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樂·南昌生日

長壽樂·南昌生日

《長壽樂·南昌生日》是一首祝賀封號為“南昌”的貴婦生日壽詞,通篇充滿了溢美之詞,前面是讚揚壽星的家庭身世,後面是讚揚壽星的兒子,同時預測壽星的兒子青雲直上位極人臣。性質上這首詞是一篇入俗世故的應酬詞,但作者憑著自己高深的文學功底使整首詞隱而不露,耐人咀嚼,並沒有一般應酬文的艱澀難懂。

《長壽樂·南昌生日》最早是被著名學者王學初從《截江網》整理出來,王學初把此詞劃為疑是李清照作品,這也被大多數當代研究李清照學者所接受,暫定此詞為李清照存疑作品。

這首詞最早見於元代的《翰墨大全》,後來只被《截江網》和《全宋詞》收錄,而作者撰名為易安夫人、易少夫人或延安夫人。

作品原文


長壽樂·南昌生日
微寒應候,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斗。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
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綠綬。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況青雲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綵衣爭獻、蘭羞玉酎。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註釋譯文


註釋

《長壽樂》詞牌名。這是一首祝壽詞,對像是一位封號“南昌”的貴婦。徐培均在《關於李清照兩首詞的箋證》中認為是李清照寫給韓肖胄的母親的。
應候:應和節令。
六葉階蓂[míng]初秀:階前蓂莢初生六葉。傳說此草月初日生一葉。已生六葉知為初六。
愛景:冬日之光。《初學記·歲時部上·冬四》:“杜預注《左傳》曰:冬日可愛,夏日可畏。”景:日。扶桑:傳說中太陽升起的地方的大樹。《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郭璞註:“扶桑,木也。”
漏殘銀箭:指天將向曉。漏殘,漏壺中的水將要滴盡。銀箭,用在漏壺中刻有度數的標尺。
杓[biāo]回搖斗:意謂斗柄東回,春天來到。杓:北斗第五、六、七顆星的名稱。又稱斗柄、杓星。
高閎[hóng]:高門,顯赫的門庭。
剖:出生。
歸:出嫁。
晝錦:原意謂貴顯還鄉。《史記·項羽本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這裡或指韓琦所建晝錦堂。《宋史·韓肖胄傳》:“琦守相,作晝錦堂,治作榮歸堂,肖胄又作榮事堂,三世守鄉郡,人以為榮。”
紫禁: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的居處,故稱皇宮為紫禁。《文選·謝庄〈宋孝武宣貴妃誄〉》:“掩彩瑤光,收華紫禁。”李善註:“王者之宮,以象紫微,故謂宮中為紫禁。”
“一一”句:意謂都是高官。出自《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
棠棣[dì]連陰:意謂兄弟福蔭相繼不斷。棠棣:指兄弟。棠陰:《詩·召南·甘棠》謂周時召伯巡行南國,曾在甘棠樹陰下聽訟斷案,後人思之,不忍伐其樹。陰:同“蔭”。
虎符:銅鑄的虎形兵符,背有銘文。作為古代調兵遣將的信物,分為兩半,右半留京師,左半授予統兵將帥或地方官吏。調兵時由使臣持符驗合方能生效。詳見《史記·信陵君傳》。熊軾:古代高級高員所乘車,車前橫軾作伏熊形。後用以指公卿和地方長官。詳見《後漢書·輿服志上》。
夾河分守:意謂壽主有二子皆為郡守。《漢書·杜周傳》:“始周為庭史,有一馬。及久任事,列三公,而兩子夾河為郡守,家訾累巨萬矣。”
青雲咫尺:青云:指高位。《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咫尺:猶“一步之遙”。
朝暮句:朝暮,猶早晚。承明:即承明廬,漢代皇帝侍臣入值之所,此處言壽主二子不久將成為皇帝身邊的高官。
蘭羞玉酎[zhòu]:指香美的食品。玉酎:指復釀的醇美之酒。
松椿[chūn]比壽:祝壽之辭。詳見《詩·小雅·天保》。《詩序》謂《天保》篇:“下報上也。”意謂群臣為君主祝福,詩中有“如松柏之茂”等祝詞。又《莊子·逍遙遊》有以大椿比歲之句。此處均有所取意。松椿:古人認為最長壽的兩種樹。

譯文

微冷的應和時節,期盼著太陽早些升起,台階前的蓂莢已長出六片葉子了,已經是初六了。冬天的太陽剛剛升起,天將破曉,春天不久將來臨。就在這時你(指壽星)出生在一個顯赫的家庭,家中視你為掌上明珠。你擁有不俗姿容、賢淑品德、良好教養,嫁給了一個好丈夫。到如今,你生活在的晝錦堂已經是兒孫滿堂,而且個個都是有出息的達官貴人了。
光榮啊,你的家庭成員已經進入朝庭中樞,一個個身佩金印綠綬位列三公。可更喜的是你的兩個兒子他們兄弟倆福蔭不斷,他們持虎符乘熊軾車,成為了地方太守。他們的未來不可限量,而且很快就會高升,進入中樞成為皇帝倚重的大臣。看,他們兄弟倆穿著綵衣紛紛上前向你拜壽,向你敬獻美食和美酒。祝賀你長命百歲,與松椿同壽。

