楊惠妍捐資 1 億,在中山大學設立了“中山大學惠妍人才基金”,用於聘請高層次人才來中山大學任教支出及團隊建設項目,支持中山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同時也是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計劃。
此前的 2007 年,楊國強捐贈 9000 萬分別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山大學設立了“國華傑出學者獎”,2013 年又在蘭州大學設立,每年獎勵若干名有突出貢獻的學者。
楊國強談及知識和國家時說:“走過來的路,令我深知知識的重要,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知識是戰勝貧窮的最好利器,擁有知識方可改寫一個人乃至國家的命運。人的生存與發展,國家的興旺與發達,社會的文明與進步,靠的是知識和智慧。”
送技術技能下鄉
2012 年 6 月,楊國強在經過仔細的調研和篩選后,在清遠市佛岡縣水頭鎮開展“送技術技能下鄉培訓項目”,以自願為前提,對全鎮 16-60 周歲適齡勞動力開展免費的技術技能培訓,派駐工作人員駐紮在水頭鎮,與村民同吃同住,執行該項目。除了開展培訓,項目還積極探索人才輸出,聯繫人才公司和用工單位,多次組織現場招聘會,疏通就業渠道,幫助受訓農民找工作。
至 2015 年底,該項目總共投入 2500 萬元,幫扶 8073 人 (11715 人次 ) 完成中期技能培訓,其中 6179 人 (8536 人次 ) 取得叉車、電工、家政育嬰師等 9 種執業資格證書,有4064 人通過推薦就業進城工作,平均收入提高約 20%,月嫂廖休蓮,月薪高達 1 萬元,比一般大學生更高。這個項目證明,技術技能能讓人脫貧致富、改變命運。
新村建設扶貧
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
扶貧”五子登科”法,碧桂園總投入 5900 萬元:
(一)房(住房改造)
採取“政府補助一點,企業幫扶一點,農民自籌一點”的方法,碧桂園幫扶樹山村農戶建兩層半、面積 110 平方米、框架結構別墅,每戶造價約 10 萬元,省、市配套 1.5 萬元,農民自籌 3.5 萬元,不足部分由碧桂園負責。整村改造工程分三期,共建設新房 385 戶,村民已全部搬入新房。
(二)路(道路改造)
對樹山村所有的道路進行改造,總共改造道路約 10 公里。
(三)水(飲水工程)
建成羅屋、熊屋、橫檔、龍潭坑四個飲水工程項目,總投入約 200 萬元。
(四)電(電網改造)
由英德市對樹山所有電網實施農網改造。
(五)網(網路通訊改造)
由電信、廣播電視部門對樹山村的通信進行一步到位的建設,使家家戶戶通電視、通網路。
碧桂園採用“借本你種,賣了還本,賺了歸你,再借再還,勤勞致富”的先進扶貧理念,因地制宜,將碧桂園和花塘(樹山)的優勢結合起來,按“公司 + 合作社 + 農戶”的模式在花塘(樹山)發展綠色產業。
碧桂園派駐技術人員,成立苗圃示範基地,免費對村民進行培訓,按市場價提供種苗,引導村民成立合作社作為發展平台,村民提供土地和勞動力,苗木栽培達到一定條件后,由碧桂園按市場價或保護價負責收購。因苗木成本較大,碧桂園為農戶墊付 50%-90% 的種苗款,農戶賣了之後再還本,賺錢歸農戶,還本后發展下一批苗木時可以再借,只要勤勞肯干,一定可以脫貧致富。
至 2015 年底,項目累計墊資超 1000 萬元 ( 實際墊資 600 萬元,反覆周轉 ),總共發展167 戶農戶種植苗木 400 余畝,產值 1700 余萬元,村民獲利 800 余萬元,戶均增收約 4.8 萬元,收入超過 10 萬的有 16 戶。2015 年收入超過 10 萬元的有 3 戶,初步形成了先富帶動后富的良好局面。
花都梯面綠色產業扶貧
碧桂園積極響應廣州市委農村扶貧工作意見,對口幫扶廣州市花都區梯面鎮,參與梯面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著力改善民生和公共基礎設施,制定符合梯面實際的扶貧方案,實現造血扶貧,可持續發展,帶動農民就業。
