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系統
智能物流系統
智能物流系統是在智能交通系統和相關信息技術的基礎上,以電子商務方式運作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它通過智能交通系統和相關信息技術解決物流作業的實時信息採集,並在一個集成的環境下對採集的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通過在各個物流環節中的信息傳輸,為物流服務提供商和客戶提供詳盡的信息和諮詢服務的系統。
一是建立基礎資料庫。建立內容全面豐富、科學準確、更新及時且能夠實現共享的信息資料庫是企業建立信息化建設和智能物流的基礎。尤其是數據採集挖掘、商業智能方面,更要做好功課,對數據採集、跟蹤分析進行建模,為智能物流的關鍵應用打好基礎。
二是推進業務流程優化。目前企業傳統物流業務流程信息傳遞遲緩,運行時間長,部門之間協調性差,組織缺乏柔性,制約了智能物流建設的步伐。企業尤其是物流企業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從客戶的利益和資源的節約保護為出發點,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最新管理理論對原有業務流程進行優化和再造。企業物流業務流程優化和再造包括觀念再造、工作流程優化和再造、無邊界組織建設、工作流程優化(主要指對客戶關係管理、辦公自動化和智能監測等業務流程的優化和再造)。
三是重點創建信息採集跟蹤系統。信息採集跟蹤系統是智能物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信息採集系統主要由RFID射頻識別系統和Savant(感測器數據處理中心)系統組成。每當識讀器掃描到一個EPC(電子編碼系統) 標籤所承載的物品製品的信息時,收集到的數據將傳遞到整個Savant系統,為企業產品物流跟蹤系統提供數據來源,從而實現物流作業的無紙化。
而物流跟蹤系統則以Savant系統作為支撐,主要包括對象名解析服務和實體標記語言,包括產品生產物流跟蹤、產品存儲物流跟蹤、產品運輸物流跟蹤、產品銷售物流跟蹤,以保證產品流通安全,提高物流效率。當然,創建信息採集跟蹤系統,要先做好智能物流管理系統的選型工作,而其中信息採集跟蹤子系統是重點考察內容。
四是實現車輛人員智能管理。車輛調度:提供送貨派車管理、安檢記錄等功能,對配備車輛實現訂單的靈活裝載;車輛管理:管理員可以新增、修改、刪除、查詢車輛信息,並且隨時掌握每輛車的位置信息,監控車隊的行駛軌跡,同時可避免車輛遇劫或丟失,並可設置車輛超速告警以及進出特定區域告警;監控司機、外勤人員實時位置信息以及查看歷史軌跡;劃定告警區域,進出相關區域都會有告警信息,並可設置電子簽到,並最終實現物流全過程可視化管理。實現車輛人員智能管理,還要能做到高峰期車輛分流控制系統,避免車輛的閑置。
企業尤其是物流企業可以通過預訂分流、送貨分流和返程分流實行三級分流。高峰期車輛分流功能能夠均衡車輛的分佈,降低物流對油費、資源、自然的破壞,有效確保客戶單位的滿意度,對提高效率與降低成本的矛盾具有重要意義。車輛人員智能管理也是智能物流系統的重要組成模式,在選型採購要加以甄別,選好選優。
五是做好智能訂單管理。推廣智能物流一個重點就是要實現智能訂單管理,一是讓公司呼叫中心員工或系統管理員接到客戶發(取)貨請求后,錄入客戶地址和聯繫方式等客戶信息,管理員就可查詢、派送該公司的訂單;二是通過GPS/GPSone定位某個區域範圍內的派送員,將訂單任務指派給最合適的派送員,而派送員通過手機簡訊來接受任務和執行任務;三是系統還要能提供條碼掃描和上傳簽名拍照的功能,提高派送效率。
六是積極推廣戰略聯盟。智能物流建設的最後成功需要企業尤其是物流企業同科研院校、研究機構、非政府組織、各相關企業、IT公司等通過簽訂協議契約而結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風險共擔、要素水平雙向或多向流動的戰略聯盟。戰略聯盟具有節省成本、積聚資源、降低風險、增強物流企業競爭力等優勢,還可以彌補建設“物流企業”所需資金、技術、人才之不足。
七是制定危機管理應對機制。智能物流的建設不僅要加強企業常態化管理,更應努力提高危機管理水平。企業尤其是物流企業應在物聯網基礎上建設智能監測系統、風險評估系統、應急響應系統和危機決策系統,這樣才能有效應對火災、洪水、極端天氣、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瘟疫、恐怖襲擊等突發事件對智能物流建設的衝擊,儘力避免或減少對客戶單位、零售終端、消費者和各相關人員的人生和財產造成的傷害和損失,實現物流企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八是將更多物聯網技術集成應用於智能物流。物聯網建設是企業未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智能物流系統形成的重點組成部分。目前在物流業應用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術,今後隨著物聯網技術不斷發展,激光、衛星定位、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統、智能交通、M2M技術等多種技術也將更多集成應用於現代物流領域,用於現代物流作業中的各種感知與操作。例如溫度的感知用於冷鏈物流,侵入系統的感知用於物流安全防盜,視頻的感知用於各種控制環節與物流作業引導等。
(1)對物流企業本身進行過程重組;
(2)在電子商務的運營環境下,為客戶提供從前所不能提供的增值性物流服務,從而增強物流服務的便利性,加快反應速度和降低服務成本,延伸企業在供應鏈中上下游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