創作背景


《長壽樂·南昌生日》是由著名的李清照研究學者王學初從《截江網》整理出來,詞作者撰名為“易安夫人”,宋代女性詞人以易安為號,又有如此高寫詞水準的惟李清照一人,但同時王學初也指出“未見宋人以‘易安夫人’稱呼李清照”,故把此詞劃為疑是李清照。這種劃分也被多數學者接受,如學者楊合林的《李清照集》收錄了十首存疑作品,而這首《長壽樂·南昌生日》正是其中一首;周玉清的《李清照評傳》也贊同王學初先生的說法,也是把《長壽樂·南昌生日》放入到疑是李清照作品之中;陳祖美的《李清照詩詞文選評》中沒有收錄這首《長壽樂·南昌生日》,但在李清照臨安時作品選評中談到此詞並認為是李清照後期所作,所以正式不收錄,但又認可有一定可能性為李清照所作。
黃墨谷在他的《重輯李清照集·漱玉詞》中也談到這首《長壽樂·南昌生日》,但他認為此詞詞風不類李清照,所以偏向於此詞非李清照所作,詞也沒有被他收錄到《重輯李清照集·漱玉詞》中。
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徐培均於1999年10月的“濟南李清照學術討論會”中發表論文指出他在王學初的基礎上,大量研究李清照與韓氏家族的淵源並與《長壽樂·南昌生日》中的內容相互印證得出此詞是李清照為韓肖胄母親文氏所作的結論。
作者的歸屬是不是李清照,創作背景自然也有所區別。
《長壽樂·南昌生日》如果不是李清照的作品,那麼光就背景而言就相對簡單的多了,應該是某位當時社會的上層人物在為封號為“南昌夫人”貴婦的生日賀詞,光就字面上推測應該是貴婦人的晚輩親屬所寫。但如果是李清照所著,寫作背景時間是在北宋還是南宋?著名學者陳祖美在《李清照詩詞文選評》中分析此篇寫作手法老練純熟,當為李清照南渡后定居臨安時的作品,並且認為正是李清照晚年的失意,特別是李清照無嗣,所以特別羨慕“南昌夫人”有兩個好兒子。

作品鑒賞


賞析

這是一篇壽詞,詞人始終對壽星的家庭榮耀進行誇讚,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對壽星主人充滿了敬意,特別是對壽星有兩個好兒子好生羨慕。
詞的上半闋主要是寫壽星本人,手法採用順序結構寫作,白描手法直接來講述壽星本人及其家庭。其中“葉階蓂初秀”說明了壽星出生在初六日。接著就說她從小生活在一個有良好教育的家庭,在家庭里就像冬日的陽光和標誌著春天來臨的星斗,被視為掌上明珠。再接讚美“南昌”長得美而賢惠,嫁了一個難得的好丈夫。到如今,兒孫滿堂,且都是錦衣還鄉的高官顯宦。
詞的下半闋就是採用大量的用典手法來寫壽星的兩個兒子。誇其人不如誇其子,作者深諧此道。大量貼切的典故讚譽壽星的兩個兒子。如“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青雲咫尺”。不管是那個母親聽了別人這樣贊自己的兒子肯定心花怒放。
因為是應酬壽詞,無非是善頌善禱,應世隨俗而已,所以難得有佳句,因此有人以此來說明此詞不是李清照所作。其實詞中讚美頌詞寫的委婉含蓄,比喻貼切,用典自然,表現了作者較高的語言修養,也是賀壽詞中的佳品。徐培均也是以此來說明此詞風格為什麼與李清照的一貫風格不符,實為體裁所限。

評價

王學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原題撰人為易安夫人,宋人未見有以此呼清照者,未知有誤否?《翰墨大全》有延安夫人、易少夫人,俱僅一字之異。
黃墨谷《重輯李清照集·漱玉詞》卷三:此詞僅見《截江網》,《全宋詞》載之,風格,筆調均不類清照其他慢詞,茲不錄。
徐北文《濟南名士叢書·李清照全集評註》:元《截江網》卷六收錄此詞,以其為“易安夫人”之作,因為宋人未有稱李清照為“易安夫人”者,且從內容和格調上看,亦不似李清照詞作,只能存疑待考。在藝術技巧上,該詞有如下特色:一、委婉含蓄。作者用“愛景”,暗示出生季節是冬天;用“杓回搖斗”,斗柄欲東指,進而點出生季是春天即將來臨之時,即冬末;用“六葉階蓂初秀”,點示出生日是在冬末月初六;用“欲掛扶桑”、“漏殘銀箭”,點出出生時辰是在太陽將出來的時候。隱而不露,耐人咀嚼。二、比喻生動、形象。用“掌上一顆明珠”,比喻貴婦人曾備受父母鍾愛;用“松椿”樹齡之長,比喻貴婦人壽命之長;用“青雲”比喻官位顯赫。這些比喻甚為恰切,生鮮,至今仍有“掌上明珠”、“壽比南山不老松”、“青雲直上”之語常為人所喜用。三、“晝錦”、“金章綠綬”等典故的運用,既典雅蘊藉,又豐富了詞的內涵。
陳祖美《李清照詩詞文選評》:舊時女子的命運主要是由三個男人決定的:父親決定女兒的貧富貴賤;丈夫決定妻子一生的苦樂酸甜;兒子決定母親老來的貴殘和危安。在李清照五、六十歲之間,曾寫過一首《長壽樂·南昌生日》。壽星“南昌”,有學者箋定為韓肖胄之母,當可信。因為這位韓母,至少其丈夫、兒子均為榮耀尊崇的社攫之臣。而李清照之父的命運很坎坷,她所得到的庇護是很有限的,她與丈夫之間,雖傳有不少甜蜜的佳話,實情卻是與其同甘者日短、共苦者時長。既無子嗣,又中年喪夫遭遇國破家亡,晚年流落他鄉的李清照,其命運之悲苦可見一斑。

作者簡介


李清照
李清照畫像集
李清照畫像集
(1084-約1151)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