完成八大項目:安置區建設、一河兩岸工程、敬老院改造、幼兒園改造、衛生院改擴建、梯面中學宿舍樓工程和旅遊風情街工程、菜市場改造工程。
(一)教育扶貧
對家庭貧困的學生進行篩選幫扶。共資助培養 6 名家境貧寒、品學兼優的初中畢業生。
(二)產業扶貧
在梯面鎮採取扶持集體經濟反哺本村困難村民的方法,發展低碳、環保、無污染的綠色產業,幫扶梯面鎮聯民村種植 80 畝青花梨,幫扶埔嶺村種植 50 畝霸王花,幫扶橫坑村種植120 畝楊梅。與村集體簽訂幫扶協議,要求村集體在項目收益后返還碧桂園捐助的資金,作為本村的救濟基金,幫扶當年因災、因病等致貧的村民。
懷集綠色產業扶貧
懷集縣下帥鄉是全省 7 個少數民族鄉之一,下轄 5 個行政村均為省級貧困村,2011 年總人口 10869 人,共有省級貧困戶 322 戶,1355 人,貧困人口約佔全鄉總人口的 12.47%。
(一)貧困戶、五保戶、低保戶泥磚房改造
採取“政府補助一點、企業幫扶一點、農戶自籌一點”的辦法籌集資金,共幫助 237 戶貧困戶、低保戶的泥磚房改建成磚混結構樓房,碧桂園支持 1.3-3.1萬元,並幫助 15 戶五保戶改建住房。
(二)村道硬底化
出資 97.2 萬元,與省、市補助資金共同修建 10.5 公里村道。
(三)建新村
採用政府、企業、村民三方集資的方式,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為 48 戶無住房農民或高山移民建成“下帥壯族瑤族鄉碧桂園新村”,成為懷集新農村示範點。
(四)建“碧桂園悅讀館”
(五)設立“碧桂園獎學獎教基金”
2011 年,捐贈 50 萬元在下帥民族學校設立“碧桂園獎學獎教基金”,獎勵下帥鄉民族學校優秀師生。
生水塘新村扶貧
碧桂園捐資 650 萬元,在廣東清遠市佛岡縣生水塘村為 52 戶村民建成具有嶺南建築特色的碧桂園生水塘新村。新村成立村民理事會,讓村民充分參與新村的建設和管理,實現村民利益最大化。
潭洞新聯新村扶貧
碧桂園潭洞新聯新村項目落地廣東省省級貧困村水頭鎮潭洞村,是由碧桂園集團捐資 500 萬就地拆遷改造的扶貧新村項目,惠及 75 戶村民。新村環境優美,當地政府及旅遊部門正積極籌備,探索打造水頭鎮美麗鄉村旅遊項目。
其他慈善項目
馬邊甘洛對口扶貧
2007 年 3 月,碧桂園參加幫扶四川馬邊、甘洛兩個國家級貧困縣項目,楊國強先生親自參與制定兩縣扶貧開發實施規劃。2007 年至 2011 年,碧桂園捐資總額 2.1 億元,其中,3000 萬元在兩縣各興建一所職業高中;幫助兩縣修建通村公路 300 公里;興建 5 所鄉鎮衛生院;出資 8400萬元,幫助生活在海拔 2500 以上及不宜人居住地區的 6000 戶貧困人口搬遷,並助其修建通水、通電、通路的新住房,改善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幫助馬邊建成 10 所小學食堂、1 所小學教學樓;幫助甘洛建成了 4 學校教學樓,8 所學校飲水工程,及 1 所學校食堂;幫助馬邊發展有機養雞產業,幫助甘洛發展核桃種植產業。
“1+1伴你同行”精準扶貧項目
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
本活動的幫扶對象均由國強公益基金會一手調研和評估,確保貧困戶的情況真實有效。每位愛心人士可選擇一戶貧困戶結對幫扶,也可以聯合更多愛心人士共同結對幫扶;同時,國強公益基金會將全力協助執行具體的幫扶工作,並在國強公益基金會官網及微信訂閱號公開公示進展情況和幫扶成效。
設立項目,不僅希望改善貧困戶的基本生活條件,同時也希望捐贈者能夠在精神層面給予他們更多關懷,讓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包括但不限於一次探望、一次共進午餐、或者一個簡單的擁抱……
2020年12月1日晚,鳳凰網行動者聯盟2020公益盛典頒獎典禮,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獲得“年度特別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